APP下载

幸福满意度、内需驱动型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16-07-21叶德珠曾繁清

产经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叶德珠 曾繁清 郑 贤



幸福满意度、内需驱动型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叶德珠曾繁清郑贤

[摘要]对幸福的追求是否会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中国在新发展时期对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的重新界定。通过建立中国30个省级区域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考察居民幸福满意度对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与经济增长的回归中,控制进出口、信贷等传统解释变量后,幸福满意度与增长显著正相关,幸福满意度与餐饮业、文化体育产业及居民消费等变量的乘积的系数显著为正,幸福满意度与单位GDP能耗等变量的乘积的系数显著为负。幸福满意度与第三产业产值乘积项的系数显著为正,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产值的乘积项系数要么不显著,要么显著为负。这表明居民幸福满意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并且主要是通过促进消费等扩大内需型的产业发展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果考虑幸福满意度,则传统的通过拼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的作用会大打折扣。

[关键词]幸福中国; 经济增长; 内需驱动型产业发展; 增长方式转变

一引言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提出了严峻考验。我国学界和政府在积极反思之余,提出战略调整,追求“有质量的增长”,其主要特征之一是增长要能增加居民幸福满意度。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幸福”*现有文献中有关幸福的衡量指标有幸福指数、幸福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等,本文中“幸福”一词主要指幸福满意度。进一步成为会议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热门词语,增加经济增长中的幸福含量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本文拟采用全国宏观经济数据,为此议题提供经验证据。

幸福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一是影响居民幸福满意度的因素分析;二是幸福满意度对居民行为的影响讨论。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是第二个研究方向。在微观领域,有学者指出,幸福的人风险偏好更加保守(Guven,2012)[1],可能会有更多存款,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多信任,更加慷慨(Lorentzen et al.,2008[2];Veenhoven,1991[3];Li和Lu,2010[4];Lyubomirsky et al.,2005[5];Zak和Knack,2001[6])。在宏观层面上,Kenny(2007)[7]使用Veenhoven(1991)[3]文献中有关英美等10国的幸福指数,首次讨论了幸福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他的结论是,增长和幸福有可能互为因果。但他同时指出,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对幸福感的边际作用消失,但幸福感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却不会受到限制,因此显得更为重要。Li和Lu(2010)[4]使用世界观调查数据中的65个国家的生活满意度数据,对幸福满意度与增长进行了跨国回归分析,使用性别平衡度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幸福满意度与增长间的内生性问题,得到幸福满意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的结论,并且主要通过提高生命预期和提升投资率两个渠道发生影响。实际上,从上述微观领域的研究结果看来,幸福感对个体储蓄、投资、信任的提升,就相当于为社会经济增长提供了所需要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此在逻辑上很自然地会在宏观层面上积累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助力。

目前幸福对增长的影响这个方向的文献积累较少(Kenny,2007[7];Li和Lu,2010[4]),本文拟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所进行的中国社会联合调查中的幸福指数,结合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用幸福满意度对经济增长进行回归,补充在这个议题上有关中国情境的经验验证。

本文遵从Kenny(2007)[7]、Li和Lu(2010)[4]的研究视角,分析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中幸福满意度所起的作用。即对幸福的追求是否会促进经济增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中国在新发展时期对增长方式和增长目标的重新界定,意义重大。本文创新点:在幸福满意度与增长之间关系的思想框架下,深入探讨对幸福的追求主要通过何种途径促进经济增长,其中着重讨论幸福追求与内需驱动型产业发展的关系。有关研究可以部分成为对中国幸福增长论题的一个验证,也可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提供经验证据。

本文结构安排是:引言之后,第二部分为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第三部分为实证结果分析,第四部分为结语。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验证幸福满意度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为此建立如下实证模型:

GDPit=β0+β1FDIit+β2EXPORTit+β3IMPORT+β4CREDIT+γiHAPPY*DOMESTIC+εit

其中GDPit是被解释变量即经济增长,以人均GDP衡量,涵盖我国大陆境内除西藏外的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1-2010共10年的经济增长情况。控制变量主要有外商直接投资(FDI)、出口总额(EXPORT)、进口总额(IMPORT)和信贷(CREDIT),这4个变量是传统文献所强调的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作用的因素。HAPPY代表各省居民幸福满意度,是解释变量。该数据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 是目前所能公开得到的最为广泛使用的主观的幸福满意度数据。本文的稳健性测试主要选用来自《中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的各省生活质量数据。DOMESTIC变量为内需驱动型发展所包含的变量,主要有:餐饮业规模(FOOD),文化事业单位数(CULTURE)、居民消费率(CONSUMPTION)和第三产业产值(THIRDINDUSTRY)。同时选用单位GDP能耗(GDPPOWER)作为资源驱动型发展代表变量进行对比。为与第三产业产值相比较,实证中补充了第一产业产值和第二产业产值等两个变量。以幸福满意度与这些变量的乘积项,考察幸福满意度通过这些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之所以选择这些变量, 是因为一般来说幸福感越强的人会越注重当前幸福生活的可持续性, 因此可能会更加注重环保, 更加愿意在外就餐以保证足够闲暇, 更加注重文化消费以提升生活内涵, 更加需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对生活质量的支撑。总之, 幸福感会促使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内需的释放而提高生活质量, 而不是靠压低能源和人力资本的价格而简单地追求GDP数字的增长。

表1 各变量的定义及数据来源

表2 统计性描述

从表2的统计性描述可以看出,许多指标包括被解释变量——人均GDP指标,各省、市、自治区差别较大。这说明经过30年的长期增长,各省级区域间并没有形成明显的收敛,多位研究者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主要原因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制度等因素(Jia,1998[8]; Cai et al., 2002[9];Yang,2002[10]; Wei,2000[11]; Zhang, 2001[12])。本文试图在控制这些传统解释变量的基础上,从幸福满意度角度对这种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作出进一步解释。

表3 相关系数矩阵

为进一步考查幸福满意度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渠道,本文遵从Beck 等(2008)[13]的做法,将幸福满意度指数与所考察对象——内需驱动型产业要素的乘积项作为关键的解释变量,该乘积项代表着幸福感通过内需驱动型产业要素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Beck等(2008)[13]主要考察的是金融与增长的关系,提出金融对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渠道多样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是金融资源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为了考察这种渠道效应,在对传统解释变量进行控制后,此文作者将金融发展变量与小企业产值规模的乘积纳入其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并以该系数来考察金融发展程度对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回归结果表明,该乘积项为正值,作者因而得出结论认为,金融可以通过扶持中小企业促进经济增长。与Beck等(2008)[13]研究中的模型设计类似,本文中我们以幸福满意度与内需驱动变量乘积项的系数来呈现幸福满意度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效应。如果该乘积项系数显著为正,则表明幸福满意度可以通过促进该要素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反是。本文的数据样本为涵盖中国30个省级区域10年的面板数据,我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数据模型有两类,一类是固定效应模型,另一类是随机效应模型,Huasman检验表明,绝大部分模型测试中,固定效应比随机效应更加合适。

图1 幸福与降雨量

图2 人均GDP与降雨量

先对GDP与控制变量回归,验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然后逐一加入幸福满意度变量及相关变量,以验证幸福满意度与扩大内需型产业相关的消费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先进行OLS回归,得到初步结果;其后,为了解决幸福满意度与经济增长间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工具变量,进行2SLS测试。已有文献中,天气(Guven,2009)[14]和性别平衡度(Li和Lu,2010)[4]是幸福满意度的两大可选工具变量。这两类指标都对幸福有直接影响,但与经济增长关系不明显,因此较符合工具变量的特征。本文以2003、2005、2008年CGSS数据对这两类工具变量都进行了尝试,发现降雨量指标与幸福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如图1),而与经济增长不相关(如图2),用来做工具变量的效果最好,故主要依据该指标报告测试结果。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本分析结果

表4报告了OLS测试结果。如表所示,F值皆通过检验,表明模型整体设计较好;调整的R2系数皆大于0.8,表明所选解释变量对人均GDP有较好的解释力。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固定效应要优于随机效应。

表4 幸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OLS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代表在1%、5% 和10%水平上显著。

表4的列(1)到列(3)是具体的回归结果。列(1)是经济增长与幸福满意度的回归结果,幸福满意度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幸福满意度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如列(3)所示,这种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使加上控制变量之后仍然成立。这表明在本文的中国样本中,一个地区的居民越有幸福感,经济增长越快。

表5 幸福满意度与经济增长(2SLS估计)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代表在1%、5% 和10%水平上显著。

为了控制内生性,本研究采用降雨量作为幸福满意度的工具变量,进行2SLS回归。结果表明(表5)降雨量是幸福满意度的较合适的工具变量,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且2SLS回归结果与OLS结果基本一致,即幸福满意度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

(二) 渠道效应

为考察幸福满意度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效应,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入幸福满意度与各增长要素的乘积项,并采用降雨量作为幸福满意度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见表6。其中列(1)是加入幸福满意度与餐饮业乘积项的回归结果,该乘积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一个地区越有幸福感,越有可能刺激当地的餐饮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列(2)是在控制变量基础上加入幸福满意度与文化事业单位数乘积项的回归结果,该项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幸福满意度可以促进文化体育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与此类推,列(3)是换入幸福满意度与第三产业总产值乘积项的回归结果,此项系数也是显著为正,说明幸福满意度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列(4)是换入幸福满意度与第二产业产值乘积项的回归结果,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列(5)是换入幸福满意度与第一产业产值乘积项的回归结果,系数显著为负。这似乎表明,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会由于幸福满意度的考量而打个折扣。列(6)是换入幸福满意度与居民消费率乘积项的回归结果,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幸福满意度会通过促进消费而刺激经济增长。列(7)是换入幸福满意度与GDP能耗乘积项的回归结果,其系数显著为负。这样的结果再次证明了,一方面,幸福满意度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每单位GDP能耗这类粗放型经济增长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因幸福满意度的考量而大打折扣。

表6 幸福满意度与经济增长(渠道效应)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代表在1%、5% 和10%水平上显著。

(三)稳健性检验

本文再选用另一组由山东大学课题组提供的中国省级区域幸福指数对幸福满意度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稳健性测试。该幸福指数摘自《中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报告》。表7的回归结果表明,幸福指数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幸福指数与各消费变量的乘积项的系数显著正相关,幸福指数与每单位GDP能耗的乘积项显著负相关,与第二产业产值乘积项的系数正相关但不显著,与第一产业产值乘积项的系数负相关但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幸福指数通过消费渠道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对第三产业有较大促进作用;对能耗的经济增长刺激有抑制作用;对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正向刺激作用较弱,有时甚至表现出抑制作用。表7与表6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本文有关幸福满意度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的结论是稳健的。

表7 幸福满意度与经济增长(稳健性检验)

(续上表)

变量(1)(2)(3)(4)(5)(6)(7)(8)GDPPOWER-71.3881***HAPPY2(-2.3159)时间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N290174290290290290290288AdjustedR20.87800.97230.93210.88000.85450.86600.86100.9482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代表在1%、5% 和10%水平上显著。

四结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单纯的GDP崇拜(黄有光,2000[15];朱建芳和杨晓兰,2009[16])。近些年来, 一些地方政府不惜代价追求GDP数字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的破坏已经显现出恶果。2008年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长期以来以高出口、高能耗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外向型增长模式受到严重的挑战,扩大内需战略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中国政府开始强调有质量的增长, 2012年两会上将“建设幸福中国”作为新的发展目标。“幸福与增长”正成为中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议题,它关系到中国未来增长方式转型、增长考核模式的制定及执行。

目前虽然中央政府确定了幸福增长目标,但在那些只熟悉单纯GDP考核的各级地方政府官员中可能还普遍存在一定的疑虑:对幸福的追求与对GDP的考核能够相一致吗?幸福增长是可能的吗?如果可能,推进的路径在哪里?这些都是地方政府官员迫切需要了解的。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幸福满意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验证。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初步回答。

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居民幸福满意度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从而为“建设幸福中国”这一战略思路提供了经验证据。幸福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也可在本文结论中得到某些启示。第三部分两组实证结果表明,在考虑人们对幸福满意度的终极追求以后,内需驱动型增长和粗放式增长方式之间的效果有显著差别。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幸福满意度对第三产业促进作用最强,对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作用的效果不明确。这些结果都说明与粗放式增长方式相比, 居民对幸福满意度的追求与内需驱动型增长方式可能更为合拍。本文的一个可能的政策推论就是,要追求幸福式增长,就应及时转变增长方式,选择内需驱动型发展战略。在产业层面上,应该对那些符合内需驱动政策导向的第三产业进行重点支持。

[参考文献]

[1] Cahit Guven. Reversing the Question: Does Happiness Affect Consumption and Savings Behavior?[J].JournalofEconomicPsychology, 2012, 33(4): 701-717.

[2] Lorentzen, P., Mcmillan, J., Wacziarg, R.. Death and Development[J].Decd, 2008, 13(2): 81-124.

[3] Veenhoven, R.. Is Happiness Relative?[J].SocialIndicatorsResearch, 1991, 24(1): 1-34.

[4] Li Ben, Lu Yi. Is Happiness Good for Economic Growth[R]. Working Paper i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0.

[5] Lyubomirsky, S., King, L., Diener, E.. The Benefits of Frequent Positive Affect: Does Happiness Lead to Success[J].PsychologicalBulletin, 2005, 131(6): 803-855.

[6] Zak, P. J., Knack, S.. Trust and Growth[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 2001, 111(470): 295-321.

[7] Charles Kenny. Does Growth Cause Happiness, or Does Happiness Cause Growth?[J].InternationalReviewforSocialSciences, 2007, 52(1): 3-25.

[8] Jia, L.. Regional Catching Up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Reform Period[J].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alEconomics, 1998, 25(6/7/8): 1160-1177.

[9] Cai, F., Wang, D., Du, Y.. Regional Dispar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 The Impact of Labor Market Distortions[J].ChinaEconomicReview, 2002, 16(3): 197-212.

[10] Yang, D. T.. What Has Cause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ChinaEconomicReview, 2002, 13(4): 331-334.

[11] Wei, Y. D.. Investmen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Post-Mao China[J].GeoJournal, 2000, 51(3): 169-179.

[12] Zhang, W.. Rethinking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J].EconomicChange&Restructuring, 2001, 34(34): 113-38.

[13] Beck, T., Demirguc‐Kunt, A., Laeven, L., et al.. Finance, Firm Size, and Growth[J].JournalofMoneyCredit&Banking, 2008, 40(7): 1379-1405.

[14] Guven, C.. Weather and Financial Risk-taking: Is Happiness the Channel?[J].SsrnElectronicJournal, 2009(2009-06).

[15] 黄有光. 经济与快乐[M].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16] 朱建芳, 杨晓兰. 中国转型期收入与幸福的实证研究[J]. 统计研究, 2009, 26(4): 7-12.

[责任编辑:戴天仕]

[DOI]10.14007/j.cnki.cjpl.2016.03.006

[引用方式]叶德珠, 曾繁清, 郑贤. 幸福满意度、 内需驱动型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产经评论, 2016, 7(3): 69-78.

Happines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Demand-driven Industry and Transition in Economic Growth Mode

YE De-zhuZENG Fan-qingZHENG Xian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happy satisfa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with a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10. Even with traditional independent variables such as import, export, credit controlled, we still find that :(1)happy still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2)so does the product of happy and variable like food industry, culture industry and resident consumption; (3)while the product of happy and the energy intensity per GDP affect economic growth negatively; (4) the product of happy and the third industry h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efficient; (5)while the coefficient of the product of happy and the first or second industry is not significant or significantly negativ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ident happy satisfaction ca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generally by consumption or domestic demand industry, while the traditional resource-driven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has a discount effect after taking residents’ happy satisfaction into consideration. These results justify the thesis of “building a happy China”, and mean that the domestic demand-driven path should be chosen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with happy.

Key words:happy China; economic growth;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demand-driven industry; transition in economic growth mode

[收稿日期]2015-10-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儒家文化与过度储蓄:微观机理、实证检验与宏观政策研究”(项目编号:71473102,项目主持人:叶德珠);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文化、偏好与消费”(项目编号:13YJA790139,项目主持人:叶德珠);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儒家文化与消费不足:消费者时间不一致性问题中国情境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项目编号:2013WYXM0011,项目主持人:叶德珠);广西大学211四期软科学研究科研基金项目“文化、金融结构与储蓄——基于中国与东盟的实证分析”(项目编号:DMYJY201308,项目主持人:叶德珠)。

[作者简介]叶德珠,暨南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行为金融学,幸福经济学;曾繁清,暨南大学金融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为金融学;郑贤,暨南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4.1; 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298(2016)03-0069-10

·产业发展与创新·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浅析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