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及“票据池”模式初探
2016-07-20蒋武
蒋武
摘要:“票据池”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的集团化管理概念,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新模式。从理论角度分析和阐述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探讨了“票据池”模式的基本原理及业务流程。
关键词:票据池;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公司;业务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1-0044-05
票据作为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在日常交易中的一种主要支付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然而,目前传统的纸质票据管理模式正显现出较大的弊端,如票据信息处理低效、管理成本大、风险高等。在跨区销售的业务处理中,采购、销售存在时空差异,票据现时支付力弱,管理难度很大,资金集中难度大,使得集团无法掌握各子公司销售以及现金回笼状况。“票据池”模式作为一种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效地补充和丰富了资金集中管理的内容。票据池和现金池的结合使用,有利于整合集团财务资源,集中集团财务信息,提高资金营运效率,降低财务费用,这就使得集团公司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拓展集团公司的发展潜能,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以及并购等运营手段增强融资能力,优化资本结构,更好地实现长远规划和发展。“票据池”模式的构建及顺利推行能为企业集团有效应对中长期融资困难提供支持,将使集团财务管理和票据管理登上-个更高的台阶。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内容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是指资金由集团总部根据实际需要统一安排和分配的一种高度集权的资金管理模式,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账户的集中管理
账户管理是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账户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资金集中管理的程度。账户体系规范有序的构建,资金划拨路线的有效设置,与电子银行间的结合运用等是账户集中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账户集中管理中,各成员单位要按“收支两条线”来设置账户,即同时设置收入专用账户和支出专用账户,同时,子公司还需设立总分类账,逐级逐层建立分账户,掌握公司内部资金的流动方向,进而完成资金的集中管理。
(二)集团资金的统一结算
当今社会,资金主要有两种结算方式,即现金结算方式和银行票据结算方式,但随着国际问贸易活动的日益增多,信用证等其他结算方式也相继出现,这些结算方式的出现为资金的结算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方式。利用集团内部结算体系,集团子公司进行货币给付及清算,使得内部交易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作为结算差额。伴随网络技术的运用,不同的银行、不同的地域之间应用网络平台以实现实时结算,从而构建集团内部间的结算体系。实现集团内部间的结算体系,其重点在于强化预算控制,通过对预算的管理,降低内部资金流动的频率,提升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银行联合对接这一功能为建立统一结算体系提供了技术基础,集团则可运用预算来进行转账和下拨资金的工作,进而从根本上监管企业的资金。
(三)票据的集中管理
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这两种票据都可以用于对外支付,票据的集中管理是指把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的全部票据收支活动,集中到资金管理部门,按计划进行控制。票据的收支活动包括多种业务,如采集下属子公司所收取汇票的信息业务、签发业务、贴现业务、转让业务、退票业务、到期委托收付款业务、平衡头寸资金业务以及汇兑业务等。
(四)盈余资金的集中管理
借助财务公司这个第三方对其集团公司进行独立的结算,在集中管理集团公司账户之余,同时又实现集中管理集团的盈余资金。一方面,集团公司建立统一的标准,制定各分公司的最高存款余额,将盈余资金进行统一归集;另一方面,集团公司考虑其余分公司资金需求状况,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资金调配。通过统一管理和调配盈余资金,不但能够解决各个分公司在投资和经营中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而且能够降低整个企业集团的借款费用和资金成本。
二、资金集中管理的特点
资金集中管理力求达到减少资金占用量,借助集团公司统一的战略规划,实现减少企业资金成本的目标。
(一)通过资金集中平台调配资金
在资金集中管理下,建立集中的资金管理中心,把集团公司、子公司及银行各方联系起来,采用“走账不走钱”的内部结算形式。资金集中管理平台作为企业的“桥梁”,完成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间和子公司同银行间的业务往来工作,通过运用集中办理这一方式大大减少了企业集团对资金的需求,降低了财务费用,从而促使企业集团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二)成员单位会计核算相互独立
集团公司虽然进行了资金集中管理,但这并不表明内部成员的独立法人资格被消除,成员单位仍旧保留着原有的财务部门,仅仅是通过资金管理中心来专门负责成员间的现金收付及往来结算业务,并且通过间接控制的方式,使得内部成员单位拥有一定的资金管理权和资金决策权。相对于企业集团整体来说,内部成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不损伤集团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在资金管理中心开立账户,便于集团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企业集团在掌控下属成员单位的资金时,应在确保集团总部资金管理权的基础上,尽量避免下属成员单位出现消极情绪,必须充分调动各个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提升各个成员单位的应变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运作模式
集中管理账户通过资金管理中心建立,完成同网银系统之间的直接对接工作。成员企业中的资金收入可集中控制,资金支出可集中一个窗口处理,以减少企业资金的流转程序,增强对集团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控制,提高集团总部对资金收支动态的掌控能力。
(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资金管理
在建立健全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以后,集团公司的总部与成员企业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金管理业务操作工作、资金收入核对工作、资金运行调拨工作、内部往来封闭结算工作、网上支付外部结算工作及网上传递资金信息工作等,从而在信息系统中完成账户交易同步电子化处理工作,以提升业务处理的效率,加速资金的周转速度。
三、资金集中管理的理论基础
关于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有多种不同的观点,主要有财务控制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和产融结合理论。
(一)财务控制理论
财务控制是两权分离的产物,出资者和经营者两者的利益点存在差异,出资者希望经营者勤勉经营企业,为企业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而经营者则渴望利用手中对企业的实际管理权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企业的财富应该归属于全体股东,但是他们的利益通常被企业管理者永无休止地盘剥着。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必定会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控制,特别是财务控制。
从本质上讲,财务控制应该归属于公司治理问题的范畴,公司治理主要解决股东与股东、股东与董事会、股东与实际控制者三种关系的问题。目前,对股东与董事会、股东与实际控制者这两种关系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委托代理问题上,而股东与股东之间关系的研究焦点则集中在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剥夺上。现代公司制企业存在着代理型和剥夺型两种公司治理问题,这两种公司治理问题是所有公司制企业所必须面对的。在很多情况下,对某一企业集团来说,代理问题和剥夺问题是同时存在的。董事会制度是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的一道“重要防线”,出资者将企业的控制权托管给董事会,并且不直接参与经营。董事会作为一个组织也不直接经营企业,只能把经营权授予给职业经理人。由于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分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势必会导致经营者出现管理腐败,经营者会竭尽所能地为自己牟取利益,他们有可能会直接侵占出资者的资产,甚至把公司打造成自己的“个人帝国”。随着出资者对企业的控制权最终转移到职业经理人的手上,职业经理人在投资决策时,往往并没有考虑出资者的兴趣,而是偏重于个人喜好。经营者这一系列的举动,最终会使董事会制度失效。出资者为了重新夺回控制权,特别是对资金的实际控制权,必须进行财务控制,从而为资金的集中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交易成本理论
科斯认为市场的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即存在交易成本,而企业成立的原因在于用内部成本代替外部的价格成本以降低支出。虽然这种内部成本不可能消除,但却能大大降低外部价格成本,从而降低外部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之所以降低是由于多个外部契约由一个内部契约代替。由一个内部契约代替多个外部契约降低了交易成本,而对于采取何种契约形式,科斯认为若合作的效果相同,则选择交易费用相对较低的契约。
该学派认为资源配置和协调有市场和科层两个机制,此外,他们还认为,企业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因为企业虽然降低了外部交易成本,但内部交易成本不可能消除,当企业规模扩大的一定程度以后,这种交易成本几乎不再降低。因此,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尤其是当企业建立越来越多的分公司、子公司时,其资本分散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若每个企业都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机构,集团公司的交易成本就会上升,为了降低这一交易成本,必然要求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集中管理分散的资本。
(三)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AlchiaIl和williamson最早提出了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自从该概念被提出以后,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可谓是如火如荼。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存在性、边界、配置效率、财务行为以及代理问题等方面。对于内部资本市场是否存在于企业集团内部,国内外的众多学者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应该是存在的,并且在企业集团内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内部资本市场边界的研究,不同的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内部资本市场的边界主要是由交易成本、管理成本、边际成本以及管理者对资源的控制能力等因素决定的。国内外学者对配置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逐渐形成了内部资本市场有效和无效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支持有效论的学者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地规避内外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激励成员单位付出最大的努力获得超额收益。同时,在融资方面也呈现出巨大的优势,最大程度地降低融资成本。此外,对企业的资金配置也大有好处,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支持无效论的学者认为,内部资本市场无益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反而导致企业资金运用的无序和低效,并认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会导致跨部门补贴、过度投资及寻租的发生。对财务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预算行为和盈余管理行为两个方面。企业集团实施资本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内部资金的二次分配,在分配的过程中,势必会使成员单位之间产生有效的竞争,获胜的一方也会获得更多的资金,从而起到激励的作用。有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集团资金配置的无序和低效。国外学者研究发现,代理问题可以导致资金配置的无效,管理者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对其有利的项目中去,最终导致过度投资,并且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大打折扣。如果企业集团将资金集中起来统一配置,势必会剥夺管理者对资金的实际控制权,从而影响管理者的积极性。
(四)产融结合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积累理论中提出产融结合的概念,并认为资本最终会通过高度集中的方式为资本家带来更多的利益。企业规模日趋扩大,当企业的资本积累很难支持企业的发展时,股份制公司能够快速地集中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随着两种资本的相互渗透和依存,最终出现了一种特殊情形的资本,这种资本被拉法格称之为“金融资本”。鲁道夫·希法亭探究了股份制公司在工业资本同银行资本渗透和依存中的角色,认为银行信用的存在导致了工业垄断资本的出现,而工业垄断组织又反过来推进了银行垄断资本的扩张。他还认为,利益关联推动了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相互渗透,相互壮大。四、“票据池”模式的基本原理及业务流程
“票据池”模式正是基于上述四种不同资金管理理论,在近几年出现的新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一)“票据池”模式的基本原理
“票据池”模式的基本原理是集团在合作银行申请开通“票据池”业务,各子(分)公司就托管的银行承兑汇票向合作银行申请贴现,并委托其自动办理委托收款业务,最后在授信额度内获得支付能力。
(二)“票据池”模式的业务流程
对于企业集团而言,“票据池”模式的业务流程可以分为集团公司层面和子(分)公司层面。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1.集团公司层面
受到证监会监管要求的约束,股份公司质押票据为子公司开具票据需要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讨论通过,“票据池”业务在股份公司层面无法开展。股份公司的子公司数量多,遍布全国各地,显然也无法边彳亍股份公司层面的票据集中支付,因此,集团公司在运作票据时,主要是采用向银行贴现的方式。
票据的贴现率受国家货币政策、贷款利率及市场资金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以2010年为例,市场贴现率基本在3%-8%之间波动,总体而言逐步攀升,尤其在2010年年底,甚至达到了10%。鉴于贴现率的剧烈波动,选择合适的贴现率可以极大地降低贴现费用,因此,票据贴现时机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对贴现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
2.子(分)公司层面
各子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其下属公司多位于总部附近,地域优势使其更有利于实物票据的传递和集中,各子公司可以视自身情况,开展票据池业务,子公司间还可以相互协调资金调配额度,将归集的票据直接转付。
(1)实物票据的集中。下属单位将收到的票据背书给总部,并将实物票据传递至总部进行集中,总部可以选择一家或者多家合作银行,将银行认可的票据拿到银行办理质押,形成-个统一的额度,总部负责在自身及各下属单位之间,对开票额度进行分配。
各子公司向公司总部提交票据时,须附银行承兑汇票交接清单,并提供票据原件、与前手签订的交易合同和发票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外地子公司要求换开票据的,须持交易合同、发票原件和预留印鉴章及公章到总部所在地集中办理。总部将子公司的质押票据做好背书后,将票据原件与质押权利清单一并交给银行办理质押手续,并在开票的总额度内对总部和子公司进行额度分配,子公司在额度内签发票据可直接去银行办理,不再需要总部审批。银行根据子公司提供的承兑汇票开票明细表、承兑申请书、子公司与后手的合同复印件和发票复印件为子公司签发票据,手续费由相应子公司承担。总部负责与银行协商,办理各子公司质押票据的到期收款业务,在各项手续审查合格后,一定期限内办妥新开票据(如两个工作日)。银行办理委托收款后,将收取的票款全额存入总部在合作银行开立的保证金账户,再由总部定期持新收集的票据置换出相应保证金后,转付给相应子公司账户。票据到期后,总部和各子公司需要自行转款至合作银行。
(2)票据的集中支付。总部所在地区各子公司取得的银行承兑汇票全部背书给总部,并将票据上交至总部;各子公司向公司总部提交票据时,须附银行承兑汇票交接清单、与前手签订的交易合同和发票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对于不能及时提供发票的,应在发票开出后将发票复印件交至总部。子公司需要对存放至总部的票据进行贴现时,可将票据由总部取出,自行或由总部协调去银行办理贴现。票据在集中支付时,贸易关系必须真实合法,票面上没有记载“不得转让”、“委托收款”及“质押”等字样,且子公司票据要完成以总部为被背书人并加盖背书票据印章。
五、结束语
集团通过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减少了对外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提高了自己的筹资能力,拓宽了融资渠道。票据池和现金池的结合使用,有利于整合集团财务资源,集中集团财务信息,提高资金营运效率,降低财务费用,这就使得集团公司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拓展集团公司的发展潜能,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以及并购等运营手段增强融资能力,优化资本结构,更好地实现长远的规划和发展。资金集中管理后对于集团财务管理能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效益,而“票据池”模式的构建及顺利推行能为企业集团有效应对中长期融资困难提供支持。“票据池”模式作为一种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有效地补充和丰富了资金集中管理的内容,对于“票据池”模式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
(责任编辑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