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成因及对策

2016-07-20黄国富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政策区域经济

◎黄国富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成因及对策

◎黄国富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让世界瞩目的成就,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了近128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契机,但是在我国经济整体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的差距却在不断地扩大,这并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如果要缩小或者减轻这些区域经济的差距,就需要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根据原因的不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改善建议,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了的是高度集权话的计划经济,那个时候区域经济间的差距比较小,但是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增长的还有区域差距的拉大。我国国内 总之和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和人均收入的差距一直在不断地扩大,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城乡之间、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之间,甚至在东部沿海最发达的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不小的收入差距。

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差距方面,一直存在着改善福利条件和经济发展两种途径,这两种途径并不相互矛盾,经济持续发展能够改善社会的福利供给,而社会福利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最好的办法便是维持二者的平衡,发挥各自的效用优势。不过在当前我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时期,经济发展在改善区域经济不平衡的作用相对更大一些,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成因

地区之间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最终形成了区域经济整体的差异,本文从人口、自然条件、政策、技术、资本、产业结构留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产生的原因。

人口发展。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主要的设计与劳动主体,人口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主要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三个方面考虑。中国的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并不利于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和劳动成果的增加;人口质量主要是指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和知识结构,这对劳动力的素质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有效提高有重要的影响,西部地区相对与东部地区也是落后的;人口结构主要是指人口的年龄比例,如果强壮年所占的人口比例比较多会更加的有利于社会财务的增加,若是老年人口过多则相反,这一点大体相当,但是东部地区流动的劳动力人口绝对的高于西部。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地域文化的影响对其他生产要素造成影响。例如,我国的西部地区有着众多的青山、高原、沙漠等自然地貌,这样的环境既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交通建设和资源的开发,但是我国的东部地区则是以平原为主,不仅有利于农业、工业的发展,还有着众多天然的港口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往来,那么,在同等投资的条件下,东部地区的投资收益显然是要高于西部地区的,由于资本、资源会向获利更多的地方进行流动的特性,导致东西部区域经济的差异进一步被拉大。

政策制度。制度对维护经济秩序、保障社会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强制功能。在经济交易活动中本就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制度的建立是建立在社会成员认可或者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础上,这就在社会成员中树立起了一种威信和契约由社会的全体成员进行遵守,从制度的角度来对交易过程中的产权进行明细,这就可以明确交易过程中的产权和降低交易成本,对于提高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意义重大。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政策上的不平衡性,比如同一政策在东西部实行的时间不同,农村土地改革与城市企业的产权制度都是从东部地区开始率先实行在逐步向西部地区逐渐开展的等等,这也是导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与东部重要的政策原因。

技术进步。三次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和推广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为人民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的同时还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经济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同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要素生产率。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广泛使用可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减少对体力劳动者数量的需求让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解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资本因素。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首先是对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作用的一种肯定,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类。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的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社会物质资本的投入来扩大再生产,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口素质得到提升之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在很多领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人的经济价值最大的体现就是其劳动能力上。经济的发展如果离开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是无法实现的。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就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解耦股,当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时候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亦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会提出对产业解耦股进行优化的要求,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建立和平衡相对与东部地区要晚很多,再加上人力资本与资金投入的限制,导致其最终落后于东部产业结构的发展。如何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将过剩的资源引向资源短缺的部门使区域的各项要素得到合理的分配以促进经济的增长是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

推动教育发展以提高人口素质。我国的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由较快的增长,其增长的速度都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我国在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之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环节和控制,但是仍旧以每年近1400万的速度在增长。虽然我国的人口众多,但是由于我国教育水平以及普及程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偏远的西部地区,较低的人口素质导致产业的科技支撑力量比较弱。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国的政府和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正在发挥其强大的能动作用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为人才提供了一种宽松的环境来吸引人才,西部地区人才资源总体缺乏,分布结构也不尽合理,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些现象,实现部分地区(尤其是人才缺乏地区)对人才的黑开发、利用、流动,应该积极的推动人才流动机制的建立,确保在高等教育环境下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能够自由的流动而不受到太多制约条件的限制。

加快中西部地区软、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主要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各种条件的总和,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等环境。软件环境的作用是对于吸引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硬件环境主要是指这些地区物质基础设施的假设,例如公路、铁路、电力等,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落后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关系重大,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软、硬件环境的投资建设,例如加大对西部地区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进程,并且逐渐向偏远的老少边穷地区进行更多的延伸,依靠西部地区靠近边境的优势来大力的鼓励边疆贸易的发展促进西部经济更好的发展。在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应该以公路建设为中心来加强对机场和铁路等公共系统的建设,因为中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应该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国的交通枢纽。同时,加大对中部地区信息建设的投入,例如增加对光纤和电缆的建设力度,因为信息的发达程度对于贸易的发展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化的进程。虽然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多年,但是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东西部经济差异以及人口达、就业难的现状也比较突出。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在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中,部分制度性的问题客观存在,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制度转变和变化滞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在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同步的提高,保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构建统一的市场并且基于市场进行合理的定价来保证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与运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的大市场有利于经济产品的跨区域流动,这一点从欧盟的建立和繁荣发展就可以看出来。

加强对落后和贫困地区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我国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的形式对整个社会的收入进行再分配,这种再分配分为援助性再分配、补偿性再分配、保障性再分配和公平性再分配四种。但是由于我国多年来一直使用的是基数方法确定转移支付数额的数量,不过由于这种方式中数额确定的依据是过去的事实数据,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实际需要,于是导致政策扶持的效果不太明显。这一点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考虑人口、经济发展情况、国民收入等因素来确定数额。同时,我国将近一个亿的少数民族人口都集中在边疆贫困地区,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稳定我国的民族关系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又由于边疆地区虽然人口较少,但是却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因此,加大对落后和贫困地区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通过人口的引进援助这些地区的发展,才能让这些地区真正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对西部的货币和投资政策予以差别对待。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和投资政策是全国统一的,虽然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对货币和投资进行宏观的调控,但是事实上我国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和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是远超西部地区的,这对政策的制定趋势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我国地域广博再加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适应东部经济发展的货币和投资政策未必能够适用与西部的经济发展,甚至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而进一步的扩大区域经济的差距。因此,建议我国对西部地区的货币政策和投资政策在大局统一的前提下予以差别对待。只有重视西部地区发展落后的实际来制定货币和投资政策,才能真正增加西部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成果的积累。因为我国曾经长期的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有了当前沿海发展的繁荣局面,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房展,一方面要考虑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形成一种差别的政策和税收方面的投资激励机制。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解决能够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很多问题,例如可以帮助区域合理的选择主导产业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方,可以选择当地的优势产品、项目进入深度的加工,进驻高附加值的方向,延长产业加工量,把分散的产业集中及其等等;可以通过产业区域的垂直与水平分工规划让区域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这是区域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源泉,对于缩小沿海地区经济差距,帮助起步较晚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非常实用;还可以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合作,构建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产业环境是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必然结果,但是我国当前区域自由竞争的状态是比较严重,需要通过政策的引导来鼓励企业之间在技术与信息上的合作,毕竟区域经济发展的兴衰与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相互联系。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有重要的影响。针对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按照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对于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笔者相信通过推动教育发展以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中西部地区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市场化的进程、加强对落后和贫困地区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对西部吸取的货币和投资政策予以差别对待、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我国的区域经济会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韶关市曲江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政策区域经济
政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