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分析

2016-07-20

运动 2016年15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强度

陈 刚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分析

陈刚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如今,田径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内容。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田径运动也得到迅猛发展,加强高校学生的田径训练是保证田径运动生机盎然的关键动力。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强度都对田径运动的训练成效有很大影响。传统的田径教学训练理念和训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田径训练需求。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强度训练之前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田径强度训练方案,合理确定田径训练的量。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训练强度

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避免让学生进行高强度训练,也不能进行过度训练,这样不仅无法实现田径训练目标,还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损伤,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合理控制田径训练的量,合理把控田径训练强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1 传统体育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1田径训练定位不清

在传统的田径训练理念下,教师在展开田径训练时一直都坚持高训练量,但是对训练的强度没有太多的要求,这样就不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但是,传统的田径训练方法无法深度地挖掘学生在运动方面的潜能,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田径训练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很多高校认为田径训练应该是针对田径运动员展开的,无需对高校学生展开田径训练,高校学生只需要学习文化知识即可,所以不给学生安排田径训练。除此之外,即便有部分高校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但是对田径训练也存在认识的误区,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只要多花费时间,学生愿意吃苦就能实现田径训练目标,不注重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控制。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少。要想实现高校田径训练目标,高校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但是,高校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无法保证田径训练的有效性。

1.2对田径训练存在认识误区

目前,社会和高校对田径训练均存在认识误区,社会上对于田径训练的关注点在于运动员是否能在田径比赛中拿到奖牌,而高校对于田径训练的关注点是学生能否在田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对于学生训练过程关注的比较少。除此之外,高校对于学生的训练缺乏合理的规划。我国高校田径训练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多根据自身的田径训练经验对学生展开田径训练,并没有依据可遵循,也没有任何标准可以界定。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是,很多家庭对于田径训练的关注度都比较低,也不关心学生的田径训练情况,即便有部分家庭愿意去主动关注学生的田径训练,也是因为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家长才愿意学生转向运动方向。虽然家长开始关注学生的田径训练,但是由于自身对田径训练的了解少之又少,根本无法帮助学生开展田径训练。家庭的因素也是阻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家庭和社会对田径训练的关注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开展田径训练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越是受不到各界的关注,发展速度就会越慢,田径训练就越不合理,田径人才就越来越缺乏,这也是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提高社会各界和家庭对田径训练的关注度,才能推动田径事业的快速发展。

1.3教师未充分发挥作用

田径教师在学生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保证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但是,从高校田径训练现状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并未在学生田径训练中发挥出作用,教师更多的是起到辅助性的作用,成为学生的陪练,学生的体育技能无法提高。高校学生对于田径训练了解的并不多,如果教师起不到引导作用,学生的综合水平很难得到提高。田径教练的作用只能在专业的田径运动员训练中才能体现出来,在学生田径训练中一直被忽视。但是,在校大学生是田径运动员的前身,需要经过专业化的训练才能成为专业的田径运动员。体育教师不仅是田径训练的引导者和指挥者,也是田径训练的组织者。但是,很多教师采用放羊式的田径训练模式,未对学生进行合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投稿日期:2016-06-27

2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分析

2.1完善高校田径训练体系

科学的田径训练量与田径训练强度都与田径训练理念有着直接联系。要想保证高校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合理性,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田径训练理念,更新观念,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高校必须健全田径训练制度,为田径训练的开展提供政策指导和保障,田径训练需要与高校文化教学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文化课也可以缓冲学生田径训练带来的身体疲劳,教师可以把田径训练知识和技能加入到文化课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制定田径训练方案之前,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可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教师还要为学生安排体检,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田径训练方案,保证田径教学训练量的合理性。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合作训练的模式,把班级内的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能超过8人,小组成员可以互相监督,并对训练的量和强度进行合理控制。

2.2合理控制田径训练的质和量

所谓田径训练的质也就是田径训练的强度,田径训练的量就是田径训练的时间量和运动量。在传统的田径训练模式下,体育教师通常会把田径训练集中在冬季,并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集中展开田径训练。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量的不断积累,而忽视了田径训练质提高的重要性。如果高校要举办田径比赛,教师会在比赛之前集中展开田径训练,高强度的训练超过了学生身体和心理能承受的范围,这样的训练方法自然是不科学的,严重的甚至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运动损伤。由于高校体育教师一直过于关注田径训练的量,而忽略了田径训练强度控制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田径水平一直保持在一条线上,没有进步的空间。高校田径训练中,学生缺乏竞争意识,导致学生在真正的田径比赛中也找不到紧张感,身心都无法达到最佳的状态,而且赛前的高强度训练让学生身心都感到疲惫,严重影响学生在田径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由此可以看出,田径比赛之前的高强度训练不仅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还会起到反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田径训练,保证田径训练量和强度的合理性。体育教师要在日常田径训练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紧张起来,定期举办一些模拟田径比赛,让学生感受比赛的气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训练状态的稳定性,这样才能降低田径比赛中的失误率,才能在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2.3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

在高校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合理地把控田径训练的量和强度,还要把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通过专项田径训练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而强度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避免学生的肌肉出现松懈的问题。但是,在田径专项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专项训练的范围不能太广泛,专项训练的范围如果太宽泛,就无法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也无法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还会导致学生的肌肉练习过于集中,无法实现均衡发展。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还可以巩固学生的强化训练。

如今,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只关注田径训练结果,却忽略了学生训练后恢复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在训练后不能科学地进行恢复,学生的运动潜能就会被过度挖掘,这样的做法是十分不科学的,只有合理开展恢复训练,才能保证学生的运动状态和身体健康。通常情况下,高校学生的田径训练都是高强度训练,都超过了学生身体的承受范围,学生的训练超负荷后,教师可以采用2种恢复方式帮助学生恢复身体机能:一是人体自然恢复,二是人为进行恢复。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合理选择训练后的恢复方式,如果学生的身体能自行恢复,就让学生自行恢复即可,不需要人为进行干涉。如果学生的身体无法自行恢复,教师就需要人为帮助学生恢复身体机能。训练恢复分为以下4个阶段:一是部分恢复阶段,二是完全恢复阶段,三是超量恢复阶段,四是积累恢复阶段。教师一定要按照以上顺序帮助学生恢复身体技能,恢复的速度不能过快,要合理地制订恢复计划。很多学生在开展高强度田径训练后,会选择引用一些能源饮料来补充体能。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恢复训练后的身体机能。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后的恢复,不能让学生盲目进行训练恢复,如果训练恢复不科学,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3 结 语

传统的田径训练方法无法深度地挖掘学生在运动方面的潜能,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想实现高校田径训练目标,高校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但是,高校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无法保证田径训练的有效性。高校对于学生的训练缺乏合理的规划,我国高校田径训练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多根据自身的田径训练经验对学生展开田径训练,并没有依据可遵循,也没有任何标准可以界定。要想保证高校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合理性,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田径训练理念,更新观念,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高校必须健全田径训练制度,为田径训练的开展提供政策指导和保障。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田径训练,保证田径训练量和强度的合理性。在高校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合理地把控田径训练的量和强度,还要把强化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

[1]刘伟.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69-170.

[2]梅庆芳.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J].田径,2015(2):8-9.

[3]周斌.试分析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才智,2015,14:131.

[4]李勇,王立平.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5):166-168.

[5]罗光利.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9):111-112.

[6]谭广.浅谈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J].当代体育科技,2014(3):26-28.

G807.4

A

1674-151X(2016)08-08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5.043

陈刚(1982—),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训练、高校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强度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几种方法
电场强度叠加问题的求解
电场强度单个表达的比较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