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某铁路旅财案犯罪隐语的检验及思考

2016-07-19欧阳国亮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文件检验技术系辽宁沈阳110854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欧阳国亮(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文件检验技术系,辽宁 沈阳110854)



对某铁路旅财案犯罪隐语的检验及思考

欧阳国亮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文件检验技术系,辽宁 沈阳110854)

摘 要:在辽宁某系列铁路旅财盗窃案中,警方收集到了12条嫌疑人作案用的隐语。技术人员首先运用语汇库检索比对法,破译了其中9条犯罪隐语,然后通过实地调查破译了剩下的3条犯罪隐语。在此基础上,侦查人员成功地将多名嫌疑人抓获。这一案例客观上启示侦查人员应加强对犯罪隐语的整理与研究,并建立有关数据库,为揭露违法犯罪事实、打击预谋犯罪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言语识别;犯罪隐语;犯罪侦查

隐语,俗称黑话,也作切口、春点、寸点,是一种用于特定社会集团内部的秘密语。而犯罪隐语,顾名思义就是被违法犯罪分子用于从事非法活动的各类黑话、暗语[1]。在某些案件中,犯罪分子经常会利用这类言语符号作案,以起到信息保密的作用。前不久,我们运用犯罪隐语识别技术协助辽宁S市铁路警方成功侦破系列铁路旅财盗窃案。

一、基本案情

2015年某月,辽宁省S市铁路警方连续接到十多名旅客报案,称自己在乘坐途经S市的火车时财物被盗。接到报案后,警方通过对受害人的询问得知,他们都乘坐过同一趟列车,丢失财物的时间都是在列车途经S市前后。警方通过对作案的时间、地点、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后,认为盗窃行为应当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伙人所为,于是决定并案侦查。

在制定侦查方案后,警方对发生盗窃案的那趟列车连续四天进行了重点布控。其间,警方发现有四人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上下这趟列车,不带行李而且买的车票都是短途,形迹十分可疑。警方对这四人进行了监视,但连续三天均未能发现有什么异常举动。第四天上午,四人再次出现在列车上,其中两人开始对话交谈,内容为:“今天风不怎么正啊,要不咱俩就摘挂得了,这么耗着也不是办法啊。”“听老大的吧,他刚才不是跟咱说抠屁门吗,就这么干!”另外两人则一直在用手机玩弄微信,监视人员偷偷地靠过去对他们微信聊天的内容进行了“偷瞄”,发现微信中出现了“天窗”“二夹皮”“地道”“趟活”“踩盘子”等词语。此外,这两人偶尔还用口语交谈,说出了“这几天风老不正了”“昨天闯窑堂不成是吗”“别瞎扯淡,让你搭架子你不干”“还是不行那胜利马路撅包去”“今天挤了两回车门,都没成”之类的话语。警察对这些言语进行了记录,认为这些话语应当是犯罪嫌疑人用的黑话,肯定蕴含了大量的作案信息。考虑到这四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行动,警方一方面继续加强监视以防万一,另一方面派人将这些疑似黑话的言语材料送交有关单位检验。

二、检验分析经过

铁路警方带着他们记录下的疑为犯罪隐语的材料来到我处。我们对提供的检材言语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和比较分析,认为这些话语应当是犯罪隐语,其理由主要有三条:第一,这些话语中的某些词的可懂度低,无法从正常话语理解角度去解读;第二,这些话语的使用者(即嫌疑人)的行为举止异常,而且他们是在用这些话语传递某种信息;第三,从语境角度看,交谈双方大量使用这类词语并且相互间能理解,然而旁人却听不懂,说明这是一套用于内部的言语暗码。随后,我们从一些话语句子中提取出了以下七条隐语:

所含隐语风不正、摘挂1 2 3 4 5 6 7检材话语今天风不怎么正啊,要不咱俩就摘挂得了,别耗着。听老大吩咐,他刚才不是跟咱说抠屁门吗,就这么干!这几天风老不正了。昨天闯窑堂不成是吗?别瞎扯淡,让你搭架子你不干。还是不行那胜利马路撅包去。今天挤了两回车门,都没成。抠屁门风不正闯窑堂搭架子撅包挤车门

加上警方自己看到的“天窗”“二夹皮”“地道”“趟活”“踩盘子”等5条微信词语,本次送检的言语材料所涉及的犯罪隐语共计12条。检验人员将这些隐语置入我们建立的犯罪隐语语汇库中进行了检索比对,发现有9条记录在册。这9条隐语破译后的含义分别是:

风不正:指人太多没有机会下手行窃。

搭架子:几个扒手互相配合,其中一人采用障眼法遮挡受害者的视线,然后另一人伺机盗取受害人财物。

撅包包:也即撅包,采用偷梁换柱的方式将包调换。

闯窑堂:指光天化日之下偷偷地溜进人家的房屋内,在趁人不备时盗窃财物。

摘挂:看到旅客将衣服挂在衣帽架上,行窃者故意将自己的衣服也挂上去,然后假装掏自己的衣服兜,实则将手伸入别人挂的衣服的兜里实施盗窃。

天窗:指衣服的上兜。

踩盘子:为了行窃事先进行踩点。

挤车门:在进站、出站或者上下车时,故意制造拥挤,然后看准目标后用手或镊子伸进旅客的口袋里,盗走钱包或手机等财物。

二夹皮:妇女的衣服兜。

此外,我们对语汇库中暂未收录的“地道”“趟活”“抠屁门”三条隐语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一些治安工作者以及有过盗窃史的人的了解得知,这三条隐语的含义分别是:

抠屁门:趁旅客上下火车或者在窗口排队购买火车票时,故意用身体进行挤贴,伺机下手盗取财物。

趟活:指扒手试探乘客身上是否带了钱财,以此来确定作案对象。许多旅客在进出站或者购票时往往会被人碰一下或挤一下,实际上是扒手在“探路”,看你身上是否带有钱包和手机之类的财物。这就是所谓的“趟活”。

地道:指裤兜。“地道”和“天窗”是相对的,衣服兜一般叫做天窗。

至此,送检的12条犯罪隐语全部被破译,我们给送检方提供了上述检验结果,并告诉对方这些词语中有一部分是辽宁本省的犯罪隐语,因此作案人极有可能是辽宁本地人。

警方根据我们的检验结果,认定当时嫌疑人的对话是在交流盗窃信息。次日上午,受监控的四人再次乘上火车作案,正在用隐语进行交谈时被警方一举抓获。据他们交代,他们都是辽宁本地人,自上一年开始,他们在途经S市的多趟列车上实施了作案,并屡屡得手。近一个月,他们发现T××这趟列车乘客特别多且每站都经停,于是将其选定为下手目标。他们还表示,在列车上交谈用的确实是行内“黑话”,私下也叫“江湖话”,这些黑话都是师傅教的,为的就是起到保密效果。对于警方的破译,他们也感到十分意外。

三、几点思考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运用犯罪隐语识别技术破案的案例。在这起案件中,犯罪隐语识别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几点思考。

(一)重视犯罪隐语在铁路旅财案侦查中的作用

近年来,利用犯罪隐语识别技术侦破刑事案件的报道屡见不鲜,例如上海“5·11”特大列车盗窃案,武汉“4·12”列车盗窃案,伊通县列车连环盗窃案,安康列车团伙盗窃案,福州“12·18”特大列车盗窃案,北京高铁盗窃案,等等。这说明犯罪隐语分析在案件侦查中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笔者曾将这种作用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有助于侦查人员搜集犯罪情报,打击预谋违法犯罪活动;第二,有助于揭露违法罪犯事实,为认定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依据;第三,有助于侦查人员打入犯罪集团内部,加快案件侦破的进程;第四,有助于侦查人员掩护身份,更好地开展侦查活动[2]。结合本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犯罪隐语识别是获取侦查线索乃至侦破案件的途径之一,办案人员在侦查过程中应当重视这一途径,并合理借鉴有关经验。

(二)注意收集整理铁路运输领域的犯罪隐语

光重视犯罪隐语在铁路旅财案侦查中的作用还不够,还应进一步收集整理此类隐语。笔者发现,近年来发生的铁路旅财盗窃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犯罪多是团伙作案[3]。既然是团伙作案,肯定会有专用的“黑话”,否则犯罪分子就无法进行隐蔽的交流,更难以发号施令。沈阳铁警反扒小组就整理出了许多铁路旅财盗窃隐语,并在2012年的反扒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举捣毁了来自黑龙江伊春的犯罪团伙。近年来,我们也与地方公安机关合作,建立了犯罪隐语数据库,为公安机关从事侦查活动提供了资料支撑。总之,随着铁路旅财盗窃发案数不断增长,各地警方应加强合作,注意收集整理犯罪分子使用的隐语黑话,建立专门的手册或者数据库,并实现不同地区、不同警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共同打击此类犯罪活动。

(三)提防并监管某些“听不懂的词语”

隐语有一个基本特性,那就是隐蔽性,也就是说除了隐语的使用者同伙外,其他人一般是听不懂的。这样可以起到对内用来交际、对外用来保密的作用。在一些火车站和列车上,违法犯罪分子经常使用一些外人听不懂的词语,例如“今天风不正,咱们还是摘挂吧”,这时候无论是民警还是旅客都应该注意提防。因为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词语,都有可能是犯罪分子联络的暗号。笔者收集了一些专用于列车旅财盗窃的隐语,如:

背壳子、找光阴:指掏旅客的包进行盗窃。

匠人、钳工:小偷之间的互称。

扣死倒、杀死猪:指盗窃夜间睡觉旅客的财物。

滚个大:指专偷大件行李物品。

掏心:指把自己的包放在旅客的包旁边,假装拿自己包的东西时从底部或侧面拉开或割开旅客的包将旅客的包内财物带走。

调包:指用形状和颜色相同的包将旅客的包调换,是典型的“狸猫换太子”。

抹子活:指在拥挤的列车厢内或者在夜间旅客入睡的时候用刀片将旅客的口袋划破进而盗窃财物等。

上面这些词语有的是犯罪团伙自创的,有的则是生活中的普通词汇,但由于它们都出自犯罪分子之口,因此都打上了“犯罪隐语”的烙印。若听到某些人说此类话语,应注意提防[4],同时警方对应用此类话语的人应予以必要的监控。

(四)加强对犯罪隐语的研究

犯罪隐语在各类犯罪团伙中都存在,如涉毒团伙、涉淫团伙、涉赌团伙等等,铁路旅财盗窃团伙只是其中的一类。通过对本案涉案言语材料的检验分析,我们也认识到了在整个公安行业内研究犯罪隐语的重要性。所谓“研究”,就是在“整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析,探索其中的规律。例如:研究犯罪隐语的地理分布特征,以此通过犯罪隐语来识别个人的籍贯身份,打击流窜犯罪;研究犯罪隐语的构词规律和方法,从言语识别角度去破解其中的含义[5]。从侦查学角度看,这无疑是必要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侦查人员在侦查铁路旅财案时应注意嫌疑人手机、QQ、微信等通信工具中可能存在的隐语。这些隐语本身具有提供情报的作用,它有助于我们获取更多的嫌疑人作案信息,从而为不失时机地打击铁路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情报支撑。

参考文献:

[1]岳俊发.言语识别与鉴定[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165.

[2]欧阳国亮.中国当代毒品犯罪隐语研究[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5:8-11.

[3]贾永生.论铁路旅财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43-49.

[4]辛戈.警方发布警情提示教你听懂窃贼黑话[N].山西晚报,2015-07-18.

[5]欧阳国亮.近年来涉毒隐语的新特点及识别思路[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5(1):35-38.

责任编辑:贾永生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92(2016)02-0044-03

收稿日期:2016-01-22

作者简介:欧阳国亮,男,湖南郴州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文件检验技术系讲师,主要从事言语识别与鉴定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辽宁14地市犯罪隐语的整理及数字化集成”(W201539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