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6-02-13张会中郑州铁路公安局河南郑州450052
张会中(郑州铁路公安局,河南 郑州450052)
关于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会中
(郑州铁路公安局,河南 郑州450052)
摘 要:近年来,面对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深刻变革,郑州铁路公安局积极顺应信息化发展大势,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手段逐步应用到公安工作各个方面,推动了打防管控模式的升级再造。拟通过对信息化建设的回顾与思考,厘清发展脉络,总结提炼有益的启示,全面查找重点、难点问题,并围绕规范组织管理、注重基础建设、丰富软件应用、整合数据资源、健全保障机制、尊重基层首创等方面,探索深化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铁路公安;公安信息化建设
一、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遵循规律、顺应形势之举
信息化发展至今,已经渗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融入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的发展进程。早在1993年12月,国家就启动了“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2002年,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又明确了以12个重要业务系统建设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了公安信息化“金盾工程”。经过多年发展,公安信息化建设已基本覆盖了主要公安工作领域,基本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形成了一系列信息化工作技战法和工作法,建立了一整套工程管理制度,取得了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等多方面成果,在公安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此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并未停止,2014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厅局长会议上,公安部党委描绘了“四项建设”的宏伟新蓝图,指出“基础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能够进一步促进公安基础工作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服务公安现实斗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原铁道部公安局于2010年制定下发了《加强铁路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年12月召开全路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现场会,研究出台了全路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制定了“归口指挥,统一标准、实际实用、运转高效、繁简结合、特色突出、先易后难、快速推进”的总体原则和“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建设方针,全面吹响了铁路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进军号角。2015年4月,铁路公安局党组在深入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打造“蓝盾”信息工程的基本思路,明确了“信息海量、分类管控、动态研判、精准制导”的建设标准和“三个极致”的目标,为全路公安机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二)推动工作、提效增力之要
铁路是社会“客流”“物流”的重要载体,对人、物信息的动态轨迹采集、掌握是铁路公安机关的特色和优势,也是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关键点。特别是铁路迈入高铁时代,逐步推行实名制、互联网售票、实货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更是为开展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映射出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广阔前景和发展潜力。放眼未来,只有深刻认识信息化对新时期铁路公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高铁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一项战略举措,快步跟上信息社会和现代铁路的发展步伐,主动搭上“智能化铁路”的时代快车,以蓝盾信息工程为载体,大力推进安全管理创新,实现战斗力无增长改善,才能充分发挥既有优势,更好地履职尽责,服务铁路安全运输的新常态,进一步擦亮铁路公安品牌。
(三)破解难题、转型发展之策
近年来,铁路违法犯罪活动的流动性、跨区域性特征凸显,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时有发生,不稳定、不安全因素仍然大量存在,传统的指挥机制、勤务模式、侦查方式、保障手段越来越不适应铁路公安工作需要,最根本、最亟待解决的是:大力实施科技强警、信息强警,建立效能化打防管控新机制,将公安工作彻底从沿袭多年的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向现代警务转变;建立常态化反恐防范新机制,将用警模式彻底从以往“撒芝麻”式的警力使用方式中解放出来,推进警力集成、屯警门面、拳头处置,聚合警务资源,向合成警务转变;建立实战化警务新机制,将警务机制彻底从静态值守、岗位固定的被动警务中解脱出来,强化作战实体功能,坚持网格化巡逻、动态式勤务,大力推动指挥决策、警令传递、警力调动、现场处置的快速、及时、高效运作,实现情报预警、扁平指挥、预案管理、合成作战的精准、无缝、常态落实。
二、大力推进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郑州铁路公安局地处全国路网中心,横跨5省,管辖3578.08公里线路、236个车站,担当82.5对旅客列车的治安保卫任务。近年来,在铁路公安局的领导下,郑州铁路公安局紧抓“四项建设”机遇,大力推进“蓝盾”信息工程,初步形成了硬件、软件、数据、机制、应用并进的信息化发展格局。
(一)以“畅通”为要,夯实基础
围绕信通设施、视频系统、无线通信等重点工程,不断加快建设步伐。持续拓宽网络通道,郑州、洛阳地区枢纽实现千兆联网,到铁路公安局实现155兆联网,到省厅具备6个千兆联网端口,全局230余个警务区实现2兆联网,120余个所队实现10兆~100兆联网。持续建强数据中心,拥有各类服务器设备近百台,其中应用服务器超过50台,数据库服务器超过30台,安全接入设备6套;各类UPS电源设备近300套,对应的网络设施设备超过500台。持续推进视频建设,建成视频安全接入平台,打通至省公安厅、铁路局的专用视频通道,协调京广高铁新增高清监控探头1186个,实现管内京广高铁全线视频应用系统的整合应用,建成了全路唯一的视频容量达5000路的公安专用视频监控平台。持续完善无线通信,在既有450M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将郑西高铁4个派出所作为试点,配备500余部天翼对讲机,初步开发了基于互联网至公安网的管理应用平台;先后完成2期3G/4G无线图传系统建设,为全局配备135台终端设备,解决了语音、视频、图像等电子数据即时传输问题。
(二)以“聚合”为重,打造平台
以实名制数据应用、铁路调度运输数据分析、警综数据采集和勤务管理应用为驱动,先后开发建设了大情报平台、电话订票分析平台、网络订票分析应用平台、代售点售票分析应用平台、护路信息管理系统、天翼对讲定位管理平台、客流预警分析平台、及时报警平台、公安实名制验票验证系统等多个应用系统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跨平台的高端应用信息系统,将公安业务流转的核心功能聚合在一起。同时,集中开展信息采录会战,积极整合铁路运输数据、地方警务信息和外部社会资源,建立了分别涵盖人、物、事等信息的一系列数据库,其中仅铁路运输数据就包括了实名制、电话订票、网络订票、电子存根、车号、预确报等多个类别,目前已拥有各类数据近20亿条[1]。
(三)以“规范”为纲,健全机制
在加强软、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快平台应用到实战成果的转化。建立四色预警管控机制,规范了从数据流动、人工研判、下达预警、接收指令、现场查控到结果反馈全过程的管控方式、工作标准和实战要求,实现了信息化条件的查缉工作流程再造,成为全路叫得响的网上实战品牌。建立情报信息研判机制,建成集信息研判、情报会商、合成作战和视频会议于一体的信息研判中心,常态化组织开展情报研判联席会议,协调开放上百个应用系统使用权限,探索创新情报研判四大战法,为精确、超前打击违法犯罪探索了新路。建立大型安保指挥调度机制,在郑州东站建立高铁安全保卫现场指挥部,引入多种信息化调度指挥系统,在大型安保任务期间启动动车组视频追踪预案,对局管内京广高铁动车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定位跟踪,通过提前下达安全防范预警指令,开展精准防控。
(四)以“实战”为本,强化应用
在公安局信息研判中心设立战训基地,分层次、分重点对各基层单位指挥员、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坚持举办讲座、送教上门,促进一线作战观念、模式、战法的全方位转变。目前,全局信息化理念得到了有效更新,工作模式实现了深层次转变,战术战法逐步成熟完善。其中,以信息化建设为统领,全局刑侦队伍实现了全面转型,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机构设置、专业配置、队伍结构、装备保障等方面均体现了信息化战斗实体的鲜明特征。以信息化为载体,全局站车查缉工作由人人过关向精准核查转变,通过对网上逃犯、刑嫌人员、前科人员、涉毒人员等重点人员信息的碰撞比对,及时准确掌握动态,严密阵地查控。2013年以来,利用信息化平台共抓获网上逃犯1051名,侦破涉毒、侵财等刑事案件186起,信息化缉逃比率从11.3%提升到35.2%。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各单位不等不靠,充分运用视频监控、技防设施、应用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研究新的战术战法,高质高效开展打防管控工作;各职能部门立足本系统、本警种实际,加强信息化普及应用,工作水平实现了新的提升。
三、全面深化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一)准确把握发展规律
发展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科学推进。近年来,郑州铁路公安局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边实践、边思考,总结提炼了推进发展的四个基本点。一是信息化建设必须高标定位、顶层推动。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不同于一般工作的循序渐进,也不能依靠数量的日积月累,而是工作理念、习惯、模式、机制向信息社会全面适应和质变融入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而曲折,没有对目标始终如一的坚持,没有踏石留痕的决心意志,信息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因此,必须实行“一把手”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强力组织推动。二是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必须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在信息化建设中,各项任务、各类要素相互交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注重其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战略的眼光,立足实际、谋划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避免打乱仗。以郑州铁路公安局为例,我们出台了全局三年发展规划,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地位,规定了各重点任务的完成时限、责任分工、相关要求和工作标准,有效提高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三是信息化建设专业性强,必须广聚人才、大力攻关。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但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还需要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公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既熟悉信息化建设又熟悉组织协调的管理型人才,注重打造各类人才梯队,为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攒后劲。同时,各单位、各部门也要不断挖掘和培养人才,推动本单位、本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四是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必须紧盯前沿、永续发展。信息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发展,信息化建设自身也离不开发展。推动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围绕信息化技术、理念发展快、更新快的特点,不断加强学习和知识革新。不但向书本学,还要坚持向先进单位学习,不但要学习具体技术和业务,还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更新信息化理念,始终掌握信息化建设的前沿动态,保持“建什么”的清醒认知、“怎么建”的清晰路线。
(二)准确把握发展难点
从实践来看,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打破旧观念、创造新思维、转变旧模式、建立新机制的过程,这种改变,通常会带来种种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更新理念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初期,有的干部民警认识不到位,将其与日常工作、集中行动等同看待;有的认为信息化就是高科技,学习应用有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信息化建设曾经一度徘徊在顶层。后经反复宣讲、培训,并且随着成果不断的转化应用,广大干部民警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应用更加熟练、深入,反过来也推动了系统的开发完善,相得益彰,成效显著。因此,抓好信息化建设必须首要解决理念问题,加强引导,强力推动,防止陷入被动局面。二是整体协调的问题。目前,在信息共享上,存在不同系统之间互不联通的情况,信息交流壁垒和信息孤岛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协调配合上,部门间缺乏沟通协作,已经建成的系统平台存在个别功能重复、录入重复的问题;在推动落实上,存在衔接脱节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整体的组织协调还不够,受本位主义影响,资源整合不到位,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三是专业人才的问题。主要是信息化专业人才基础薄弱,特别是既懂信息化又熟悉公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紧缺;部分单位、部门缺乏信息化工作骨干,对本系统的信息化工作缺乏规划、设计能力,影响了全局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度。信息化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无人可用、人不够用”,往往是信息化建设中最无奈、最尴尬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尽早谋划、尽力解决。四是实战应用的问题。部分民警在侦查、办案及执法活动中习惯于传统工作模式,没有摆脱“口袋信息”“本本信息”“脑袋信息”的状态;部分民警信息采集意识不强,采集信息的质量和数量都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志仍不会使用信息化工具开展工作。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在于实战应用,必须在强培训、促应用上下功夫,采取定任务、严考核等多种方式调动民警的积极性,提升信息化实战水平[2]。
(三)准确把握发展路径
铁路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公安部的“四项建设”宏伟蓝图,为铁路公安机关推进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强铁路公安信息化建设,重点要在组织上转观念、定规划,在硬件上强投入、夯基础,在软件上促规范、提效能,在应用上下功夫、见成效,使信息化成为贯穿公安业务和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发展的一条主线。一是规范组织管理。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定期研究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细化责任分工,明确完成时限,纳入督办事项。发挥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下设专门机构的职能作用,细化综合指导、项目实施、项目监督等各项职能;遴选业务、信息化知识兼具的复合型人才,组建信息化建设专家组,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决策咨询机制;完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调研、立项、实施、验收等操作流程。二是注重基础建设。以整合各类发展要素为重点,大力开展人才选拔,广泛开展信息化基础知识和专题培训,集中财力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完善制度机制,推动规划、实施、应用、反馈等一系列环节的衔接落实。牢固树立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下大力气解决制约信息化平台高效运行的硬件短板问题。网络通道要争取纳入铁路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实现铁路公安信息网的可持续发展;数据中心要按照专用机房标准逐步改造、按需新建,为各类应用平台稳定运行创造良好保障;视频系统一方面要解决视频监控资源的引入和整合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视频监控与公安网的整合,问题即通过安全接入平台的应用,满足PGIS(警用地理信息平台)应用需求。三是丰富软件应用。紧紧把握“信息化条件下的勤务机制改革”这一重点课题,着眼实战需求,加强“大情报”系统建设,把自动模型的完善和发展作为“大情报”系统建设的关键,解决铁路“客流”“物流”一体化应用难点;抓好PGIS应用升级,实现公安指挥调度、案事件分析、电子沙盘、视频、重大活动安保等工作的空间位置分析和可视化应用,以此为依托建成快速反应条件下的扁平化指挥体系;推进行政管理平台建设,以“勤务在线”为中心,以“网上考核”为抓手,努力做好人员考勤管理系统、车辆定位系统、公文管理系统的综合应用和高端发展。四是整合数据资源。协调引入调度、车号及运输等业务数据,扩容实名制验票数据库、车号信息数据库、运输计划数据库、预确报数据库、实货制人员与货物数据库。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组织机构的数据共享,最大限度整合社会数据资源。持续开展信息采录会战,建立信息采录常态化机制,实现“工作即采集、采集即录入、录入即核查”。五是健全保障机制。健全全警实战应用的工作机制,树立不会信息化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会信息化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理念,使信息采集、录入、应用成为全警的工作常态。健全信息应用评估机制,对信息采集录入核查、信息数据质量、信息查询访问、信息应用成效等进行评估,纳入警务质量考核,加强结果应用。健全信息应用能力培训机制。将信息化知识和实战应用技能作为“三个必训”的必训课目,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全体民警的信息应用能力。六是尊重基层首创。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应用需求来自基层、应用群体主要在基层,推进信息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警为本,引导好、调动好、保护好基层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大力培养选树信息化应用典型,及时总结固化基层民警创造的信息化应用技战法,激发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胡卫红.试析大数据与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以武汉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为视角[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 (6):23-25.
[2]吕雪梅.问题与出路:公安信息化将走向何方[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6):147-153.
责任编辑:仪宏斌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92(2016)02-0005-04
收稿日期:2016-03-01
作者简介:张会中,男,河南民权人,郑州铁路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