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鹅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2016-07-19常素芳
常素芳
(山西省大同市种鸡试验场,大同 037000)
种鹅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常素芳
(山西省大同市种鸡试验场,大同 037000)
摘 要:种鹅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分为育成前期、限饲期和恢复期。应灵活地搭配日粮,从精细到粗放,搞好补料、放牧时间卫生等工作。在育成期间,确保种鹅的营养水平能够维持种鹅的生长。
关键词:育成期 种鹅 营养水平 饲喂量
种鹅的育成期一般指5~30周龄。育成期的前期是雏鹅长骨架的时期,后期长肌肉,同时也是脱换旧羽、生长新羽的时期,在日粮配合上应有充足的营养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此时期,雏鹅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不断增强,消化器官发育完善,鹅的肌胃收缩运动已能充分破坏植物的细胞壁,消化植物细胞的内容物。因此,育成期中鹅的饲养关键在于利用这一生理特点,使体重迅速增加,培育出健壮的后备种用鹅。
根据育成期种鹅的生理特点,一般育成期分为育成前期、限饲期和恢复期。
1 育成前期
指5~16周龄,此时期的青年鹅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而且还要经过幼羽更换成青年羽的第二次换羽。这一时期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不宜过早进行粗放饲养,应根据放牧场地草质的好坏,逐渐减少补饲的次数,并逐渐降低补饲日粮的营养水平,使青年鹅机体得到充分发育,以便顺利地进入控料饲养阶段。
在10~11周龄需对种鹅进行第二次选择,可根据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体型外貌特征进行选择,淘汰生长速度较慢、体型较小、腿部有伤残的个体。
2 限饲期
此期一般从17周龄开始至22周龄结束,对种鹅进行限制性饲养,其目的在于控制体重,防止体重过大过肥,使其具有适合产蛋的体况,做到适时性成熟。训练其耐粗饲的能力,育成有较强的体质和良好生产性能的种鹅,延长种鹅的有效利用期,节省饲料,降低成本,达到提高饲养种鹅经济效益的目的。
2.1限饲的方法
目前,种鹅的限制饲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减少补饲日粮的喂料量,实行定量饲喂;另一种是控制饲料的质量,降低日粮的营养水平。鹅以放牧为主,故大多维持鹅的正常体质,又能降低种鹅的饲养费用。
在限饲期应逐渐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每日的喂料次数由3次改为2次,尽量延长放牧时间,逐步减少每次给料的喂料量。限饲期母鹅的日平均饲料用量一般比生长阶段减少50%~60%。饲料中可添加较多的填充粗料(如米糠、曲酒糟、啤酒糟等)。在草质良好的牧地,可不喂或少喂精料。在放牧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每日喂料2次,喂料时间在中午和晚上9时左右。补饲日粮配方示例见表1。
表1 种鹅饲料配方示例
2.2限饲期的管理
限饲期无论给食次数多少,补料时间应在放牧前2 h左右,以防止鹅因放牧前饱食而不采食青草;或在收牧后2 h补饲,以免养成收牧后即有精料采食,急于回巢而不大量采食青草的坏习惯。
2.2.1注意观察鹅群动态
在限饲期间,随时观察鹅群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等,发现弱鹅、伤残鹅要及时剔除,进行单独的饲喂和护理,喂以质量较好且容易消化的饲料,到完全恢复后再放牧。
2.2.2放牧场地选择
应选择水草丰富的草滩、湖畔、河滩、丘陵以及收割后的稻田、麦地等。放牧前,先调查放牧地附近是否洒过有毒药物,否则必须经一周以后,或下大雨后才能放牧。
2.2.3注意防暑
育成期种鹅往往处于5~8月份,气温高。放牧时应早出晚归,避免中午酷暑,早上天微亮就应出牧,上午10:00左右应将鹅群赶回圈舍,或赶到阴凉的树林下让鹅休息,到下午15:00左右再继续放牧,待日落后收牧。休息的场地最好有水源,以便于饮水、戏水、洗浴。
2.2.4搞好鹅舍的清洁卫生
每天清洗食槽、水槽,更换垫料,保持垫草和舍内干燥。
2.2.5在限饲期结束时,对种鹅进行第三次选择
此时鹅全身羽毛已长齐,应选择具有品种特征,生长发育好,体重符合品种要求,体型结构、健康状况良好的鹅留作种用。公鹅要求体型大,体质健壮,躯体各部分发育匀称,肥瘦和头的大小适中,雄性特征明显,两眼灵活有神,胸部宽而深,腿粗壮有力。母鹅要求体重中等,颈细长而清秀,体型长而圆,臀部宽广而丰满,两腿结实,间距宽。选留后的公母配种比例为:大型鹅种1︰(3~4),中型鹅种1︰(4~5),小型鹅种1︰(6~7)。
3 恢复期
经限饲期饲养的种鹅,应在开产前60 d左右进入恢复期饲养。此时种鹅的体质较弱,应逐步提高补饲日粮的营养水平,并增加喂料量和饲喂次数。日粮蛋白质水平控制在15%~17%为宜。经20 d左右的饲养,种鹅的体重可恢复到育成前期的水平。种鹅开始陆续换羽,为使换羽整齐和缩短换羽的时间,节约饲料,可在种鹅体重恢复后进入人工强制换羽,即人为地拔出主翼羽和副主翼羽。拔羽后应加强饲养管理,适当增加喂料量。公鹅的拔羽期可比母鹅早2周左右进行,使后备鹅能整齐一致进入产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