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集体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
2016-07-19熊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湖北武汉430077
熊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7)
浅谈电力集体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
熊妍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7)
摘要:随着电力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电力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和电力系统依法从严治企工作全面开展的形势下,对电力集体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运用到内部控制审计中,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的针对性,有效降低审计成本的方法,从而推动内部控制审计在电力集体企业中的应用,强化电力集体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升电力集体企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导向审计;控制程序及措施
一、电力集体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的意义
随着电力改革的逐步推进,电力集体企业面临的经营挑战和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在电力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和电力系统依法从严治企工作全面开展的形势下,作为关联企业,电力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不规范往往对主业造成不利影响,而在对主业的审计中,电力集体企业也越来越受到外部审计的重点关注。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主业和集体企业的资产安全,国家电网公司于2010年7月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集体企业管理的意见》(949号文),明确要求完善集体企业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制定、优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集体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加强和规范集体企业管理已经被列为各级电力企业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对电力集体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测试,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指出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措施,能够合理、有效地保证电力集体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其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提高。但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成本远超其可能带来的收益。因此,我们在对电力集体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必须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效果。
图1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流程图
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概念
1、风险导向审计的定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评审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在联系
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为核心,审计时必须评价企业的整体风险,而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往往受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这也是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而风险评估又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础,而且可能造成风险的控制缺陷正是内部控制审计着重关注的地方。二者之间联系紧密,将其结合有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
三、电力集体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电力集体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围绕风险这一核心展开,风险评价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在审前调查中,增加了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环节,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决定测试范围编制审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测试;审计报告中的内部控制评价和缺陷评价也是以风险分析为衡量标准,各阶段具体的步骤如图1所示。
与其他审计类别不同,实质性测试程序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中,仅对符合性测试起辅助作用,不需要单独进行和大量抽样。因此,对电力集体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与经济责任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调查等综合性审计结合展开,利用这些审计项目实质性测试的结果,来印证符合性测试的结果或为之提供线索、明确方向,节省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
四、电力集体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模式
内部控制评价是构成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完成整个审计程序之后,需要根据测试的结果,采用一定的模式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1、评价模式的选择
在选择评价模式时,一定要能够引入量化的标准来进行评价,使评价的结果具备客观性。同时,它必须直观、简洁、便于操作,评价效率较高,易于被审人员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避免复杂的评价模式提高人员培训成本和现场工作时间、人力成本。此外,选取的评价模式需要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以免每次需要过多地再次设计而提高成本。
2、矩阵评价模式的具体应用
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标准,矩阵评价模式是最简便易行同时又兼具客观性的评价模式。其基本步骤: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审计人员的判断,首先列出内部控制关键点作为矩阵的要素,按其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其次将每一个关键点上的各项控制措施作为关键因子,按关键因子对各要素的重要程度设置得分系数;再次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对这些控制措施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进行评分,计算要素得分的加权平均数,最终获得内部控制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所属的区间评判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等级,其中要素点权重和关键因子的得分系数通常根据经验和职业判断来选定。
在实际运用时,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计评分表和确定评分标准。运用表1,可以对内部控制的设计有效性、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评分。
其中,对于某项控制措施,其设计、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可以使用相同的得分系数。得分系数可以根据控制措施的重要性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三个档次,分别赋予1.2、1和0.8的系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化。而权重则可在关键点百分比均值的基础上根据其对报表的影响进行调整。
表1 内部控制评分表
(1)综合得分的计算方法。根据矩阵评价模式分别计算出关键控制点的设计、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得分,进而计算出内部控制总体在这三个方面的加权平均数。这样在计算出综合得分的同时,还能分析被审计单位在哪个方面比较薄弱。
对于内部控制而言,设计和执行同样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实际的执行内容可能超越设计本身。因此,可以将设计得分和执行得分分别赋予40%和60%的权重,而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分别赋予30%的权重。
(2)分值设定。对于设计得分,可以比较应设置的控制与实际设置的控制,双方一致则得10分,不一致则不得分。对于执行过程,分值同样设置为10分,得分=(1-控制测试中抽样偏差率)×10。
鉴于审计是在抽样的基础上进行,未发现错报并不代表不存在错报和控制结果的有效。因此对于执行结果,在未发现错报时,计0分,根据错报的情况酌情扣分,以10分为限。在发现重大错报时,执行结果得分可以直接评为-10分。为避免重复扣分,对于由缺陷联合造成的控制失效仅对其中一项扣分。
(3)标准得分和评级。由于评分项目根据内部控制的总体情况在不同被审计单位是不相同的,为了能够统一评分的标准,可以将实际得分占满分得分的百分比再乘以100作为标准得分。评分结果的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内部控制评价分级表
根据这个分级标准,结合控制缺陷情况,就可以确定对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但这个分级和结论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审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职业判断进行调整和修正。
五、加强电力集体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的措施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并据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纳入业绩考核的范畴,提高控制的执行力度。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当介入各经营项目的前期阶段,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完善《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由3名会计轮流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并经主管会计审核。财务印鉴严格分开使用,签发支票经主管会计审核。使用网上银行业务,采取分级授权的方式保护资金安全。将所有收款活动纳入财务人员监督范围,并将交款期限纳入业务考核范围。
表3 内部控制缺陷评价表
制定《销售业务管理及考核办法》,要求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并由销售以外的人员处理对账回函及客户意见。加强对往来账项的管理,每月与赊销客户进行对账,如有差异及时查明。
制定《存货管理办法》,存货的发出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定期进行存货盘点并由财务人员或其他稽核人员监盘。
制定《工程物资管理办法》,要求工程结余物资清点收回并办理退库手续,明确废旧工程物资的回收和处置程序;要求工程管理部门按时向财务送达经审核的工程进度报告,作为财务人员确认收入成本的依据。
审计结合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审计结合是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以往的研究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应当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但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只要能够达到相互辅助、促进的效果,内部控制审计不仅可以和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也可以和其他类型的审计相结合进行。
开展充分适当的审前调查,充分、适当的审前调查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有用的信息,有助于审计人员迅速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找准审计切入点,发现疑点和线索,节省现场审计工作的时间。在内部控制审计中,设计简洁明了、符合被审计单位实际、便于被审计单位取数的审前调查表不仅能保证调查表的填写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审计人员进行分析和使用,避免重复的沟通和反复的审核降低审计效率。
利用风险导向方法提高审计效率,风险分析的开展和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利用是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的最突出特点,将风险导向的理念应用于内部控制审计,有利于审计效率提高和审计成本降低。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项目时,应当有效使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以重大风险为导向,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范围、控制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切合实际的风险分析,以获得正确的风险评估结果,并有效地利用评估结果确定合理的测试范围和审计重点,从而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选择适当的评价模式。目前研究中的审计评价模式多种多样,各具优势与缺陷。选择审计评价模式是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适当性决定了审计结果的质量。本文采用了兼具客观性和成本效益的矩阵分析模式进行内部控制评分,从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三个方面评价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也对五个重要业务流程和重要交易类别进行评分,以便进一步分析对比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为薄弱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这种评价模式不需要复杂的数学原理,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可以直接使用EXCEL表格,运用简单的公式计算得分获得结果,有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评分规则的设置考虑了抽样的有限性,避免了重复扣分,在客观评分的基础上结合了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评分结果与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情况一致。因此,该评价模式较为合理有效,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曾晓华、沈方武、覃汉平: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在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广西金融研究,2008(9).
[2]韩琳、张淑贞: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之比较[J].价值工程,2010(8).
[3]母赛花: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2(6).
[4]张杨: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J].公用事业财会,2010 (1).
[5]岳景福:风险基础审计探讨——审计模型中审计风险因素分析与确定[J].中国保险,2009(5).
[6]马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责任编辑:徐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