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与梳理:古希腊和古罗马体育思想研究
2016-07-19李佛喜
李佛喜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寻根与梳理:古希腊和古罗马体育思想研究
李佛喜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古希腊和古罗马体育思想进行梳理和归纳,意在发掘近现代西方体育思想的源泉。研究发现,古希腊体育思想更注重体育健身和健心的教育功能;古罗马的体育思想更加注重体育的军事卫国的政治功能。这两种思想的分歧在近现代达到顶峰,进而形成了2种迥异的体育道路:以英美为代表的重视体育育人作用的自然体育、竞技体育和以欧洲大陆的重视保家卫国的体操式体育、军事式体育。
古希腊;古罗马;体育思想
1 古希腊代表人物体育思想
1.1 古希腊体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古希腊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希腊的各个盆地被一道道山岭所阻隔,且岛屿难以到达,互不相依的小公社会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能力,独立为自己的生存和富裕进行着斗争。与中国传统中主要“重农抑商”不同,希腊的经济主要是靠“大规模地向海外移民、海外贸易和海外战争”。政治上“希腊不同的地区实行的社会制度是迥然不同的,一般的规律是有君主制过渡到政治制度贵族制,再由僭主制与民主制轮流更替”。文化中注重宗教的信仰,其特点是“人神同形同性说”,而体育则是作为祭祀神袛的献礼活动盛行多年,起源于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3年,历时1 170年的古代奥林匹克就是最好例证。
1.2 苏格拉底体育思想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的体育思想是建立在灵魂与肉体分离的二元理论,但其灵魂与肉体不是机械、对立、不可调和的,而是肉体的康健有利于培育人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的品质。他提出和谐教育观,即先通过朴素的音乐教育教人礼仪与优雅,而后通过体育锻炼激发人本性中的精神元素,而非单纯地训练体魄与增长体力。他认为:“体育与音乐一样,最终的目的在于提高灵魂的修养。”他认为体育具有多种独特价值。第一,体育具有促进人体身体健康的价值。如果有人食了过多的食物,他不提倡去做过量的运动,但可以做适量的运动以消耗掉过量食物,这样更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第二,体育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并且要持之以恒。他自信说道:“你可知道我这样保持锻炼,是可以随时接受任何考验的。”“身体不好就容易健忘、忧虑、易怒、疯狂,这些都会影响人的神智。”认为想要有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效果是需要长期体育锻炼的,“要知道健康的身体不会凭空而降”。第三,体育具有政治价值。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位军人,自己也曾有3次奉命从军,对他而言体育是培养强壮军人的手段。他说道:“事实上,很多人都面临着战争的危险,因为身体虚弱而死去,再不然就是苟且偷生,甚至不少人还因此被对方俘虏。”他要求:“每个人能经受严寒、酷热、饥渴、疲劳困顿,以便能适应各种环境,提倡体育锻炼方法是依靠自然的方法。苏格拉底劝勉他的门人,要注意身体健康。一方面要尽量向那些知道怎样保持健康的人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个人自己也要注意:什么食物、什么饮料和什么样的运动对自己有益。”认为体育的目的是适应我们身边严酷的环境。
1.3 柏拉图体育思想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生活的年代恰恰是雅典迅速走向衰落的时期。他持身心二元的哲学理念,有学者则认为柏拉图的教育分成肉体教育和心灵教育2大方面,是一种机械的、对立、身心二元的哲学观。但实际上,柏拉图的身心二元论不是机械地将身与心割裂开,而是“音乐与体育并非在于分别照顾灵魂和身体,而是在于培育心灵的和谐,因而他们统一心灵的教育之中,相辅相成,不可分隔开”。他以“人”为基本点来考量和认识世界,提出“本体”体育起源说。他说道:“没有任何生物生来就拥有理智或所有的理智的,理智要在他成熟时才表现出来。因此,当一个生物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智力水平时,他是相当疯狂的。他会乱吼乱叫,一发现自己有腿,就会到处乱跑。让我提醒你们,这就是音乐和体育的源泉。”此观念认为体育是来源于人们自身的本体动作、生活生产、日常活动,体育是在建立在“本体”的基础上。柏拉图生活的年代正是雅典被侵略的时期,所以其思想饱含如何保卫国家这一重要命题,认为体育是守护国家的重要法宝。“他曾经建议所有的年轻人—当然他指的的是男子—参加五项全能比赛,这意味着必须定期参加跑、跳、投掷和摔跤训练。”柏拉图主张儿童体育中进行军事教育和全民参与的军事训练,“在军事体育思想中表达的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利益和一切训练都是为了战争的思想成为后来军国民主义思想的基础”。
1.4 亚里士多德体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认为教育的次序是体育在首,德育次之,智育在末。他将灵魂分为理性和非理性2个部分,且由3个部分组成:“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其分别对应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按照亚里士多德这种理解,那么组成灵魂的灵魂3个部分则是体育、德育、智育,其顺序是“首先是体育,促进儿童身体发育;此次是德育,培养人的情感;之后是智育培养理性”。持有这种哲学理念让他与柏拉图主张不同,即“身体与如体育与智育的关系上,柏拉图主张音乐先于体育,而亚里士多德主张体育先于音乐,且体育与智育应交替进行”。他认为教育过程需要遵循自然规律且体育作用重大。他依据其灵魂的自然发展顺序,将人出生到成人(21岁)总共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到7岁),这时的教育主要为体育教育,“在五岁以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以免妨碍其发育”。地点在家庭,主要方法是游戏。第二阶段(7岁到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初等的教育,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学习的科目有体育、音乐、绘画、读、写和算。体育在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形成健壮的体格。第三阶段(青春期到21岁),主要实施智育,任务是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
2 古罗马代表人物体育思想
古罗马体育曾达到世界的顶峰,但它又显现出极其矛盾的状况。一方面,它拥有受过最佳训练的军队,竞技体育无比发达,从罗马的斗兽场中仍然能感受到它当年的繁荣盛况;另一方面,罗马体育又是“落后”的,“他不存在有组织的体育学校,罗马统治阶级没有积极参加运动活动的迫切感”,普通民众对于体育的态度没有像古希腊一样重视它的价值,而是只把它当做茶余饭后的娱乐活动。
2.1 昆体良体育思想
昆体良(约35年—约95年)是古罗马帝王时期的雄辩家和教育家。他认为身体是实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起到了辅助培养优秀雄辩人才的作用。他说道:“如果没有这种自然的资质,技术性的规则是无用的。”健康的身体是一切发展的重要辅助能力,他说:“诚然,还有其他一些自然的辅助,例如,具有优美的嗓音、强健的肺、健康的身体、忍耐力和风度,如果这些条件只能达到中等程度,它们可以通过方法得当的训练加以改善。”体育是起到培养优秀人才的功用。他提倡儿童早期教育娱乐化,反对体罚。他认为早期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他说道:“要使最初的教育变成一种娱乐,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赞扬,绝不要让他们以不知道为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昆体良反对体罚,他说道:“至于说到对于学生的体罚,虽然这是公认的习惯而克里希普也不反对这点,但是我无论如何不赞成的。”昆体良提倡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张用运动和舞蹈、游戏的方式来恢复体力而促进学习。他说道:“如果学生的精力和精神因休息而得到恢复,他就能以更加旺盛的力量和更清晰的头脑进行学习”,如得不到恢复的话学生就变成迟钝麻木、没精打采、缺乏活力而无法学习。对于游戏的态度,他说道:“我不会因为学生爱好游戏而感到不高兴,那是天性活泼的标志。”游戏思想由夸美纽斯、洛克、卢梭等人所继承和发扬。
2.2 奥古斯丁体育思想
奥古斯丁(354年—430年)是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基督教神学代表人物。他贬低身体,崇拜上帝。奥古斯丁在其《忏悔录》写到:“不可荒宴酗酒,不可好色淫荡,不可竞争妒忌,总要披戴着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他重视伦理,提倡体罚。奥古斯丁长期思考善与恶的问题,在《圣经·旧约》里提到“我是在罪孽里存在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提出“原罪论”,认为只有禁性欲、控制口腹之欲、弃恶从善、皈依上帝,才能得到解救。提倡“禁欲主义”,致使到了6世纪时期,教学的内容为希腊罗马的改造后的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和音乐,体育被排斥在教会教育体系之外。在崇尚上帝、蔑视身体的宗教观念下,奥古斯丁认为“体罚是促进儿童由恶向善、改邪归正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中世纪对学生的体罚盛行。
3 结 语
古希腊体育思想更注重体育健心的教育功能,进而形成了形式多样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手段。古罗马体育思想更加注重体育政治功能,因而军事、娱乐等功能得到发挥,进而形成了项目实用,内容粗犷的体育形态。这2种倾向在后来不断扩大,两者的差异也形成了近代西方2种不同的体育思想道路:以英美为代表的重视体育的育人作用的自然体育思想、竞技体育思想和以欧洲大陆的重视保家卫国的军事体育思想。
[ 1 ](匈牙利)拉斯洛.孔.体育运动全史[M].颜绍泸.译.北京:中国体育史学会办公室编印,1985:59.
[ 2 ]催怀猛.古代中西方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1.
[ 3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张作成.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 4 ]马旭君. 透视苏格拉底的体育思想[ 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3):131-133.
[ 5 ]色诺芬,柏拉图.苏格拉底[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 :36,131,131,130.
[ 6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M].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896:184.
[ 7 ]潘希武.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与体育:一个教育样板[ J ].基础教育,2008(2):62-64.
[ 8 ]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三卷)[M].王晓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9 ](德)沃尔夫冈.贝林格.运动通史[M].丁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42.
[ 10 ]李英. 柏拉图《法篇》中的体育思想研究[ 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1):12-14.
[ 11 ]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129.
[ 12 ]朱镜人.外国教育思想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12):14,34.
[ 13 ]李柏,郑秀丽. 古希腊“三杰”体育思想的当代阐释[ J ].辽宁体育科技,2009(2):1-4.
[ 14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4.
[ 15 ] 任钟印.昆体良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8-9,14,26-27.
[ 16 ](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M].周士良,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58.
G80
A
1674-151X(2016)11-11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2.064
投稿日期:2016-09-11
李佛喜,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