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余庆:“红色基金”激活一盘棋

2016-07-18文丨徐启俊李佳旭

遵义 2016年14期
关键词:余庆县两学贫困户

文丨 徐启俊 记者 李佳旭

余庆:“红色基金”激活一盘棋

文丨 徐启俊 记者 李佳旭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余庆县围绕遵义市委的要求,按照“学在深处强信念提境界、做在实处拔穷根奔小康”为总体目标,在载体上注重创新、在形式上丰富多彩、在方式上多措并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果。

“红色基金”解燃眉之急

“非常感谢党组织,用‘红色基金’解决了1000元的灌溉沟渠维修费用,要不然这个大季就没得收成。”6月7日,余庆县花山苗族乡搞勤村民组村民胡玉智,站在长滩堰的田埂上,看着150亩长势喜人的秧苗,心情格外舒畅。

花山苗族乡乡长石松介绍,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后,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逐渐变得不那么强烈。在全县“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启动后,考虑到仅仅是让党员去做,没有支持与支撑也不够,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让支部书记、基层党小组有发言权、有资金支配权,因此设立“红色基金”,激发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带头作表率内生动力。

据了解,“红色基金”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返一点、社会筹一点”和“村集体经济提一点”的“1+X”模式筹集资金,以支部为单位进行管理使用。主要用于关爱困难党员、党组织活动、维修基础设施、创业扶持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党员群众,实行群众向党员申请、党员向党小组申请,按照组织隶属关系逐级受理,最后支委会评审公示无异议后组织实施。特别是对有致富项目、缺乏资金的群众,每个项目经申报审批后可获得一定的资金扶持,创业成功后,每年需按年收入的一定比例返还基金。设立“红色基金”这一有效模式在余庆县各乡镇也得到了广泛推广。

不久前,在离花山乡不远的敖溪镇官仓村,致富能手、农村党员苏绍健结合党员活动日,为22名农村党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多年来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家有能力、有想法就要去发展,还为每人无偿提供了一份养殖技术资料,让抽象的学习教育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技能,进一步发挥了能人党员“开路先锋”和“脱贫牵引”的作用。

苏绍健是当地的生猪养殖能手,在他的带领下,敖溪镇官仓村窝凼村民组建立起了“绍洋”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跟着苏绍健一起养猪的大户都有十多户,整个合作社年出栏生猪上万头。他说,不管是谁,只要是村里知根知底的人,想要发展养殖业,只需要在前期贷款把圈舍修建起来,我就免费提供猪仔、技术、防疫、代销等服务,就连饲料都是无息赊账给养殖户,年终卖了猪仔再付钱。

就在上党课前不久,敖溪镇的红色基金就帮助解决了两万元打井费用,为合作社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用水渠道。

要发展产业,就要有人带动、有钱启动、有力发动。官仓村村支书龚国静介绍,官仓村“两学一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全村90名党员,仅有一名贫困党员,村民只要想创业,村支部都会尽量帮助解决有关难题。

截至目前,官仓村“红色基金”已筹集到10万元,已经为村里的特色养殖示范户黄伟养殖场解决了一台价值2000元的孵化机和3000元的养殖场供水管道,为生猪养殖能人党员苏绍健解决了价值3000元的监控设备,采取“支部+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示范带动周边村民专业化养殖,建立了窝凼养殖示范小区。而这样的党员创业带富基地在官仓村就有8个。

余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肖扬说,“红色基金”就是要发挥起投入一处、带动一方,帮扶一人、带动一组的功能。

示范点中的示范点

“一只山羊半年出栏就能卖到1200元左右,既是毛收入,也是纯收入。”在关兴镇狮山村沙沟村民组,许多贫困户通过农村党员官兵发展起了山羊养殖,只需要投入人力成本就能在年终等着收钱,都高兴得合不上嘴。

30多岁的农村党员官兵在余庆县关兴镇成立起了山羊养殖合作社,已经发展了50多名社员。在自身的产业发展起来后,官兵也不忘回馈乡里。今年以来,合作社将羊仔免费提供给附近贫困户喂养,在这里都是山坡放养,遍坡都是青草,地域宽广、饲草丰沛,出现了疫病,官兵还负责免费上门指导治疗,出栏后又帮助销售。

今年官兵已经发放了230多只羊仔给贫困户,他说,虽然目前只帮助了7户贫困户,但是下半年二期工程实施后就能帮助20户以上。

关兴镇通过党建扶贫为统揽,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吹响了脱贫攻坚的战斗号角。关兴镇党委书记田茂国介绍,关兴镇是余庆县最后一个脱贫示范镇,今年关兴镇狮山村又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脱贫攻坚市级示范点,关兴镇就是要通过“两学一做”来推动当地的脱贫攻坚成为示范点中的示范点。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关兴镇推行了“三带三帮”的工作机制(即领导带村,当好战区旗手,帮助五个梳理;部门带组,当好参谋助手,帮助拟定规划;干部带户,当好理财能手,帮助脱贫致富),全面落实各级党建扶贫责任,精准推动脱贫攻坚。

关兴镇扶贫办主任许利英介绍,扶贫办去年挂帮狮山村万仟组等七个村民组。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承担挂帮任务后随即就在每个组召开群众会,听取老百姓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路面情况差,村民送孩子上学都只能骑摩托车。”许利英说,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就是交通的问题。随后扶贫办积极协调镇里的交管、财政等站所,制定了初步方案,又请镇领导协调县交通局、扶贫办、财政局,整合扶贫资金150万元、一事一议资金45万元,今年又在交通局协调项目资金193万元,改建、硬化通村路、通组路10余公里,今年五月已经全面完工。目前,通过部门帮组的这种机制,扶贫办挂帮的七个村民组已经顺利脱贫,今年又转战到了沙堆村民组去挂帮。

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在捆绑使用扶贫互助、扶贫产业扶持等资金的基础上,关兴镇大力动员贫困户发展“短、平、块”产业,对每户贫困户按300——5000元进行扶持,目前关兴镇养猪13560头,养牛1500头,养羊11000只,发展特色种植业8000余亩,组织分类培训10次1200余人。狮山村团林村民组的霍益强今年贷款了3万多元发展养牛业,目前饲养了13头牛,得到的补助就达5000元。田茂国介绍,仅2015年,关兴镇通过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而发放的补助资金就达88万元。

“两学一做”的成效要用脱贫攻坚的成效来检验。田茂国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将实现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达到4500元,全镇4个村每个村集体经济经济收入年均增加10万元目标。

唱支山歌给党听

“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很有意义、很受教育。”6月28日上午,69岁的余庆县白泥镇大龙村沙田组党员曹国凤激动地说,心中无不流露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

“红歌代表万众心, 千言万语颂党恩。”当日,白泥镇结合“党员活动日”活动,组织25个党支部600多名党员,开展“唱支山歌给党听”同台PK、党员集体宣誓、集体唱红歌等“千言万语颂党”主题系列活动,表达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决心,抒发对祖国和党的热爱。

余庆农村新貌

上一堂革命教育课、参加一次红色文化体验、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过一次红色组织生活、组织一次党章理论测试、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在余庆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正在开展的“党员活动日”活动场面火热,切实为广大党员搭建了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平台,有效激发了基层党建新活力。

年初以来,余庆县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紧扣学做关键,创新提出了“争作‘六大表率’、争当‘六大尖兵’,做合格党员”的“双争”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亮身份、当标杆、做表率。并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学习教育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制定了“1+5+1”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教育内容,提出不同的争创标准,确保学习教育创新推进。《余庆县坚持“四化”工作法选派国家干部驻村工作》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批示,作为全省重大典型推广,并编入贵州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时作出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红色基因传承者、绿色发展推动者、对外开放排头兵”新要求,余庆县首先在部分乡镇设立了“红色基金”,在此基础上,又创新提出了“红色基因”工程,通过打造以“红色教育、红色阵地、红色基金、红色细胞”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基因”工程,探索创新党员常态化管理的工作机制,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率先同步小康提供坚实保障。“红色基因”工程还被市委党建办作为重点典型推送到省委党建办,既丰富了学习教育内容,又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肖扬表示,“两学一做”正处在关键阶段,余庆县将拧成一捆绳,聚成一股力,以更加认真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作风扎实抓好“两学一做”,真正让学习教育成为党员干部坚定信念、联系群众、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推动发展的有力抓手,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猜你喜欢

余庆县两学贫困户
My Pen Pal
My winter holiday plan
My weekend plan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写好“四字”文章 抓实“两学一做”
将“两学一做”深入日常
两学一做
两学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