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尺讲台写春秋

2016-07-18

遵义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学生

文丨记者 陈 涛

三尺讲台写春秋

文丨记者 陈 涛

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骨干教师韩忠彧(胡志刚/摄)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走过35载春秋,有一个身影始终不知疲倦地在“花园”中修剪,把热血和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壤里,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骨干教师韩忠彧。

培桃育李 静待花开

1982年,道真中学,韩忠彧开启了他的教学生涯。

当时的韩忠彧不过20出头,而学生的年纪也小不了他多少。相比语文教学的重任,怎样和学生相处,更成为他必须重视的问题。

“那会儿,班上有几个学生成绩不好,不是他们不用功,而是比较自卑。”韩忠彧说,一个学生的工作没做好,表面上看是不利于一个学生,其实可能带来整个家庭的痛苦。我就在想应该找准他们的特长,然后用“爱与鼓励”的办法帮助他们恢复自信。

可怎么才能先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并了解他们的兴趣之所在呢?于是,韩忠彧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农忙时,他帮着学生家里栽秧、除草;过节时,他买上月饼、年货去学生家里;学生家里困难,他掏出兜里微薄的工资送去……

有一次,A同学的50元钱夹在书里不见了,正好B同学没有去上体育课,加上B同学家境贫寒,大家的目光自然集中在B同学身上。为了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韩忠彧绕了一个弯对学生们说:“谢谢B同学的合作,是我叫他拿走那50元钱的,是想借此提醒同学们,重要的东西不能随意乱放。”

后来,B同学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切实改正。看到他的进步,韩忠彧选他为班长,帮他增长自信。“现在,我们也经常有联系,看到他成长得很好,我感到很欣慰。”韩忠彧表示,学生变坏很容易,所以扶助一颗幼苗必须用心、用情。

经过韩忠彧的努力,敲开了学生们的心门,他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各自的长处中发挥能量,渐渐地学生们阳光起来。教书第一年,他即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对他来说,比以后所获得的奖项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韩忠彧特别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几十年来,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韩忠彧第一要做的,就是全面分析学生情况。他总是千方百计地用爱作阶梯,用情作纽带,教育学生行正确之道,走健康之路,成有用之材。

“大韩,在高中我们一直这么称呼他!”遵义五中2010届毕业生吴薇告诉记者,刚踏入高中那会儿,我不太自信,大韩就送了我一本书,修身养性的那种。现在作为一名北漂程序员,我可能对大韩当时教的语文课内容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他当时教授给我的,要有敢于拼搏、独立自主的思想,一直作为我北漂的精神支柱跟随着我。能遇见他,是我16年学习历程里最幸运的事。

从2003年调入遵义五中,韩忠彧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更注重将教学与做人相结合而因材施教。

“趣、实、活”(即趣味、实在、灵活)是韩忠彧语文教学的特点,学生们在会心一笑的时候学会该学的知识,并从中注意探索学习规律,同时让学生们在教学中,能逐步渗透人生的一些道理。

在《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中,韩忠彧首先问学生们知不知道教材编写者为什么要将这篇文章放入其中?学生们说出各种各样的答案后,他才向他们释疑,指着教室背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们大声念出来。

“我的课从来不会照本宣科,希望带给学生的东西是独特的。所以,从《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中,我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给他们讲解价值观的内容。这是一种传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受到的正能量,作为长辈我有这个责任引导他们。”韩忠彧表示,孩子们年纪小容易受到腐蚀,当老师不仅是为那点分数,更应该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让他们多走正路。

在唯分数论人才的当下,韩忠彧眼里却从无好生、差生,“我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你去关爱他,给他以信心,就没有差学生。”他经常说,孩子身体正常是一种缘分,同样优秀也是可遇不可求,要从多方面看待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一味以分数来压抑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他不止自己这样说,还会引导家长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孩子。

35年的教学生涯,韩忠彧可以说得上是桃李满园,所教过的学生中,有考入北大、清华、浙大、科大等大学的,毕业后有成了司局长、将军、教授、新华社高级记者等级别的,还有成为日本、加拿大知名律师等留在海外的。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老师只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过客,只有对学生倾注真心、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才能引导学生走好一生。而韩忠彧正愿做那个“静待花开”的守望者。

静默无言 绚烂成海

“万元菜盆先落下,赵人落河逢魏王。潘安黄缎一公斤,彰州城里无牛羊。”这是迎接新生时,韩忠彧将全班同学的姓氏融入在其中,即兴作的打油诗,以便迅速记住大家。这种见学生第一面即兴作诗的场面,已成为韩忠彧见新生时的一个惯例。

吴薇说:“第一天啊,他就记得了我们全班50个人的名字,特别是他作诗的时候,我们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是多阅读显示出的深厚‘功力’,大韩不但自己爱读书,也让我们多读书,而平时他也爱经常朗诵名诗名篇给我们听,以便我们耳濡目染。”

阅读,是韩忠彧一直以来的爱好,“书呆子”亦是最好的诠释。

学生时代,学校的图书室成为韩忠彧的乐园。他还记得在初中毕业前,就已读完当时图书室的3000多册书,包括《中国通史》等对于年幼学生难懂的书籍。

这个从年幼时养成的习惯,伴随了韩忠彧几十年,每天保持读一本书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事情。但是,他也不好意思地说道:“有时工作太忙、太累,我也会偷一会儿懒,看上一本几十页的书也算是看了。就算是这样,这对习惯的养成仍然非常重要。”

韩忠彧所读书籍甚广,不仅读自己的专业所需,还包括古今中外、文史哲经等方面的内容,只要是能增长见闻的他就必须读一读。用韩忠彧的话来说:“社会变化快,不读书是不行的。尤其在以前,出去学习的机会不多,要为学生提供源头活水,就必须以尽可能多的知识武装自己,而这只能靠读书打开眼界。”

积学以贮宝,酌理以富才。韩忠彧刻苦钻研教材、教学,对教材、教辅资料了如指掌,并广泛阅览各地教育信息。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对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已能娴熟运用,对学术动态能大体把握。在不断的探索总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趣味横生、以文载道的教学风格。无论是专业文章、教育感悟,或是读书心得、人生感想,韩忠彧发表文章200多篇,公开发表100万字以上,出版5部专著。

这些年来,韩忠彧获得全国中学教师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中语会颁发的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等奖项。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被评为“十五”及“十一五”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优秀实验教师、优秀学术指导;所组织开展的“十五”及“十一五”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中学生阅读指导与创新写作”在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阶段性评估中,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综合成果一等奖;送评的论文《羚羊挂角,悠然心会——语感杂谈》被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组评为科研成果二等奖……

亦因此,韩忠彧受贵州省教育厅聘请担任贵州省骨干教师导师、贵州省骨干教师培训指导专家、贵州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受聘担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国学导师;受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聘请担任全国中学写作丛书编委会编辑,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科研课题实验教师、研究员及学术指导等。

韩忠彧在丰富自己人生的同时,还带领学生们一同攀登知识的高峰,“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没有思考大脑就会成为浆糊。组织学生们参加这些比赛,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多读多思多践行。”

一届一届的学生,一场一场的比赛。韩忠彧指导学生参加中宣部组织的“五个一”读书活动,其中一人获三等奖、六人获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关工委,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组织的第五届“迎奥运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其中一人获特等奖、五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八人获三等奖等等。

“偶然看到韩老师批改的学生周记,他的评语让我眼前一亮。韩老师的草书是大家所熟知的,但这篇周记用的却是行楷,撇捺点折,方正平直,不是用红笔,而是用碳素笔。并且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跟学生的周记字数差不多。”遵义五中教师阳明芳说到韩忠彧,是一脸的钦佩,因为学生周记中流露了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于是,韩老师从家事娓娓道来,让学生感觉他没把自己当外人,接着列举的事例都是学生学过的课文,让学生觉得这是在进行语文函授而非揭自己的伤疤,最后再营造美好的意境,给学生以极大的期许。韩老师这种引导是有热能、有温度的。

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韩忠彧也收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贵州名师,省培专家、市“15851人才精英工程”第二层次人才等殊荣。

迎接朝阳 静写骄傲

作为遵义市中学语文学科研究的带头人,韩忠彧并不满足于个人的进步与提高。他知道,凭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山区落后的教育现实。山区的教育,需要一大批教师的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因此,韩忠彧总是关心年轻老师的成长,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指导他们的专业。每当有年轻老师向他请教,他总是抽空去听课,帮助年轻老师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找到解决难题的恰当方法,并和他们一起解决。

2014年,为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教育家”办学,加强学校管理和校长教师队伍建设,遵义市最终确定了18个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18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8个校长及教师培训基地。韩忠彧被确定为遵义市首批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5年他又被确定为贵州省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发展自我、引领他人”,韩忠彧一直以此鞭策自己,成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后,他对自己要求更高,告诉自己一定要为年轻的老师们多做一些,让他们更好的成长为遵义教育乃至贵州教育的骄傲。

韩忠彧名师工作室通过跟岗学习、听课评课、专题研修、培训考核等途径,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工作室组成人员的教学中,形成“订单式”培养的方式。

作为年轻一代的屠雯,进入工作室成为助理这段时间,已经得以迅速成长起来独挡一面,开始走出去对铜仁等地其他教师进行专题培训。这是韩忠彧“定单式”四步法培训的成功运用,“首先,我狠抓规范上课,以特级教师的标准反复打磨他们;其次,从怎样对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再设置,增强上课的针对性;再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他们多交流、切磋;最后,要引导他们写作、科研,我就从一段话的设置开始,一步步的指导开来。”

工作室设立后,聘请了山东大学博导、颜回79世孙、国学大师颜炳罡教授,国家督学、原贵州师院副院长张承鸪教授,贵师大博导、语言学家税昌锡教授,贵师大课程论专家杜建群教授对工作室研修指明方向。同时,主持人及成员对学员所在地区和学校进行全覆盖式的送培送教,不间断地进行联合研修活动。

2015年度,主持人韩忠彧发表论文一篇,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教育科研课题获省级立项,获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客座教授;工作室助理屠雯在全市高中语文基本功大赛中斩获头名,获国家级教学论文一等奖、教育科研课题获国家级立项;学员尹彦红、陈聪毅、刘晓敏等在全省语文优质课大赛中均获一等奖,李亚等被评为优秀教师,胡昌烈入选“感动遵义”教育人物等。

为充分发挥名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韩忠彧积极加入到“脱贫攻坚,教育先行”的活动中,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代际贫困的根本途径,以真实的课堂案例告诉所有听课者,如何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以实在的课堂指导充实课堂容量,如何以亲切的师生交流提高课堂效果……实例典型、内容丰富、寓理深刻,让需要帮助的老师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到先进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35年来,韩忠彧虔诚耕耘,心怀感恩,情系教育;35年来,他孜孜追求于三尺讲台,在教育这块无垠的园地里,将一颗滚烫的执着之心献给了孩子,用汗水播种希望,用赤诚迎接朝阳,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35年后,韩忠彧仍然深情地说着:“高中时代,我的语文老师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中获益良多。而我也一直会像我的老师那样,为我的学生、年轻老师们点上一盏明灯。”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