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教学策略探究
2016-07-18周义钦徐晓敏
周义钦+徐晓敏
摘要:本文侧重探讨在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评价改进,关注地理教学回归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教学策略
随着5月7日上午10时铃声的响起,新高考背景下的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首门等级考——地理等级考顺利结束。与预期设定相吻合的是,作为新高考实施以来的第一考,今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试题难度较好地控制在0.75左右,介于高考和合格性考试设定的难度之间,无疑会起到一定的标杆和导向作用。面对这样的难度设定,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如何取得较好等级,进而提升选考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今后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措施得当,确保首场“战役”打响
1.夯实基础,高二阶段早选科
高中地理的本体知识主要呈现在高一阶段的基础型课程中。为此,每位教师在高一地理的导入课中,首先强调打好基础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高一阶段的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从而形成扎实稳固的知识体系,既为自身的加三选科留下宽裕的选择空间,又使高二阶段的地理等级考学习能轻松应对。理性地分析在高二期间选修地理,完成一门加三选科,能大大降低高三阶段的学习压力。根据上海市教委首次公布的数据,2015学年共有63%的高二在校生选考地理等级考,大多数考生都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如果能在地理等级考中取得较好的等级,则这样的心理优势势必会贯穿于整个高三阶段,对其它学科的复习迎考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正所谓先人一步,步步领先。
2.分工合作,教学计划早准备
针对大部分学生选修地理的教学实际,本校地理教师在高二地理教学前应开展研讨,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探索适应走班模式的教学策略,分工合作,群策群力,为开学做充足的准备。尤其重要的是,要把高中相关拓展型课程内容有机融入基础型课程的复习中,同时还要对初中的区域地理进行复习,以形成教学内容体系和总体规划。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
3.注重衔接,知识要点早落实
从考试内容角度看,地理等级考科目涵盖高一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原高三拓展型课程中的4个模块以及区域地理。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必须在高二教学中安排衔接教学环节,如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在学期开始安排1~2周的衔接课程,在学期结束的假期进行拓展加深。通过这些穿插在学期始末的教学衔接环节,串联起地理等级考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长内容与紧张课时数之间的矛盾。具体衔接安排见表2。
二、编写学案,有效落实等级考复习
1.校本学案的设计
为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本备课组教师分工合作,共同编写了适用于高二等级考需求的校本学案。在每周3~4课时的紧凑教学过程中,采用结构相对一致但类型不同的学案辅助规范教学。学案内容详见表3。
2.校本学案的应用
“专题学案”的使用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统一性与有效性,更提高了学生课后复习的导向性和条理性。每个专题学案教学遵循“课前—课堂—课后”的流程,如图1所示。
在高二阶段前后两学期间的暑、寒假里,我校的“自主预习、复习学案”起到了桥架作用,不仅让等级考教学保持连贯,更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复习效率。另外,答题技巧类的“辅导型学案”则在最后冲刺复习阶段为学生增添信心,从心理上为学生做到有效的疏导,能减轻考前焦虑。
三、完善评价,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1.学习效果的制度化评价
第一学期主要用于主体知识复习,在完成若干专题教学后,备课组便准备了专题测验,其目的是让师生了解教学效果,及时发现不足,迅速弥补改正。这样的专题测验每月一次,形成常规。
第二学期由于临近考试,每周增设20分钟随堂练,精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的代表性习题,以选择题为主,形成短平快的课堂检测方法。
每学期开学初,为检验学生的暑期学习效果,安排以世界或中国区域地理为背景材料的专项检测,在题目形式上更侧重于综合分析题,以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分析方法。期中、期末考试,由于有时空的保障,以综合练习为重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与灵活应变能力,成为学生“练兵”的重要机会。等级考前1个多月,采取模拟考试形式,以赛代练,强化训练。
上述每次考试完成阅卷后,教师都会针对集中失分点精细讲评。通过这样制度化评测,使学生更容易知晓自身的不足与进步,以快速进入实战状态。
2.学生成绩的数字化评价
依照《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规定,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由高到低依次为A+、A、B+、B、B-、C+、C、C-、D+、D、E共五等11个等级,其中A、B+、B、B-、C+、C、C-、D+、D约各占10%,一头一尾的A+和E约各占5%。为此,本备课组对每次考试的卷面成绩也相应进行处理,卷面成绩仅作为试卷分析时使用。为使处理后的等级更有信度和效度,需结合我校学生水平,将原等级比例略作调整,如缩小A+、A的比例,增加至B、C等级中,形成校本的等级体系。每次测验后,备课组会用OFFICE EXCEL软件处理成绩,如表4所示的成绩单,便于学生与家长能直观地了解考生在本校地理等级考选考学生中的实际位置。
通过多次模拟测试与成绩统计分析,对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触动,他们也会不断鞭策自己,更积极地与教师探讨问题,主动弥补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
四、灵活应变,主动适应等级考考验
1.教学课时安排
作为等级考的首考科目,关于考试内容、试题形式、试题难度等一直都没有确定,直到2016年1月14日市教委公布了《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要求》。关于考试时间,更是到了2016年3月24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网上发布《关于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一高二科目考试的实施意见》,才知晓确定在2016年5月7日,比之前所说的“5月中旬”至少提前了一周时间。这对教学安排,尤其是复习迎考阶段的安排冲击非常大,本校在最后阶段才临时增加课时。相信有了本届的经验,下届教学在课时安排上可以更趋合理。
2.学案形式修订
由于本轮教学所用的校本学案采用专题式编写,一年使用下来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课后巩固复习与教师作业批改较难兼顾,出现交了作业就无法巩固复习的尴尬。为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今后可将知识梳理指导的内容与练习内容一分为二,使学案能同时用于教与学。
3.走班教学管理
因6门加三科目要在同一时段开课,目前各校皆采用走班形式组织教学,但随之也出现一些管理问题。如选科生要在课间“赶场子”,匆忙奔波于不同楼层之间;而未选生则需“趴窝子”,安排好其替代课程。对于选科生,由于是不同班级的组合,平常管理难度大,作业收缴也较为无序。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在约定时间到走班教室等候学生上交作业(或请学生统一交到某作业台),时间允许还可以面批部分作业,既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又能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4.成绩评价扩容
因单独一个学校样本过小,即使每次测验考试后都进行详细评价,精准度确不高,让评价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建议开展校际、区际联考,扩大样本数,使评价更具参考价值,这样既能取长补短,又可相互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目前,2016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地理学科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已尘埃落定,反思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实施与管理,我们应以更积极的态度迎接这场新高考方案改革,以更有效的措施促使地理教学回归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轨道。当然,我们期待高考制度改革的更完善,更期待在改革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