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与必要性

2016-07-18宋洋洋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宋洋洋

摘 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当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快速的认同和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理念。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顺应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形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校园文化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文件中看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顺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课堂中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当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迅速的适应、认同和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理念。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顺应了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形式,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一)由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决定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也大多由中职院校升格而来,在办学经费方面,往往来源于地方财政的支持,企业、民间资本以及生源的学费贡献,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本身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在文化建设上同样实行校企结合,吸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优秀企业文化,再通过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把这种能力和文化展现出来,辐射到社会,才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二)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企业选拔员工时,不仅看重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他们的个人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在高度重视操作技能、技术能力、专业技术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素养、劳动观念的养成教育。因此,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校企文化对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学习和领悟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同时,校企文化的对接,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其培养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服务。

(三)是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也即是以直接就业(上岗)为主要教育目标而展开的教育、教学活动。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将决定高职院校甚至整个高职教育的生存和健康发展。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初次就业率较高,但毕业生跳槽频繁的显现,这也反映出高职毕业生缺乏适应企业管理氛围的能力和素质,无法准确定位自己在企业的位置。因此,要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让学生就业后能很快适应、认同和接受优秀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除了让学生在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零距离”,更需要学生在价值理念方面的“零距离”,才能使毕业生快速的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从而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就业。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职学生成人、成才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人人格的塑造各有其特点。校园文化是以“学做人”为主线的教育文化,强调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一种精神文化;企业文化是以“做好事”为主线的价值文化,强调绩效,讲究实际利益,是一种经济文化。两者的对接,能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竞争与协助、自由与监督、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等关系,促进高职学生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认知偏差,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同时,通过学生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极大作用,充分体会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从而自觉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力,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自觉性。

(二)有利于高职学生就业

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与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学生无法通过学校的管理方法体会到企业的管理,同时,校园文化氛围与企业文化氛围也有较大差异,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就会导致毕业生不能顺利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员工角色。因此,高职教育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优秀成分,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高职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和认同企业文化,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在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磨合期。

(三)有利于高职学生开展创业工作

职业教育应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除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其它诸如社交、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需要通过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的长期熏陶才能逐渐体现。因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可以使高职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提升自我,更多了解社会和企业,同时也使他们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和信心。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与先进企业文化进行对接,吸取其先进理念,培养具有企业文化精神的人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徐天舒.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2]秦斯.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中国西部科技,2010.7.

[3]陈丛耘. 关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现实意义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4]曾海娟.高职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8.

猜你喜欢

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