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项化改革让学生收获兴趣与技能
2016-07-17王洋
王洋
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科育人等方面的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学生体育素养、自觉锻炼意识和自主健身能力有待提升。“高中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是构建未来上海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12年10月,曹杨第二中学成为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在“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核心理念指导下,始终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秉承“文理相通、人文引领”的办学理念,不断挖掘学校体育内涵、大力推进专项化教改工作。我们以“彰显体育核心价值”为准则,以“培养有能力、有知识、热衷体育运动的人”为目标,创新工作载体,初步达到了激发体育兴趣、提高运动技能、促进专项发展、提升生命质量的预期效果。
“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提升对体育价值的新认识
目前,我校已进人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全面实施阶段。我们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班级概念,分层次进行专项教学安排,设置有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高一、高二)、健美操、排球(高三)共7个专项。在专项化教学中,学生按兴趣选项后重新编班,实行小班化教学,每个年级均编设10个专项教学班,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三十人。在不增加现有体育课时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80+40”的模式,将三节体育课中的两节课连上,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锻炼时间。
如果说在专项化之前,学校做到了重视体育、开足开齐体育课、面向全体学生,那么在专项化实施后从学生兴趣、分层、小班化出发,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健康第一”理念在专项化平台上价值有所提升。
专项化教学不仅要做到“眼睛向内”完成课内规定的任务,而且要“眼睛向外”,在课外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组建体育俱乐部、开展运动队训练、体育竞赛等,学生坚持经常、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使学生有“一技之长”,“终身体育”从专项化整体上、整合上入手价值也有所提升。
如今的体育课是曹杨二中校园里最热闹的时光。在推进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慢慢从“喜欢体育”到“喜欢体育课”,一字之差,学生就从一个观摩者、评论者转变成为参与者和实践者。目前,我校有体育类社团12支、校运动队10支。在校体育文化节上,全员参与率的班级达到了80%。
“小班化、数字化”促进体育课堂的新变化
在组织专项教学的时候,我们以不超过30个人的标准进行专项编班,实施小班化教学,保证每个学生在每节专项课上都能接受老师的指导,体育教师也能对学生的技能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可以提供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保证专项课的练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策略上,我们运用信息化提高课堂效率。学校率先为体育教师配备IPAD mini,在专项课上教师利用苹果机顶盒将IPAD与大电视无线互联,将拍摄到的学生技术动作即时反馈分析,并进行技术、战术内容的演示。这种方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效果明显改善。
场地、场馆是开展专项的必备条件,面对专项增加带来的场馆问题,学校想方设法挖掘利用校内外场馆资源。除了学校现有的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等场馆,我们还使用区里的公共体育馆进行教学和训练。
我校体育组现有教师12人,是一支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在师资方面我们认为,在专项化教学改革中要解决好教师与专项匹配问题,积极为教师创造交流、培训、提升的机会;要利用好社会资源,聘请高水平教练充实教师队伍;在招聘教师时不仅考虑通用型的,更要关注专业型的教师。
体育综合素质评价开拓体育科研的新方向
体育组每两周组织一次专项化教学教研活动,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我们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实际开展中遇到的问题。例如什么是专项化?80分钟的大课怎么上?学生兴趣如何保持等。为此体育组开展多个领域课题研究,顾亚军、帅凯翔等多位老师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或区级奖励。
比如体育老师们发现第一年学生技能水平进步较快,但高二下学期开始,会遇到技能学习瓶颈,水平提高缓慢,学习兴趣降低。经过研究,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强化基础学习;增加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机会,用比赛促进技能提高;开展多种校内社团活动及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不同专项的学生,如何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学习效果呢?我们首先尝试统一考核方式,由理论考核、技术评定及专项素质等内容组成,并以30%、40%、,30%的比例统计分数。
其次建立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结合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将“体育专项化”评价标准转化成体质、体能、体育精神与体育品格、健身习惯、运动知识和技能、运动经验和运动智能、特长项目等7个维度,建立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每一个学年末,学生都能得到一张体育健康的网状图。我们希望用多维度指标让学生在提高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健身习惯和运动特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关注健康。
“周末专项体育俱乐部”探索技能提高的新途径
专项化是新事物,但专项化不代表是零起点。女足是我校的特色项目,学校始终坚持“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的培养原则,努力达到运动成绩和文化学习“双提高”。2012届女足队员任晓彤通过复旦学千分考自主招生进入生物工程专业学习,同年左亚男同学也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南大学建筑系。
女足的课程、教材、选材、训练、师资等比较成熟,女足的传统优势和典型榜样促使学校在专项中将其作为重点加以打造。在全市的17所试点学校中我校是最早开设女足专项班的学校,在三个年级共有101名女生参加足球专项课学习。市、区两级校园足球联盟联赛让我们的普通学生也有机会参与高水平的足球比赛。女足特色引领,其他专项教学可以从中汲取有益有效的经验,避免从零开始,这样专项化的起點就处在较高的水平上。
在全市试点高中里面,我们还首创了“周末专项体育俱乐部”培训。周末俱乐部的开展是对专项课教学的一种拓展,学校向社会体育培训机构购买服务,聘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校内教师作为助教,利用体育俱乐部的场馆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为一部分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提供了提高运动水平的机会,参加俱乐部培训已然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今后我们希望从学校购买服务过渡到学生购买培训,用市场化的手段来推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和运动锻炼的终身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