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锐眼·阅悟

2016-07-17

人民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圈养校服本质

学校“圈养”的圈到底是谁画的?

江西省新余市新钢第一小学 周志刚

如何解决《人的个性发展不能仅靠学校“圈养”》(《人民教育》2016年第9期)中提出的学校“圈养”问题?

当说到“圏养”,好像存在一个无形的圈把学校与家庭、社会分隔开来,其本质是圈内、圈外的差异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圈养”问题,需要探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的一致性。

比如,学校教育内容应该是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现在家庭、社会生活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如果学校教育还在拒绝手机、电脑,与现实环境脱节,就会出现所谓“圈养"的种种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合理期待应该建立在良好的家庭、社会文化基础之上,当我们要求学校教育尊重个体差异、注重长期效果时,如果家长仍只盯着学生成绩、社会仍普遍存在过于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学校“圈养”的圈又是谁在國呢?

不可忽视校服的“变量”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陆立海

《人民教育》2016年第9期关于校服的系列文章对校服制作、使用过程中的“变量”少有提及,而这些“变量”正是学生、家长对校服质疑的原因之一,不可忽视。

比如,季节之“变”。一般学校校服都分为夏装、秋(春)装,而鲜有冬装。学校冬季举行活动要求统一穿戴,学生只能在棉衣外面套上秋装,显得臃肿且紧绷,既损健康,又失美观。试问:在寒冷之季,学校是否有必要统一着装?如果统一,怎样制作便宜、舒适、美观的冬装呢?

体型之“变”。很多学校校服都是一次制作,连穿三年。可是孩子在成长阶段身高、体型变化很大,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我们在制作服装时,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生理发展变化?我们可否设计校服班内置换、跨年级置换等制度,从而在满足孩子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延长校服使用期限,物尽其用?

场合之“变”。学校集体活动形式多样,是否非穿一成不变的校服?当校服不适宜活动的需要时,能否给学生一点穿衣戴帽的自主空间?

让学校评价符合文化本质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舂江中心小学 汤华锋

读《人民教育》2016年第9期刊发的《文化无法被刻意创造》一文,联想身边学校刻意创造文化的种种,激起了我动笔表达的热情。除了文中揭示的“缺少文化自信”等内部原因,在现实中,外部的学校评价不利于真文化的建设也是学校文化建设怪相出现的重要原因。

学校评价要符合文化本质才有利于学校文化的建设。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挂在门上、贴在墙上、塑在形上”只是文化建设的物质部分,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评价,而如何通过有效评价促进学校精神文化生长,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文化建设需要时间的累积,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有些评价制度却要求学校年年有文化创新、各自形成特色文化,這符合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吗?学校文化建设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都应符合文化本质,这样“真”文化才有诞生的可能。

猜你喜欢

圈养校服本质
浅谈提高圈养野生动物福利的途径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我的校服我做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