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与扶助:长征精神的当代使命

2016-07-17冀晓萍

人民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校长

冀晓萍

瑞金、遵义、懋功(今称小金)、会宁、延安,在80年前的红军长征行动路线图上,它们是战略高地。但因地处偏远、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种种原因,那里在教育理念和技术上还是洼地。

教育媒体担负着使命。

2016年9月,中国教育报刊社“长征路上送教行”大型公益活动启动,沿着瑞金——遵义————小金——会宁——延安,一是邀请名校长、名师为革命老区送去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学习老区在新时代如何弘扬长征精神,有哪些教育改革新成果。

此程阵容强大,报刊社邀请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夏志清,北京市十二中校长李有毅,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等19名教育专家同行,由报刊社总编辑翟博,副总编辑陈志伟、周飞带队,并派报刊社旗下的《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张显峰、张圣华,《人民教育》总编辑余慧娟、《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刘华蓉等率各媒体记者随行,报道媒体实现了“两报四刊”及新媒体的全覆盖。

基于校长和教师的不同需求“送真经”

刘培勇是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木坡乡小学的副校长,他在山里执教24年,从没见过外面的教育名家名师来送教。因为交通不便,也很少有教师能走出大山到外面学习。

因而,在小金,教师专业培训方式主要是网络。但山区的网络时断时续,远程培训又缺乏互动和感染力,培训效果大受影响。

现场报告当然好,但如果不能给老师们有价值的启发,送教就会成为无谓的打扰和瞎折腾。报刊社在内容策划时强调了针对性:.定要给山村教师送去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在操作层面表现为两方面:形式上,基于校长和教师的不同需求,分设教师和校长两个会场;内容上‘定是“真经”。

在各地的校长专场上,名校长们重点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多年的管理经验。

在瑞金首站,李希贵率先登上讲堂,他用4300名学生4300个课表引出了自己对办学的主张:“3年时间,我们不是要把学生们培养成同样的产品,而是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不一样的个体,让他们学会追问‘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去哪儿。”

瑞金四中副校长钟军海以前看过很多李希贵的文章,但当面聆听让他感触更深:“我们嘴上说着尊重学生,但碰到具体问题,还是会下意识地想要改变他。接受每个孩子的特点,创造条件让他们发展,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像李希贵校长这样做起来。”

在遵义站,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夏志清的报告让遵义二十九中副校长胡万平感佩不已:“从湖北到北京,夏志清校长担任过六七所学校的校长,总可以带领教师团队把普通学校办得不普通,让优质学校再上新台阶。他让我更加坚信,一个管理者如果做到用立足现状去用心,琢磨学校的每一步发展,就可以提升一所普通学校。”

汇川区第十二小学副校长喻守琴对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张忠萍的报告尤其感兴趣,因为自己的学校也在开展快乐教育,这场报告解开了她的不少困惑。中场休息时间,她兴奋地跑到张忠萍身边申请加入“快乐教育联盟”。

报告中,记者心里有些担忧:城市的资源条件毕竟比山区好,大家会不会觉得报告不接地气?

刘培勇的话打消了这种顾虑:“虽然教育环境大不一样,具体的做法很难模仿,但报告帮我明确了方向。以前,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我们不适应,也跟不上。李有毅校长对教育改革方向的详细梳理,我听懂了、理解了、接受了,迎接改革挑战的主动性就强了。”

做法不可能复制,但思路可以借鉴。在介绍本校的改革做法之前,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钟樱提到,教育改革的一条通律是要基于本地实际。她以酸甜可口的小金苹果为例:“世界上有三个苹果非常有名,第一个苹果被夏娃吃了,第二个苹果砸到牛顿头上让他发现了地球引力,第三个乔布斯的苹果影响了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小金的苹果远近驰名,可以围绕苹果做一个大的苹果文化。”一席话,令现场听众茅塞顿开。

在教师专场,华应龙、程红兵、肖培东、夏昆、贲友林等教学名师,有的以课为媒,有的借助于报告,呈现和总结了自己对学科教学的理解和把握。

在瑞金四中,语文特级教师郭峰上了一堂公开课————“假如生活欺骗了我”。这正合当前初一语文的进度,下拉近了与现场教师们的距离。而郭峰的选择还有另外一层深意:“一般人不会把这节课当公开课来上,因为它太普通,语句通俗易懂。但我就是想通过这样一节普通的课,让老师们体会到语文的内涵之美。”课上,没有段意总结,没有词语分析,而是给出了3个具体情境。跟着郭峰老师的节奏,学生们开始讨论实际问题。

有人颔首,也有人不服气。有老师待学生离场后向郭峰提出质疑:“郭老师,孩子们的讨论很好,您的课堂也很精彩,但我们要考试,要分数。”以这位老师的问题为引子,郭峰用一个多小时跟老师们谈了他的语文观:“语文要考试,但语文更是美好的。我们要把语文课上成‘种子,而不是让学生去讨厌语文。”

在瑞金金穗学校,数学名师华应龙带着六年级学生上了堂“美好的”数学课————月饼中的数学故事。从女兵方阵的排列到将军步幅,再到俄罗斯方阵。在小金中学,夏昆以报告的形式介绍了自己近20年来利用语文课前时间给学生开设诗词鉴赏、电影鉴赏、音乐鉴赏课的经历,阐述了“教育的目的是生命”而不是“生命的目的是教育”的理念。代养兵介绍了清华附小在课程文化设计、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这正是老師们最想知道的:名师们都是怎么教学的?他们是何以成为名师的?

英才学校年轻教师刘慧珍一开始觉得华应龙扯得有点远,但听着听着就不由自主地深入进去了:“以前的培训主要是讲教学技巧,涉及理念的比较少。听完这些课,我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的美,只是我们要用心,要热爱。”

英语教师刘菊英是来小金中学支教的,之前她觉得课堂时间有限,每一分钟都要充分利用,多多传授知识。但学生们却认为英语是 “鸟语”,学了没用。听了夏昆的报告,她倏然找到了症结:应该尝试多元教学形式,先把孩子们学英语的兴趣培养起来。

会场里座无虚席,名师名校长慷慨激昂、全情投入,背后是克服高原反应的艰难,是千里迢迢的车马劳顿,这种公益性的扶助何尝不是长征精神照到今天的光辉。

得到了自上而下的全员认同,红色文化就格外有力量

长征已经过去80年了,当时的情境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已经变得陌生,长征精神如何传递到他们的内心?采访中,记者看到:长征对他们的影响从未随时光远去,反而沉淀为文化融入了办学当中。

来到两河口会议纪念馆,两河口镇小学的学生懈小懿给记者当起了小小讲解员。他说:“这些讲解词我都不用死记硬背的,在家里爷爷奶奶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来到学校老师们讲,每年的开学典礼、人队仪式、儿童节、国庆节,我们都在镇上的会址度过,都记得了。”

不忘历史,今天的发展才能有根。阿坝州正在开展以“知历史·明事理·爱家乡”为主题的“口述历史进学校”活动,他们研发制作了《阿坝州口述历史纪录片》,中小学校利用班团队会时间为学生播放。在小金县,甚至在整个阿坝州的各处红色景点都配备了小学生讲解员,会讲长征故事的学生有很多。

然而,会口述仅仅是教育的 “基本功”。记者看到,各地对长征精神的传承思路是接地气的,方式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

达维小学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不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地接受,而是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把红色教育与习惯养成,与教育方法的改进,与一日常规结合起来。他们编撰了校本教材《夹金精神铸校魂》,开展了 “争当家乡小导游”“瞻仰革命圣地”“夹金精神铸校魂知识竞赛”“长征路上小故事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红色教育已然成为该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

音乐能以美的形式使教化直抵人的灵魂。在记者采访到的会师中学、习水三中,阳光体育大课间、校园广播里,学校乐团的演奏目录里,《红旗颂》《红梅赞》是学生们喜爱的曲目,他们说“红歌好听,有味道”。

在贵州省赤水市丙安古镇耿飚将军红军小学,特色课间活动是打快板,几十名队员站在操场上一起打快板,场面煞是好看。八年级学生殷小芳是其中一员,她还是编草鞋社团的快板表演员,同学们学红军编草鞋,她就在一边给大家打快板鼓劲。这像极了80多年前长征路上的红军女宣传队员。听说当年女战士怕丢子决板,就把名字刻上去。于是,殷小芳也悄悄把自己的名字描在了快板上。

孩子,就是在这些细节的传承中,表达着对先辈的致敬。

80年前,爬雪山、过草地、渡江河,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红军能取得长征胜利靠的是军心稳、民心归。而80年后的今天,老区要发展教育,要攻坚克难,同样要稳定人心。

有道是:“夹金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鸟儿飞不过,神仙也难攀。”说的是小金县,却是很多老区学校的真实地貌:四面高山,人处谷底,举目望去,备感压抑。谁不想走出大山,过上更现代化、更舒适的生活?

但达维小学校长张国勇告诉我,他们学校很少有教师离职。他们坚守在这里,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地方对老区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与教师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密切相关。

寄宿的孩子身边没有父母,无论是学校行政人员还是普通教师,都像父母一样对待孩子们,给他们买好吃的,带他们玩耍,带他们就医……而这些都不是他们必须做的。

记者了解到,达维小学的教师基本上是达维镇本地人,再远点是小金县的,最远是阿坝州。长期以来,是老区浓厚的红色文化滋养了他们,他们又将长征精神在教育领域弘扬。

记者到两河口会议纪念馆时,恰逢当地机关干部在上雪山草地党课。来自阿壩州各县(市)的40余名机关干部,身穿红军服听老师讲两河口会议召开的历史故事。2015年6月,阿坝州依托雪山草地红色教育资源,创办了全国唯一在民族地区建立的长征干部学院,重点突出爬雪山、过草地等体验式教学,吃红军饭,穿红军衣,走红军路,尝红军苦,唱红军歌,扬红军魂。

为什么这里的红色文化这么有力量?也许能从这里找到答案。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校长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十送红军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