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游学活动开发成国际理解课程
2016-07-17姜英敏金春玉
姜英敏 金春玉
实现游学活动与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机结合
游学在文化理解方面的特殊功能,使其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知晓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海外游学,是近代以来兴起的学习形式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使学生了解世界、学习世界文化、培养全球胸怀的教育方法。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的境外游学活动迅速兴起,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但是,随着游学活动的增加,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始认识到目前境外游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国外著名景点参观为主的游学活动,由于在有限日程内让学生奔走多个景点,出现走马观花——游山玩水——回国即忘的问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国外姊妹校交流”为主的游学活动,由于缺乏长远的交流目的和明确的课程体系,导致“你好我好式”交流,出现过于形式化、活动化等问题,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不同文化;“参观与交流”合并在一起的综合式游学模式,虽然活动内容丰富,但大多缺乏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学生多以被动参与活动为主,体现不出游学的真正意义。从以上问题可看出,建立目标明确、计划填密且长期、可持续的游学活动设计,是我国中小学未来游学活动的改革方向。
本文所提出的个案——游学活动中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实施的。作为游学活动主要目的的“文化理解”,是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且完全有可能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案例中的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学校与印度德里市的春之山谷(Springdales School)学校的交流始于2005年,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该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去印度游学。游学活动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参观文化景点,二是访问印度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教育机构,三是在访问学校时与印度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四是到当地学生家庭体验印度学生的日常生活。在10年的游学活动中,双方学校师生已经形成印度游学活动的共同回忆,积累了丰富的交流经验。在这样的情形下,中方学校感到有必要进一步提升游学活动质量,让游学成为有目的、有计划且真正提高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学校将游学活动开发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研究性学习”。
本课程开发案例中注重的是激发学生“文化理解”动机的同时,又避免使学生陷入“刻板印象,式理解模式,达到自主探索、理性客观地理解其他文化的能力。
④研究活动实施。
⑤回国后撰写研究报告。
“探秘印度文化”课程的开发思路
该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游学活动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利用近距离接触印度及印度人的机会,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视角探究个性、动态、发展中的印度文化,摆脱“刻板印象”式文化理解模式,形成多角度、宽容理解其他文化的能力和态度。
鉴于上述课程目标,以“探秘印度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步骤如下:
①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将2016年访问印度的学生分为若干研究小组。这些小组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题研究。
②开展研究性学习相关培训,确定各刁、组的研究主题。在这个环节,首先对学生进行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知识技能培训,让学生了解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相关知识。尤其是要求各组或自行设计研究題目,或在教师既定的研究题目中自主选择本组感兴趣的题目。
③各小组进行行前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既定主题分配研究任务,撰写研究活动的实施计划。
一次全新的文化理解之旅
该案例于2015年1月开始实验,到2016年1月正式实施用了2年时间,两期共有40名学生参加。在2016年1月出访之前,学校首先进行了报名和分组环节。在这个环节,学校选定20名七年级学生参加印度游学活动,再根据学生自我选组,确定4个小组。出发之前,对学生进行行前培训,完成了有关各小组主题的资料调查。这个过程占用的时间比在印度游学的时间要长得多。从实际结果看,各小组选择了教师指定的研究课题,少有自行设计研究主题的情况,这与学生对印度文化的不了解以及初中生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生疏有关。以下是各小组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
1.“探秘印度宗教文化”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情况
该主题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学生对印度宗教的刻板印象,比如“印度人都相信印度教或佛教”“在印度大家都去拜神”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宗教对现代印度人的意义(见下页表1)。
2.“探秘印度服饰文化”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情况
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印度男性头戴厚厚的头巾,女性穿着纱丽,而对现代印度人的穿戴却缺乏感性认识。该主题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了解印度人穿着传统服装的时间和场合,认识印度的传统服装对现代印度人的意义(见下页表2)。
3.“探秘印度学校文化”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情况
与中方学校有10年交流历史的印度学校是地处德里市的一所普通中学。游学小组在该所学校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且有与当地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项目,这是一个可以全方位了解印度学校文化的机会。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观察、记录、绘图、访谈等多途径,全方位描述印度的学校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与中国的学校进行比较,形成对学校的全面印象(见下页表3)。
4.“探秘印度饮食文化”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情况
印度人每天吃什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印度文化相关话题之一。为了不至于让大家都想出“吃咖喱!”的统一认识,特别设计这个印度饮食文化的主题。由于学生有机会到印度学生家庭留宿,更成为观察印度的食物以及进行访谈的好机会。因此,本主题的设计是围绕“我看到的、吃到的一日三餐”为主,使该小组调动观察、访谈、统计等方法记录印度的饮食文化(见下页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