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娃娃科学课程”:学科共同体的爆发力

2016-07-17吴京钧唐晓欣

人民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科学院牙刷研究所

吴京钧 唐晓欣

一、轰轰烈烈,却零敲碎打

畫面一:

星期五的下午,“快乐周末”的铃声响起,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自己的教室,飞往各个专用教室。我带着一批来自福建的老师,走过娃娃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的同学们在做个性“叶脉书签”,能源研究所的大学生义教在给孩子们开展能源讲座,航模研究所的孩子们在动手制作橡皮筋动力飞机……参观的老师们与各研究所的辅导教师和小学员们非常愉快地交谈。而王馨老师的机器人研究所吸引了所有参观的老师,孩子们热火朝天地搭建机器人,有的对着图纸从成千上万的零件中找到需要的部件;有的对着电脑抓着脑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编写程序;还有的围在比赛场地周围,不断调试比赛项目的机器。孩子们拉着老师们,让他们也尝试操作机器人,活动室里传来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要离开的时候,一位科技辅导员真诚地对王老师说:“你们的机器人活动开展得真好,你们有系列课程给我们参考一下吗?”王老师很遗憾地告诉他:“不好意思,我们的活动相对比较随意,所以目前没有这样的系列课程给您。”走出娃娃科学院,我们对所有的小研究所有了一个思考:每个研究所看上去都精彩纷呈,那我们究竟缺少了什么?

娃娃科学院是我校的品牌之一,每次学校有大型展示活动,必定会让我们展示,每个辅导员老师都拿出看家本领,把自己活动组最成功的案例呈现给来访的客人。因为平时我们扎实开展活动,孩子们非常乐于参与,参观者对我们开展的活动和孩子们的表现都赞赏有加。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部分老师始终用一个活动来展示,当然这是精品,但学生在这段时间如果只能重复做这些,我们的娃娃科学院就不能体现出塑造娃娃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的作用了。娃娃科学院开设的研究所之全之多在小学中是少见的,学校不可能有这么多科学老师来指导每一个研究所,辅导员们往往会找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来维持一个学期的研究。可是这些活动往往都是零散的、没有明显主题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灵魂的。

如何改变这一状态?是时候该行动起来了,我们要做课程,只有课程才能更系统有效地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给孩子更多的科学素养。

二、丰富多彩,各显其能

科学组的四位女老师一马当先,因为她们拥有丰富的科学教学经验,又涉猎科技活动领域多年。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每个老师都开发出了具有自己个人特色的娃娃科学院课程。擅长教科研的唐晓欣老师率先开发出了“化石”系列课程,课程中除了体验活动外,还设置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我的小课题”栏目,每一个小研究员每个学期都要有一个自己想要研究的小问题。基于共同的兴趣,孩子们组成研究小组开展研究,他们将研究结果以论文答辩、辩论会、表演等多种形式向大家展示。善于从生活中找灵感的吴京钧老师开发了“有趣的空气力量”系列课程,旨在通过身边的科学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能源和能量。经常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比赛的王馨老师除了开发《机器人编程轻松学》教程之外,还基于机器人教程开发了一系列创新教育课程。新教师蔡菁有着出色的英语基础,更有着前沿的理念,她借鉴原版的国外教材开发了“投石器”STEM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开放性使四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知识背景的老师获得了自主开发课程的机会,每位老师的独特差异性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她们的课程在实践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后,一批让孩子们感兴趣又比较系统且充满研究氛围的科学课程被开发出来了,很多都是立意在细节上,却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并可以让孩子们长期研究。

画面二:有趣的牙刷课程

唐老师的牙刷课程展示会上,一位小研究员李同学向前来参观的老师推荐自己设计的牙刷:“我的这个牙刷,专门为牙垢严重的人设计,刷毛下面有小孔,水流可以高压喷出,除垢效果特别好……”参观老师问:“你们这个牙刷研究进行了多长时间啊?”李同学回答:已经半个学期了,老师从古老的牙刷一一一把小树枝开始,带着我们一点点研究牙刷的来源、牙刷的功能、使用者的特点、如何设计牙刷,现在我们向大家推荐我们设计的牙刷,征求大家的意见,然后进一步改进我们的牙刷。”老师们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每个同学设计的牙刷,为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惊叹不已。

牙刷课程是我们开展系列化课程的重要探索,它是国外课程的本土化研究。我们希望借助这一课程了解系列化课程的开发特点:连续性、内在逻辑性和统一性。

三、过程开发,追求一个开放的结果

画面三:

这一天,娃娃科学院又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孙双金校长缓缓走过每个专用教室的窗前。正好我在五楼协助辅导员们工作,孙校长叫住了我:“吴老师,娃娃科学院活动开展得不错,你们的课程开发也进行得很好。”得到孙校长表扬我挺高兴,接着他又问:“咱们娃娃科学院的评价是如何开展的呢?”是啊,我们一直急于课程内容的开发,却没有好好思考过课程的完整性,尤其是整个娃娃科学院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记得江苏省少先队前总辅导员华耀国先生说过:“北小娃娃科学院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得一批批孩子热爱科学科技活动。你们已经属于高原状态,有众多的研究所,也有一些系列课程,这在全国都已经是一个较高的水平,现在缺的是架构一个系统的娃娃科学院课程体系,把散落的珍珠串在一起……”

是的,课程开发只是整个课程架构的第一步,如何将每个老师开发出的课程统整形成娃娃科学院整体的课程框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擅长研究的唐老师首先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将娃娃科学院课程定性为学科课程之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课程开发模式应采用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即我们开发一门课程不是从确定一个教学目标开始,而是先确立课程内容和过程中的各种原则。而学生的收获不是按照事先确定的教学目标来评估,而是在事后借助过程中与核心内容相关的学生表现来加以评价。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成就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的新知和技能也会远远超出课程的范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不在于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发展求知能力;不在于获得信息,而在于达成理解;不在于学习本身,而在于形成智慧。

遵循这样的过程开发原则,娃娃科学院的课程更多体现了儿童研究的趣味性、实践性和自主性。这一原则贯穿于课程的内容、实施、评价等诸多层面。曾经获得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的吴老师最擅长从生活中寻找相关的问题开展研究。她认为娃娃课程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兴趣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以能源研究所为例,吴老师主张从最常见的生活现象人手:落叶为什么会飘落在我头上、玩玩有趣的小风车……一个有趣的现象和话题应该是内容的核心。擅长模型创造的王老师在学生学习方法上有自己的想法,她提出了自主探究和自主体验应该成为娃娃课程主要的实施模式。外语纯熟擅长信息技术的蔡老师为校本课程整体框架的架构提供了大量国内外可资借鉴的资料。四人通力协作,整个娃娃科学院的课程框架渐渐明晰。由此,娃娃科学院校本课程开发依据过程模式,体现儿童研究的趣味性、实践性和自主性;娃娃课程内容的组织遵循兴趣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模式为自主体验和探究;评价方式为重视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娃娃科学院的老师们根据课程的整体架构开发出了一系列的实践课程:如古生物研究所的《与达尔文同行》,地学研究所的《世界地貌游览》,天文研究所的《我在太阳系》,气象研究所的《气象与我》……这些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均体现了上述原则,这使得娃娃科学院研究员的活动更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学生的发展更具目标性。

正因为课程整体架构带来的科学学习系列化,参与科技活动的孩子更会思考、更会研究了,涌现出大批的研究型的学生,他们的小课题、小发明创造、小论文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老师也在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过程当中重新发现了自我的价值,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

猜你喜欢

科学院牙刷研究所
鹅可能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鸟类
On the Subjective Ex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oncept Photograph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oems and postscripts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中小学书法课程研究所书法作品选登
金块藏匿在哪儿
昆虫也会便便吗?
科研院所横向合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