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变”者,少“惊变”
2016-07-17张岩
张岩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时代:日益枯竭的能源和脆弱的市场能否延续财富喷涌的奇迹?样态纷呈的观念判断剧增了价值观选择的难度,究竟什么才是美好和值得过的生活?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生产模糊了知识的边界,怎样去学习?要学习什么?诸如此类的困惑,汇聚成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不确定”性的现实情境。
“不确定”在增加选择难度的同时,也凸显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便是在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中,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判断,走出“不确定”困境。
当下的历史教育,更应该教会学生在面对复杂生活情境时,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正确的历史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
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正是历史教育所赋予的“素养”。是聚焦于人的学问。作为万物的灵长,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独有社会属性之.,即在于他们能有意识地记录自己的经验,以备现实的评估与未来的抉择。无论历史如何变化,人.直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记录者。理解历史中的人,并通过历史理解人,才能更自信地做好当下和未来中的自我。
历史教育高扬了人的价值,弘扬了人道的庄严与美好。认同历史的真实存在,方可重温悠久而丰富的中华文明传统,体会前人先贤的伟大。唯有历史,向我们清楚地展示出家国出处与个体身世,教我们不忘昨日的来处,认清明天的去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是人类的存在之“家”。
历史不仅向我们展示了正义、良知与坦荡正道,也毫不避讳人性中的丑恶、局限以及形形色色的支路歧途。历代前贤无数次的先行尝试,为后世遗赠了无比珍贵的垂训之鉴。古罗马史家李维写道:“每个人都应当密切注意曾有过什么样的生活和道德……载于昭昭史册中各种事例的教训,可以告诉你和你的国家,哪些事值得仿效,哪些事应当引以为戒。这就是认识往事的益处。”[1]
这些教训不断警示人类直面可能遭遇的生存危机,鼓励我们勇敢矫正异化的纯良人道,相信历史的进步和明天的美好,以恒持的向善之心,面对莫测的社会变局。未知挑战的信念支柱历史是过去的人事,历史学
历史思维直抵本质、完整的现实
变化,是人类生活的最真实存在状态。比照按部就班、循环往复的农耕文明节奏,工业和后工业时代的社会变革明显提速,变幅尺度几欲逼近人类承受之限。周身环境变化的无法预测与无力掌控,使得现代人“恐变”与“厌变”情绪不断滋生。
我们为何不愿与时俱进?也许,原因在于我们未曾经历并品味过太多变化。所谓“经变”者,少“惊变”。“经验”能为迎接现实变化提供最好的心理准备。
可是,生年有期,时间无涯,人在历史面前永远幼稚而年轻。如果个体的自然生命无法提供足够直接的阅历积累,那不妨从历史的间接经验、从人类以往的集体经验中延展生命的长度。
现实或许仅仅只是表象,细碎化的表象。嵌置于历史坐标中“由远及近”的现实,才是接近本质的、完整的现实。所有的现实都是历史的累加,基于历史的连续的现实判断,更接近于客观的现实。因此,能够作出明智判断,往往受益于历史思维。
变局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历史思维令我们有据可依。首先,历史记录了长期的社会变化,蕴含着丰富的案例,足以赋予我们开阔的胸襟、长程的眼光和高远的境界。其次,历史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引导我们有意识地厘清事态发展的来龙去脉,直抵事物的源头,“一览众山小”。
只有立于源头制高点的上位,方能俯瞰全程,清晰辨识当下的方位,展望未来的可能走向。
解开“复杂”事件的锁匙
与自然科学家不同,历史学家除了孜孜以求人类文明演进的一般规律,他们的学科思维更倾向于聚焦历史个体所呈现的特性。或者说,自然科学家致力于从.般规律的视角归纳世界的复杂性,历史学家则试图从理解个体特质出发,阐释世界的复杂性。理解复杂社会,历史学不可或缺,也能有所作为。
历史能够再现过去的“复杂”。“历史的最终目的,永远在于从大量原始素材中把过去的真相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它所陈述出来的东西是人的形貌、人的生活及其全部丰富多彩的特有的形成过程,它描述得一丝不苟,完全保存着生动的个性。”[2]历史再现了复杂的“人”,他们身上交织着阳光与阴暗的双重人性,饱含成功与失败的坎坷人生,也遗留了是非评说的永恒话题。
同时,历史也再现了复杂的“事”,这些事源起于背景多元与动因重重的“平行四边形合力”(恩格斯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亦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具备历史素养,基于历史得出的复杂性认识,就一定会增进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这将使孩子们在事实的汪洋大海中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发展的关键枢纽。
为“不确定”时代提供相对确定的依据
现代公民可以从历史教育中收获现代人必备的素养。
历史(history)就是人的故事(his story),历史学家都是讲故事的人。有别于文学与艺术的以“情”动人,历史学首先追求以“理”服人,其关键在于提供确凿可信的史实证据,遵从明晰填密的思维逻辑。现代公民即使鲜有机会成为职业的历史学家,但仍有必要从训练中掌握“说服”的技艺。
讲好一个故事,是未来社会对人的素养的召唤。讲好故事必须 “有理有据”,必须以丰富、典型、有逻辑的陈述赢得协商者的理性认同,甚至在合乎逻辑与事实依据的辩论中,升华对复杂性问题的认识,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歷史素养的独特之处是借助确凿的证据——即所谓的“史料”,尽可能重建真实可信的场景。历史的首要使命在于求真,求过往之真,求过往人类生活与社会变迁之真。历史学的方法规训,可以帮助我们在媒介发达的社会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证据,作出理性判断。
历史素养训练不但鼓励独立思考,而且倡导认真倾听,理解各自所处的立场。基于历史素养的对话与判断,有助于个体在复杂的现代社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选择,磨砺和坚定自己的选择。
注释:
[1]李维:《建城以来史》,穆启乐等择,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
[2]文德尔班:《历史与自然科学》,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