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多肽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2016-07-17杜丽霞
杜丽霞
脾多肽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
杜丽霞
目的 观察脾多肽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01—06抚顺市第四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单纯放疗,观察组则予以脾多肽联合同步放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免疫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CD8+比例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多肽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效果明显,且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脾多肽;放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
据报道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死亡率达17.38/10万,而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1]。放疗成为其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近年来研究发现[2],单纯放疗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对晚期食管癌应以放疗同期化疗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肿瘤转移和复发。脾多肽是一种活性肽类,研究发现其可直接抑制肿瘤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症状。本研究回顾2013-01—06我院采用脾多肽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情况,现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78例,均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3],临床分期Ⅱ期以上;Kamofsky评分70分以上,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9~69岁,平均(46.2±3.0)岁;其中食管上段癌变11例,食管中段癌变24例,食管下段癌变4例。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7~70岁,平均(47.3±2.7)岁;其中食管上段癌变10例,食管中段癌变23例,食管下段癌变6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放射疗法,在模拟定位机下,经胸部CT和食管钡餐X线片进行检查确定放疗范围,然后予以常规分割照射法,经直线加速器予以后二斜野和垂直前野照射,照射5次/周,2 Gy/次,总照射量60~70 Gy。每2周给予食管钡餐X线平片复查1次,对疗效进行观察。在治疗期间,每周嘱咐患者进行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复查1次,当有Ⅱ度以上的骨髓抑制发生时给予患者粒-单核细胞刺激因子对症治疗[4]。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脾多肽,在放疗开始即开始脾多肽静脉滴注,6~10 mL/次,1次/d,连用3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近期疗效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
1.4 疗效判定 放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参考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5],分为完全缓解(CR):病灶消失,保持时间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病灶最大单径之和减少30%以上,保持时间4周以上;稳定(SD):达不到PR标准但尚未出现进展者;进展(PD):最大单径之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细胞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CD8+比例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n=39,±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n=39,±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CD3+(%) CD4+(%) CD8+(%) CD4+/CD8+(%)观察组 治疗前 55.21±9.37 22.31±10.10 42.57±15.33 0.51±0.20治疗后 78.21±13.22#* 35.27±13.14#* 36.24±10.11#* 1.01±0.47#*对照组 治疗前 56.20±8.39 23.15±13.27 43.11±13.21 0.52±0.28治疗后 56.31±8.20 22.24±12.21 44.13±11.24 0.44±0.13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39例患者中,出现放射性食管炎2例、消化道反应4例,骨髓抑制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4%(10/39),对照组39例患者中,出现放射性食管炎3例,消化道反应3例,骨髓抑制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1%(11/3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放化疗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主要、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之一,适应证较宽,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行根治性或姑息性放射治疗,目前报道的食管癌放疗后5年生存率为23%~73%,食管癌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生存率相似[6]。
脾多肽系由健康小牛脾脏提取物制成的分子质量小于6 000的多肽、游离氨基酸、核酸、总糖的无菌水溶液,可用于治疗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及其他恶性肿瘤等[7]。谢小卫等[8]将7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放疗同期联合使用脾多肽组和单纯放疗组,分别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显示脾多肽联合放疗可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但不减轻毒副作用。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在给予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的同时,以脾多肽静脉滴注,可大幅提高对肿瘤的灭杀效果。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发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表明放化疗同步治疗对比单纯放疗具有更为良好临床治疗效果,但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放化疗同步治疗措施。
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在患者出现免疫抑制或功能低下时,肿瘤发生率增加;反之,在恶性肿瘤进行性生长时,患者免疫功能也相应受到抑制。本研究发现,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说明脾多肽能够明显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增加CD3+、CD4+细胞活性,提示脾多肽具有维护机体T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1]王涛,杨俊省.紫杉醇联合洛铂同期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安全性[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42(1):10-14.
[2]王世忠,刘立群,杨兆禄,等.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Ⅲ期食管癌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4):49-50.
[3]方文涛.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食管鳞癌TNM分期解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3):265-270.
[4]郝义增.紫杉醇+顺铂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4A):62-65.
[5]王伟华,陈前,江道文.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同步放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1):1270-1274.
[6]时亚伟,吴朝阳,薛春泉.替吉奥联合顺铂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5):102-105.
[7]宋伟安,查鹏,李学昌.脾多肽注射液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北京医学,2015,37(2):188-190.
[8]谢小卫,李卫玲,赵金,等.脾多肽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观察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3):326-328.
2015-05-22)
1005-619X(2016)02-0208-02
10.13517/j.cnki.ccm.2016.02.048
113123 抚顺市第四医院放疗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