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6-07-17刘爽胡奇
刘爽 胡奇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刘爽 胡奇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8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加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中药方。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步行、晨僵、上下楼及下蹲、压痛等方面的评分分别为(1.29±0.60)分、(1.44±0.29)分、(1.32±0.82)分、(1.57±1.12)分、(1.20±0.22)分,对照组评分分别为(1.99±0.27)分、(1.87±0.18)分、(1.80±0.71)分、(1.96±0.33)分、(1.98±0.29)分,组间比较,P<0.05。结论 本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痹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以关节骨端反应性增生以及关节软骨变性、破坏为病理基础[1],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肢体僵硬、功能活动受限。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06—2014-06门诊收治的8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61.3±1.8)岁,病程1~6年,平均3.1年;对照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2.1±0.9)岁,病程11个月~6年,平均3.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①近期内膝关节疼痛反复出现。②经X线检查,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出现骨赘。③骨关节炎性滑液(透明、黏性、WBC<2 000个/mL)。④年龄在40岁以上。⑤晨僵≤30 min。⑥活动时,关节有骨摩擦感或有摩擦音。符合上述条件①+②、①+③+⑤+⑥、①+④+⑤+⑥,均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行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患者取屈膝90°位,严格消毒膝关节,局麻后,以患者膝关节外侧或内侧膝眼处为穿刺点,抽出积液,缓慢注入玻璃酸钠2 mL,1次/周,5周为一疗程。在此基础上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3粒/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舒筋止痛中药方,药方组成:桃仁、当归、地龙、川芎、羌活、秦艽、牛膝各12 g,红花、香附各10 g,没药9 g,甘草、大黄各6 g,以上各方均水煎服,1剂/d,两煎共取汁200 mL早晚分服,5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关节活动自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能参加正常工作或劳动,虽有轻微不适感,但短暂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关节功能轻度受限,生活可自理;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参照Lequesne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性和活动性指数评估法制定评分表[2],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0分:无疼痛,步行无限制,无晨僵,上下楼梯及下蹲正常,压痛正常,无肿胀;1分:轻度疼痛,步行<1 000 m,晨僵<1 min,上下楼梯及下蹲时稍疼痛,重压时疼痛,稍肿胀;2分:疼痛可以忍受,步行在500~1 000 m,晨僵在1~15 min,上下楼梯及下蹲勉强活动,中度压时疼痛,膝眼不太清楚;3分:疼痛难以忍受,步行<500 m,晨僵>15 min。不能上下楼梯及下蹲,轻压时疼痛,膝眼不清楚。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2)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评分情况(±s)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评分情况(±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项目 观察组(n=45) 对照组(n=37)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疼痛 2.40±1.21 1.29±0.60*# 2.46±1.19 1.99±0.27*步行 2.27±1.13 1.44±0.29*# 2.29±1.09 1.87±0.18*晨僵 2.33±1.06 1.32±0.82*# 2.36±1.12 1.80±0.71*上下楼、下蹲 2.39±1.07 1.57±1.12*# 2.37±1.06 1.96±0.33*压痛 2.55±0.38 1.20±0.22*# 2.49±0.77 1.98±0.29*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病,是机械因素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的膝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合成与降解正常代谢失去平衡的结果[3]。该病最终可能导致关节软骨退变、纤维化,进而发生断裂、溃疡,造成整个关节面的损害,其发病与关节滑膜B细胞分泌的玻璃酸钠量的减少有关,玻璃酸钠是关节溶液和软骨基质内的重要成分,可在关节缓慢运动中起到润滑作用,还可以在关节加速运动时起到震荡吸收的作用[4-5]。因为,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可有效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使关节液的黏稠性和润滑性增强,较好的保护了软骨,缓解了关节疼痛。
有研究显示[5],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合理的治疗是应用关节软骨保护剂,它可以刺激软骨组织合成蛋白多糖和胶原蛋白,还可以抑制胶原酶和蛋白多糖降解酶的活性,控制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变化。氨基葡萄糖是天然的氨基单糖,在人和动物的软骨以及肌健中广泛分布,它能提高滑膜产生透明质酸的能力,平衡关节腔内正常透明质酸的水平,促进关节软骨的代谢活动,使软骨面退变得到控制,减轻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对关节软骨具有较好的修复功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病是由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从而导致筋骨失养,再加上长期的劳损导致关节经络阻滞,气血痹阻而发病。我们针对该病的发病机制,确立了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治疗原则。川芎、没药、桃仁、红花、香附、大黄、甘草、秦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当归、牛膝补肝益肾、强筋壮骨,逐淤通经,祛风胜湿;地龙通络;羌活祛风止痛,舒筋活络,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肝肾、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舒筋止痛之功能。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标本兼治,相得益彰,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1]孙瑛.实用关节炎诊断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19-333.
[2]赵保礼,赵丽华.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6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4):551-553.
[3]赖金平,冯虹.玻璃酸钠治疗中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J].中外医疗,2014(26):112-113.
[4]涂少龙.关节镜清理术联合药物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骨科,2015(1):28-31.
[5]谢延,李建斌,陆斌.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8):3127-3128.
2015-06-05)
1005-619X(2016)02-0157-03
10.13517/j.cnki.ccm.2016.02.021
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