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部资助工作实践的贫困生自助体系构建

2016-07-16杨柳艺

海峡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系部励志贫困生

杨柳艺 武 佳 林 晶



基于系部资助工作实践的贫困生自助体系构建

杨柳艺 武 佳 林 晶

闽江学院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将单一的、以物质资助为主的资助模式转变为多层次的、以助人自助为特征的自助模式,对发挥资助工作在贫困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资助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系部资助工作实践,将物质资助、心灵励志、能力培养和勤工助学服务四个方面作为资助工作转型的切入点,尝试构建以“助人自助”为特征的贫困生自助体系。

贫困生 自助体系 高校学生工作

随着高校资助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在资助工作中,工作的重点往往只集中在对贫困生的经济支持上[1-2],造成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授之以鱼”,却未“授之以渔”的现状。如何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由单一的物质资助转变为多层次的贫困生自助,发挥资助工作在贫困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系部资助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各项资助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具有实践性好、针对性强、易于调节等特点,因此,以系部资助工作为平台、构建以“助人自助”为特征的贫困生自助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贫困生自助体系的基本设想

1.1 现有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弊端

在资助工作中,许多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上,在贫困生的精神鼓励和能力培养上却略显不足,资助工作的方式单一、目的简单,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帮助学生缓解经济上的困难,这造成了高校资助工作与贫困生培养的脱节。

在以物质资助为主的单一资助模式下,贫困生长期被动地享受物质资助,容易产生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思想[3],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消极被动、依赖性强,甚至产生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4],这与资助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驰。单一的物质资助容易使学生丧失自我效能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自强自立品格的形成,对贫困生未来的发展相当不利。

1.2 构建贫困生自助体系的基本思路

贫困生自助体系的核心在于“助人自助”,通过对贫困生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能力上的培养,增强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自强自立品格的形成,使之能自觉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

在贫困生自助体系中,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助”的问题。首先,在物质资助方面,应当对各类资助款项进行合理分配,通过有目的的分配,发挥物质资助在资助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其次,从精神鼓励的角度看,应当转变贫困生被动受助的思维模式,增强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5-6],激发他们产生奋斗的原动力,使之在主观上能不断追求自我进步。第三,实现助人自助,贫困生的能力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应当把资助工作和贫困生培养相结合,以提高贫困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最后,还应当从帮助的角度出发,为贫困生提供兼职实践平台,引导贫困生通过勤工俭学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使其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

2 构建贫困生自助体系的具体实践

2.1 贫困生测评

为了详细了解和掌握系部贫困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将贫困生测评引入贫困生自助体系。贫困生测评是针对系部贫困生的在校表现做出的测评,其内容包括学习表现、工作表现、思想表现和生活表现等四个方面。在实践中,我们通过组织各班级开展测评工作,对系部的贫困生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思想动态和生活行为方面的表现做出量化测评。

贫困生测评是贫困生自助体系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测评的结果不仅可以从个体上了解贫困生的具体情况,而且可以从群体上掌握贫困生的总体状况。对贫困生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有目的地对贫困生个体进行帮助和指导,而且可以根据贫困生群体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整和实施各项资助工作。在贫困生自助体系中,贫困生测评结果是资助工作成果和贫困生培养成效的良好反馈,为自助体系各项工作的策划、调整和实施提供了基本依据。

2.2 物质资助

在物质资助的分配上,根据不同资助项目的性质,按照不同的分配依据进行分配,可以有效发挥物质资助的导向作用。“助”“贷”“缓”性质的资助项目主要用于贫困生学费的代偿以及生活费的开销,分配上应当以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为主要依据,以便能够切实缓解学生在经济上存在的困难。在贫困生奖学金和社会资助项目的分配上,则应当在考虑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以贫困生的在校表现作为主要分配依据。在实践中,我们在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以及校内学费减免的分配上,坚持“谁困难,谁优先”的分配原则,保证这部分资助资金能够真正落实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在国家励志奖学金、校自强奖学金以及校外企业奖学金的分配上,我们根据贫困生的在校表现,以贫困生测评结果为依据,对表现优秀的贫困生进行奖励,鼓励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更多的物质资助。

同时,在物质资助的分配中,将学生的受助项目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在系部设立贫困生勤工岗位,将资助资金与贫困生岗位工资相结合,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可以转变学生被动受助的思维模式,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勤工兼职实践。

2.3 心灵励志

2.3.1 贫困生小贴士

贫困生小贴士是在贫困生测评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是根据贫困生测评结果,结合测评过程中班级测评小组的意见,对学生一学年来在校表现的分析和概括。小贴士的内容以鼓励和帮助的语气为主,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从他人评价的角度指出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我改进的方向,这有助于加深贫困生对自身的认识,对提高贫困生的自信心,促进其自我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2.3.2 心理关怀与引导

贫困生心理关怀是资助工作与心理健康工作的结合。部分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存在着自卑、冷漠、孤僻的心理[1,4],教师应当及时予以心理引导。通过与贫困生一对一面谈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对贫困生的心理调适大有好处。在心理引导过程中,可以向贫困生传递努力和奋斗的思想,帮他们答疑解惑,解决现阶段存在的迷茫,激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鼓励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自我提高。

2.3.3 典型树立与学习

树立贫困生励志典型,分享优秀贫困生的成长成才经历,对贫困生群体能够起到较大的激励作用。通过在系部举办励志之星评比,开展校十大励志人物事迹宣讲,树立起大学生励志典型,通过典型的人物和事迹激励和鼓励贫困生奋发向上,这对贫困生的心灵励志所起的效果十分明显。同时通过开展优秀的老生贫困生与新生贫困生结对子活动,在新老贫困生中搭建桥梁,通过相互之间的鼓励和学习,促进新老贫困生共同发展。

2.3.4 感恩意识培养

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使其具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有必要的[3]。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可以从对父母的感恩和对社会的回馈两方面来培养。在实践中对父母的感恩可以通过亲情教育来实现。例如让贫困生给父母写一封信、为父母做一件事以及观看感恩父母的影片等,都是激发学生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的有效方式。在回馈社会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支教活动、社区志愿服务以及关爱留守儿童结对子等活动,鼓励受助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回馈社会。

2.4 能力培养

2.4.1 学习能力培养

提高贫困生的学习能力是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专业学习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两方面入手。在专业学习上,组织贫困生与本专业的专任老师进行专业交流,从老师的角度给予贫困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建议,组织优秀的老生贫困生与新生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这有助于贫困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可以组织贫困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学科技能竞赛,帮助他们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2.4.2 综合能力培养

在贫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可以结合不同类型贫困生的特点,从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个人能力等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贫困生群体有目的地开展培养工作。对表达能力差的贫困生群体,可以在群体内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个人展示和演讲,推动他们走出自我表达的第一步;对沟通存在一定困难的贫困生,可以尝试让其参加学生工作,通过工作上的锻炼,拓展他们的交际圈,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对需要自我提高的贫困生,可以根据其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的素质拓展活动以提高其个人能力。

2.4.3 兼职能力培养

兼职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寻职能力、求职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在寻职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邀请有兼职经历的老生向新生传授寻职经验,或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外出寻职、网上寻职以及搜索寻职的技能和技巧。在求职能力培养上,通过开展模拟兼职招聘会,让贫困生在模拟求职情境下,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的求职过程,可以邀请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担任活动评委,通过评委的点评和互动,为贫困生提供专业的求职面试指导。在工作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勤工兼职培训和职场礼仪培训等活动为贫困生外出兼职蓄积能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兼职经验分享交流会传递兼职经验,促进贫困生兼职能力的提高。

2.5 勤工助学服务

2.5.1 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勤工俭学可以分为校内勤工和校外兼职两部分。校内勤工方面,可以将资助款项设定为勤工岗位工资,在系部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为学生提供兼职机会,结合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校表现,选取部分贫困生担任系办助理,通过系内勤工俭学向学生传递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理念。在校外兼职方面,可以组织贫困生外出拉单,通过与校外商家洽谈,为系部贫困生寻求一定数量的兼职岗位。拉单工作为贫困生校外兼职提供了足够的岗位来源,同时在此过程中,贫困生的与人沟通和交流能力也可以得到较大的锻炼。

2.5.2 搭建兼职服务平台

搭建良好的兼职服务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贫困生的对外兼职渠道,为贫困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兼职岗位。搭建兼职服务平台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相互关联的贫困生兼职人才库和商家需求库,一方面登记需要兼职的贫困生的基本特点和兼职要求,另一方面记录商家的岗位信息和岗位需求,通过二者的互相匹配,推荐最适合的上岗人选。(2)开展大型的兼职招聘会,引商家入校,为贫困生和商家提供面对面的交流平台,让商家和贫困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使贫困生进一步了解商家的需求,通过自我调整更好地寻求兼职岗位。(3)绘制兼职地图,将校外兼职岗位的信息和地点在地图上进行标注,使兼职信息清晰明了,岗位分布一目了然,为贫困生寻找兼职岗位提供便利。(4)建立兼职QQ群、发布兼职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发布兼职信息,建立起由新媒体组成的贫困生兼职信息网络。

[1] 李国建、何少群.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探究[J]. 教育探索, 2012(9):114-116.

[2] 张人崧. 高校贫困生“资助—自助”一体化救助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3(2):40-41.

[3] 敖春宇. 高校贫困生资助运行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12.

[4] 孙秀杰、张杰. 高校贫困生资助三重理想之构建[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09, 1(5):18-20.

[5] 金晶. 浙西南高校贫困生“自助平台”体系的构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4):92-93.

[6] 翁雅琴. 自助能力:高校贫困生研究的新视角[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183-184.

猜你喜欢

系部励志贫困生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差钱”也演“励志”剧
基于ISO思想系部层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思路探索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辅导员管理的高职院校系部社团管理探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台儿庄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部制改革稳步推进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