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实践与探索
2016-07-16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党校林笑丽
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党校 林笑丽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龙岩市新罗区委党校林笑丽
摘 要:目前融资难是困扰小微企业的重要问题,笔者站在经济最活跃的主体——小微企业的角度,从小微企业自身要树立信用意识、加强风险控制和外部政策扶持三个方面来探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信用风险控制政策扶持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改革的决胜之年。当前,我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解放。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小微企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工商总局2015年7月15日发布的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稳步发展,新登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快速增长。2015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685.1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5.4%;注册资本(金)12.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4%。其中,企业200.1万户,增长19.4%,注册资本(金)12万亿元,增长43.0%。个体工商户472.8万户,增长15.9%,资金数额0.5万亿元,增长29.8%[1]。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欧洲、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竞争相对激烈,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在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众所周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具有波动性,而导致小微企业倒闭的最直接原因往往是资金链的断裂。但是,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的重要问题,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1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贷款制度方面。我国的贷款体系设计之初主要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的。小微企业大量产生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目前,贷款制度已经做了很大的调整,但远远没有赶上企业结构的变化,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在国外,小微企业的融资主要是采用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备,目前这种融资还处在起步阶段。(2)小微企业属于草根经济,具有先天不足,比如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成活率低、抵押品少、各项管理不够规范等特点,银行作为一个经营单位,把贷款投向小微企业,成本高,风险大,如果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措施配套,银行自然更倾向于把贷款放给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时期,银行的不良资产有所上升,再加上银行的考核制度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至于惜贷现象更加突出,小微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2 如何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局
对于如何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局,已经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各种商事制度的改革、融资渠道逐步畅通,作为小微企业,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创造各种条件。
2.1树立信用意识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作为企业主,更应该树立信用意识,企业再小,也不能没有信誉。产品的质量、服务和资信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当前,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内源性融资,就是将自身的积累和折旧转化为投资;另一个就是外源性融资,主要靠银行的贷款。而想从银行贷到款,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必须没有污点。所以,广大企业要树立信用意识。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企业一成立,在与客户、银行打交道的时候,就要开始培育企业的信用。在开基本户时,适宜选择那些将来有可能能有较多业务合作的银行,这样可以让银行了解你的企业。还应该了解各银行的授信要求。
小微企业办理贷款时,一般需要提供几个方面的材料:(1)企业的基本资料,(2)资产证明,(3)担保材料,(4)征信包括法人和股东的个人征信。所以,小微企业在成立之初就要做好各种准备,比如建立企业的基本档案等。企业主在管理企业的信用时,也要管理自己的信用。现在,信用卡、房贷很普遍,一些细节的事情没有处理好,会影响到个人征信,也会给企业融资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其实这些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例如,可以为自己的信用卡与经常用的银行卡做个捆绑,再设置自动还款,只要保证自己账上的金额,即使在外出差,也不用担心归还信用卡消费的问题了。
2.2风险控制
小微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时刻要注重风险控制,以免给企业和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致无法还清银行贷款。归纳起来,小微企业主要应防范以下几大风险。
2.2.1重经营,积极防控经营性风险
这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做的。小微企业虽小,机构也不健全,有的甚至只有一个人,企业主既是老板,也是员工,即使这样,也要加强风险控制。
第一,要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即使是一个人的商户,也要做好现金日记账,掌握资金的分布情况,对应收、应付款加强管理,建立应收、应付款台账,及时收缴货款,加快资金的周转频率,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第二,经营者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情况,合理控制库存,有效地降低资金的积压,减轻资金压力。第三,要根据企业的特点,适当地运用一些金融工具,比如承兑汇票。有些商贸企业,淡季旺季非常明显,资金需求不稳定,在旺季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银行的承兑汇票,减轻自身的资金压力,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在汇票的选择上,尽量选择那些可提前补充资金敞口,还可以继续办理的滚动式汇票。这种汇票,额度不变,由于可以反复办理,非常适合那些资金周转很快的企业,使他们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第四,财务管理要制度化。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企业财务人员挪用公款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可以发现主要是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给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所以,对财务管理要制度化,并且持之以恒。比如,对日常的开支情况的管理,支票和印章的保管和使用要备案,对非常规性的支出要加强管理和审核,以及每月定期出具财务报表,并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多听听专业财务人员的分析与建议,安排定期、不定期的盘点,年终的财务审计等。当然,一个企业不可能没有漏洞,作为经营者,要注意防范,这是对企业的保护,也是对员工的爱护。
2.2.2设置合理规模,防控成长性风险
小微企业的创立,往往是创业者抓住一个机会,凭着自己的胆识、一技之长和冒险的精神,勇闯市场获得成功。经过几年的经营,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要不要扩大,扩大到多大的规模,这个很关键。是不是越大越好呢?不尽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后,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做过多次调整,一些企业因为扩大过快,杠杆率太高,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时,就发生资金链断裂,因而牺牲在扩大的过程中。所以,规模设置问题要交给企业本身,企业的前景如何,资金来源怎么解决,产权如何分配,管理的水平是否提高,人才的储备是否充足等;在对这些问题有个综合的分析与评价后,再做出决定,避免盲目地扩大。小微企业立足于市场,扬长避短,通过竞争,可能成为大型企业、上市公司,比如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大多数小微企业则要在自己有限的业务范围内做精、做专。最关键的是,要培养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具有两个能力:持续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持续创造先进营销手段的能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据观察,一般在激烈竞争中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有三种类型:一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具有“第一性”;二是产品“独一无二”,具有“唯一性”;三是新崛起的行业,具有“先驱性”。
2.2.3慎担保,防控或有债务风险
随着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担保与反担保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担保公司或担保人,要慎之又慎。近些年,一些实力不强的担保公司在出险后吃掉客户保证金的事情屡见不鲜,给一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产品,“联保授信”,它的起因是银行授信的要求,为减少自身风险,要求企业互保,多方的互保产生联保。因为联保,所以联动,一旦互保或联保的其中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其他企业同时受到影响,轻则经济受损,重则企业连锁倒闭。所以,企业在选择担保时,一定要选择知根知底的企业为自己担保和反担保,这样才能互惠互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 外部政策因素
(1)政府要加大信用体系建设力度。汇聚工商、税务、电力、保险等各个部门数据信息,使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透明化,为资金真正进入小微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2)需要加大政策落实的力度。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难题,要细化实施细则,各部门要协同配合,“出实招、出真招”。既要责任到位,也要监管到位,切实为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3)发展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规范的金融服务。首先,规范担保公司的管理,使担保公司真正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作用。其次,发展一些规范的金融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比如账目的管理、财务的审计、经营指导等。通过这些服务,在减少小微企业的财务负担的同时,也引导小微企业健康的成长。
(4)加大信贷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不同层次的中小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国外,有许多小银行,针对细分市场进行金融服务,有的甚至专门为几家企业服务,这些银行业务单一,对自己的客户非常了解,可以大幅度减少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出现违约现象,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适当调整贷款期限,目前,小微企业的贷款期限主要以一年期为主,期限过短,容易给小微企业造成更多负担,比如,过桥融资等负担。目前,有些银行对优质客户推行“续贷宝”这项业务,对符合条件的续贷企业,可以免于还贷、续贷环节,直接续贷。
(5)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探索建立以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打开直接融资渠道,既解决了小微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又拓宽民众投资渠道少的问题,使资金真正回流到实体经济,支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之,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要小微企业自身的努力,树立良好的信誉,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控制各种风险,也需要政策的不断扶持,精心培育,才能使小微企业化茧成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xinwen/2015-07/16/ content_2898077.htm[EB/OL].
[2]人民日报[N].2014-09-22.
[3]http://news.xinhuanet.com /comments/2014-09/18/c_1112525265.htm.[EB/ OL].
[4]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4-09/18/c_1112525265.htm.[EB/OL].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b)-098-03
作者简介:林笑丽(1969-),女,汉族,福建龙岩人,讲师,主要从事农村经济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