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视角下的信息化绩效提升研究
2016-07-16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妍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妍
管理视角下的信息化绩效提升研究
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妍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企业在管理中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实现业务自动化的同时,还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如果对信息化的管理使用不当,则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管理信息化绩效
1 信息化对绩效管理的影响
1.1创新了绩效管理理念
企业与企业之间所形成的强弱对比不仅与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技术水平有关,还与企业的管理模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平稳发展,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所以,现阶段实施信息化绩效管理模式,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是很有必要的。此外,传统的绩效管理理念是以提高短期的经济效益为主的,其在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工作的整个过程以及员工的发展。而信息化绩效管理则是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其重视的不是对员工能力的考核,而是如何与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1.2改变了绩效管理的方法
传统的绩效管理方式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控制,主要强调利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来制约员工的行为,从而减少员工错误的发生。这一管理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但是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利于员工的成长与发展。而信息化绩效管理利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与人的培训开展结合起来,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还强调了员工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参与权与决策权。信息化绩效管理方法还可以改变员工原有的工作习惯以及沟通方式,使得企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
1.3优化了绩效管理的激励方式
企业员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传统的绩效管理对员工的激励方式主要是以考核结果为主,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很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传统的绩效管理在对员工的激励方面过于注重物质上的奖励,忽视了对员工精神上的奖励。而信息化绩效管理则不以考核结果为评价员工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将考核结果作为改造和转化员工行为的动力。这样一来,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就不仅仅只是职位的晋升以及奖金的多少,而是以这种方式来达到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消除员工在工作中的消极态度。所以,结合信息化绩效管理理念的要求,管理者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以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来达到战略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2 信息化投入转换成组织绩效的方式
组织的信息化绩效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投资的过程中,产生的经营业绩或经营成果。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就有不少学者和研究者开始对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如何将信息化投入转换成组织绩效的有效方式。
通过对其研究,我们知道了信息化的投入要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规划、实施以及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应用这两个环节来完成。这两个环节在此过程中,首先会依次转换成信息技术的资产以及信息技术的影响这两大中间产品;然后再经过信息技术的影响,将企业经营管理的环节转换成企业的组织绩效。这个转换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并不是相脱离的,而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组织管理者在进行转换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地控制每一环节,避免因环节中出现差错而影响组织绩效的提升。
3 信息化绩效转换中构成的偏差及其原因分析
3.1信息化绩效转换中构成的偏差
通过信息化绩效的转换环节,我们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规划、实施的水平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对信息技术规划、实施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转换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规划、实施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转换不仅决定了信息技术的资产,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化技术中的两大中间产品的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绩效转化的过程中不注意这几点内容,则会影响组织最终绩效的形成,从而构成了绩效转换的偏差。
3.2构成偏差的原因分析
在信息化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构成其偏差的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第一,信息化规划的管理人员的规划与实施水平;第二,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第三,组织中员工协调信息技术与其他业务的能力;第四,组织的创新能力;第五,组织文化的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内部的文化构成。所以,在信息化绩效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绩效的转换环节,对主要偏差构成以及核心偏差成因进行分析。首先,在规划、实施阶段,主要偏差构成是信息技术的质量,而其核心偏差成因则主要指的是信息化规划的高层负责方面。其次,在应用阶段中,主要偏差构成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其中,数据质量以及业务运营质量的核心偏差成因是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决策支持质量的核心偏差成因是组织中员工协调信息技术与其他业务的能力;管理优化质量系统集成的程度的核心偏差成因是组织的创新能力;战略驱动质量的核心偏差成因是组织文化的创新能力以及组织内部的文化构成。
从以上偏差构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方向与发展战略方向之间存在偏差是必然的,其偏差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说,怎样才能将偏差降到最小,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3.3在管理视角下提升信息化绩效的措施
在绩效管理中信息化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今后的绩效管理中,信息化将会在其管理中引起新一轮的变革。虽然现阶段信息化绩效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企业管理者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管理进行不断的完善。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管理视角下如何提升信息化绩效进行优化。
3.4合理的投资,持续优化
首先,在投资和管理的过程中,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能一味排斥,而是应该根据组织的发展水平以及规律进行合理的投资。此外,还应该明确组织的绩效目标,及时关注投资的效果,避免因资金不足的问题而影响组织业务的展开。其次,管理者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组织的绩效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调整和完善过程,主要根据组织的管理流程、管理思想、管理制度以及对员工的培训等来进行不断地完善,所以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使得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信息技术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进行管理,实现以合理投资来优化组织的管理工作。
3.5加强管理与信息化之间的联系
随着组织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组织的应用重点也逐渐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标准化的方向转移。这样一来,就会使得管理流程更加优化、更加规范,从而帮助组织寻找到最优战略突破口。所以,管理者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考虑如何有效地推动信息化工作,从而推动绩效管理环节的顺利运行。例如,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对每个部门和员工的工作进行记录,方便管理者及时地对其行为和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管理者还可以通过翻看记录来确保各个环节中是否存在严重超前或滞后的现象,优化组织结构,使其业务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加强管理与信息化之间联系的同时,提高组织的管理绩效。
3.6做好信息化规划
有效的信息化规划不仅可以使组织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还可以使组织准确地分析其管理现状、组织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组织的管理流程等。所以,组织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信息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做出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设计。而要想提高绩效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对组织信息化的规划和组织的战略规划最大限度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规划与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此外,还要特别重视信息系统的集成,避免为组织不同环节的多系统造成不必要的信息负担,从而使组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7实施高层负责制
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该把握组织中重要环节的能力和价值,并严格按照要求来制定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从而使组织的战略、结构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此外,还应该明确组织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将组织的重要环节与组织的战略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升整个组织全局架构能力的同时,优化企业的创新能力。
3.8完善管理制度
数据的标准化、业务流程的合理性以及各类规章制度制定的科学性是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所以,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完善管理制度,以加强信息化的管理,优化组织者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为主,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管理标准进行细化,优化管理制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还能够使信息化绩效管理的实施更具有时效性。
3.9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员工的行为对组织的绩效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提高信息化绩效管理,还要从员工自身出发,对其工作进行调整。首先,加深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和了解,逐步改变原有的工作习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其次,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企业可以聘请一些专门研究企业提升信息化绩效管理方面的专家,并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对其培训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企业应该将员工平时的工作情况以及考核的成绩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评价,对那些没有通过考核的员工进行再教育,从而增强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完善组织内部的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10提高创新能力
组织只有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的创新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其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所以,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克服管理中的一些不利影响,还应该增强其管理的协同性。此外,组织还应该提高其整合能力和优化能力,在促进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的同时,提升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效益。
3.11加强与其他业务之间的联系
组织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增强信息化在绩效管理中的深度,提升整个组织的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信息技术与管理之间的联系,使信息技术与管理之间形成深层次的互动。此外,还应该加强与其他业务之间的联系,通过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提高信息技术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匹配度。
4 结语
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既庞大又复杂的工程,同时,其建设也是一个理论系统不断完善、整合以及实践的过程。虽然在管理视角下信息化绩效的提升还有许多阻碍因素,但是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一定能够提高信息化绩效,从而优化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龙年.绩效管理视角下的企业软实力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王亚菲.信息化视角下高校审计档案管理绩效的提升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5(127).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b)-016-03
作者简介:刘妍(1993-),女,黑龙江省大庆市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