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地区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2016-07-16程新鸿
程新鸿
(辽宁省开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原 112399)
辽北地区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
程新鸿
(辽宁省开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原 112399)
摘要:文章通过采用白僵菌、赤眼蜂、物理诱杀、性诱剂诱杀等高效、无污染、无残留农药及生防技术进行论述,并着重介绍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提高玉米螟绿色防控的综合能力,以实现农业绿色环保、增产增收。
关键词:玉米螟 绿色防控 粮食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
玉米螟是辽北地区玉米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发生2代/年,一般年灾害造成产量损失8%左右,大害年则高达30%~50%。由于连年使用农药,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玉米品种更新、耕作方式变革以及异常气候等因素影响,玉米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因此,辽北地区玉米螟的绿色防控技术已经迫在眉睫。
1 玉米螟的生态习性及发生特点
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它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内越冬。越冬代幼虫于次年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化蛹盛期。第一代玉米螟卵的始见期为6月上旬,盛发期6月中、下旬,历时30~40 d;第二代玉米螟田间始落卵期为7月底至8月上旬,8月上、中旬为二代卵盛期。玉米螟的成虫晚上羽化,夜晚飞出活动,飞行力强,有趋光性和较强的性诱反应,一般羽化后当天交尾,1~2 d后产卵,卵均产在玉米叶的背面,3~5 d后孵化,低龄期幼虫有趋糖、趋湿、趋暗性,一般在玉米被害部位附近化蛹。6~10 d后羽化为成虫。
玉米螟幼虫是玉米螟一生中危害作物的唯一虫态。一代玉米螟卵孵化后,咬食玉米嫩叶,蛀秆、蛀茎,造成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给玉米的产量带来严重的影响。目前,生产上重点防的就是一代玉米螟。
二代玉米螟卵高峰期一般在60%以上的雌穗吐出大量花丝的时期,使籽粒残缺不全,并引起霉烂,降低玉米籽粒的品质。
2 搞好监测,适时防治
要做好监测工作,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测信息,并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在各乡(镇、街)科学合理的建立测报点,每个测报点配备杀虫灯,安排专职测报员,并对测报员进行统一培训。各测报点的农科站长为负责人,安排专人负责本地区病虫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3.1 白僵菌封垛防治越冬代玉米螟
封垛时间:每年的4月中旬就要对玉米秸秆垛实施检查工作, 必须做到每天检查,如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开始活动,则要对秸秆垛进行封闭。
封垛方法:可使用担架式封垛专用型机动喷雾机。取含100亿/g白僵菌粉可湿性粉剂按1∶100的比例对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即配制成菌液。配制的菌液存放不能超过2 h。将菌液注入担架式机动喷雾机容器中,在玉米秸秆垛各侧面按1%/m2,将机动喷雾器喷管插入30~50 cm深的洞中喷施。每垛12.5 kg菌液进行喷淋,要求喷淋点均匀分布在秸秆垛的各个侧面。
注意事项:(1)为保证防治效果,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秸秆垛(或茬垛)必须喷透,绝不能出现漏垛现象发生。(2)要注意白僵菌对家蚕、柞蚕的感染。(3)还要注意人体对白僵菌粉产生的过敏现象,所以要注意保护皮肤。
3.2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释放时间:防治一代玉米螟,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15%~30%时,后推9~11 d即是田间落卵始期,结合玉米螟落卵量调查,当累计百株卵量达1~1.5块时,即是第一次放蜂适期;防治二代玉米螟,一般在7月20日至8月5日之间,补充这期间自然界玉米螟赤眼蜂的不足。
释放量:第一代玉米螟的防治,放蜂总量为30万头/hm2,分2次投放,15万头(2块蜂卡)/次,放30点/ hm2,间隔5~7 d。防治二代玉米螟时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加之使用长效蜂卡,应适当增加放蜂量和放蜂点,放蜂30万头~60万头/hm2,4点/hm2投放。
投放方法: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叶片中间撕开一半,向下卷成筒状,然后用秫秸皮或针线别(缝)在圆筒内即可。
注意事项:蜂卡要别好,并妥善管理,如果遇到降雨天气,要把蜂卡移到室内,且不能在玉米田施加任何农药。
3.3 杀虫灯物理诱杀技术
根据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在玉米螟成虫发生期设置杀虫灯诱杀玉米螟。一般两灯间距为200~240 m。开灯时间应从玉米螟羽化初期开始到羽化末期结束。投射式杀虫灯要设专人管理,每天将收集桶里的害虫取出,并定期用细布擦拭雨控电极和光敏探头,以保证控制效果。
3.4 性诱剂诱杀技术
主要用于防治二代玉米螟使用。要选择玉米螟专用诱芯和配套的诱捕器。诱捕器应放在玉米螟成虫活动场所,每1 300 m2放置一个诱捕器;诱捕器安放时间应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羽化的始末期安装,并设专人进行管理,一般每隔3~5 d查看粘虫板粘虫情况,及时更换粘虫板;15~20 d更换1次诱芯。备用诱芯要用塑料袋装好放在冰箱冷藏间或阴凉干燥处保存,防止受潮。
3.5 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施技术
主要应用于二代玉米螟防治示范区。单人操作,可防治400.2 m2/min。8月上旬,采用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Bt)6.67 g/hm2喷雾防治二代玉米螟。
对于放蜂防治一代玉米螟效果不佳地块,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喷施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作为补充技术。单人操作,遵循防治第二代的方法来防治一代玉米螟。
4 防治效果调查
在9月下旬玉米收获前,每个乡镇调查2个村,每个村调查2块地,按照棋盘式法5点取样,每点测10 m垅长,实测株数和穗数,每点再随机抽取10穗,待干后测百粒重、穗粒重,折算产量。
5 结论
利用生物技术、物理技术防控玉米螟,是集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高效性为一体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对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玉米产量、等级具有深远的意义,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昆. 白僵菌封垛绿色防控玉米螟试验.现代农业科技,2013,(07)
[2] 邢华.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现代农业,2011,(08)
[3] 陈立玲,吕跃星,白洪玉,洪德志. 吉林省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与成效.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