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新员工岗前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2016-07-15马静
马静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新员工岗前培训的探索性建议是优化培训时间;实行“导师制”,一对一跟踪培训;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着力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内训师队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培训效果评估;优化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新员工;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091-02
一、岗前培训的意义
对新人职员工而言,岗前培训能让他们了解农商行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掌握基本业务组成、流程和规章制度,学习柜面业务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调整职业心态并尽快融入新的环境。
二、岗前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一)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业务发展实际,结合当年度招聘的新员工人数、专业、学历层次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定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实施计划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和人数、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师资、培训方式、培训课程安排、授课讲师、费用预算等。
(二)岗前培训形式
一般采用全脱产、集中培训、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师与外部培训师相结合的培训形式,由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为期2~3周左右。
(三)岗前培训内容
一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程及企业文化建设,包括农商银行发展历程、市场定位、经营理念及未来发展,使新员工了解农商银行的基本情况、现状和未来发展,快速融入新的环境;二是人力资源相关规定及制度讲解、培训考核管理制度;三是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心态的调整、职业角色的转换,通过培训使新员工能尽快调整职业心态,尽快转变职业角色;四是支付结算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原理,包括银行支付结算办法、存款业务、现金业务、凭证管理、会计基础知识等;五是业务技能培训,包括单指单点、多指多点练习、机器点钞、中文录入与翻打传票业务技能,由行内有业务技能比赛经验的业务能手为新员工讲述各项技能的规范操作流程、操作要点、提升技巧。采取业务比赛、传票翻打练习、模拟银行上机练习等活动,充分锻炼业务技能,为快速上岗做好准备;六是柜面业务实战模拟操作、公文写作、设备管理知识、安全保卫知识,为新员工正式上岗做好业务知识储备;七是银行服务礼仪规范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和观看教学示范片,使新员工掌握柜面服务礼仪的基本规范;八是培训结业考试、营业网点晨会PK赛和新员工团康活动,为新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新员工之间的交流,提升新员工团队意识。
兰、目前新员工岗前培训存在的不足
在总结历年新员工岗前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人力资源部不断创新新员工培训形式,充实培训内容,详实培训计划,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集中培训一般为10~15天左右,时间短、内容多,新员工在短时间内掌握接受大量的业务知识,较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是培训以讲师教授为主,因受系统安全性和资源条件的限制,业务系统模拟环境的席位数量和可实现功能有限,新员工模拟练习的机会较少,短时间内难以掌握柜面基本的业务操作流程。
三是培训缺少全面的效果评估,员工培训的效果很难具体量化评估,目前较多是在学习层面(会计业务基础知识测试)方面进行评估,缺乏反应层面、行为层面、结果层面的效果评估,考核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人力资源以及培训工作的难点。
四是岗前培训以技能培训、业务培训、规章制度为方向,考虑了银行的上岗基本要求,没有把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可能会造成人才流失。
五是内部培训师队伍尚不健全。内部培训师是从行内临时抽来的业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培训的专业理论知识;外部聘请的培训师的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效果的可持续性较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成本风险。
四、新员工岗前培训的探索性建议
新员工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新生力量,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应将新员工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事业来看待,为使岗前培训更加合理、有效,基于农商银行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银行业务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战略,本文重点从优化培训时间、实行“导师制”、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着力培养员工的归属感、着力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内训师队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培训效果评估、优化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探索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新员工岗前培训效果提升的目的。
(一)优化培训时间
现有银行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多为集中培训,时间较短,笔者建议优化新员工培训时间,延长新员工培训期,延长到12个月,其中,1个月为集中培训期,根据业务发展实际,之后11个月为在岗培训期。按照培训阶段不同,设计不同的责任人,形成分层分类的培训管理系统。集中培训期主要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其他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在岗培训期由各个支行负责人、业务主管或授权具备一定传授能力的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新员工进行指导和培训。
(二)实行“导师制”,一对一跟踪培训
新员工分配到网点后,各支行为新员工配备导师,一对一跟踪辅导培训,主要是辅导新员工熟悉柜面业务操作流程、掌辑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指引未来发展的方向。导师帮助新员工确立培训目标,为了达成此目标,制定3~12个月的学习计划,在培训期间帮助员工完成这一目标。导师月末要向支行和人力资源部汇报辅导新员工的业务技能测试成绩和工作中的现实表现。为了使导师作用能更好发挥,激励导师不断提升辅导效果和辅导水平,人力资源部和各支行要对导师进行考核,按年度评定出优秀导师,获得优秀导师称号的可以作为年度评先评优、岗位竞聘、内部培训师选拔的依据。
(三)推广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
作为90后的新员工,对计算机操作和网络运用娴熟,可以通过多媒体或网络教学,便于新员工进一步熟悉业务细节,不断强化专业知识,尽快完成实现职场人的转变。一是将新员工应掌握的柜面知识上传至OA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平台,营造学习氛围;二是增加业务系统模拟环境下的席位数量和功能;三是适时推进e-learning系统建设,相对于传统面授形式,e-learning扩大了培训覆盖面,使每个员工都能得到培训机会;员工可随时随地学习,按照工作日程有效安排学习时间;可节省师资、场地、差旅费等大量费用及人力;可将公司内部课程在网络上实现迅速复制和推广;能够实现在线培训需求调查、学习及测试、培训评估、激励等相关功能,构建企业的网上大学。因分支机构及营业网点分布地域广、集中培训难度较大,培训方式需要更新,培训课程体系及资源亟需完善,很适合引进e-learning项目。
(四)着力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新招聘员工多为90后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毕业生,对工作期望较高。进入银行工作后才知道,银行是从一点一滴的基层柜台做起的,头顶监控设备实时监督,工作内容枯燥单一,还要面临各种操作风险,例如账务或现金的差错等。如果在同一个岗位,尤其是柜员岗做满一年,新员工就容易开始迷茫,失去目标,感觉对未来职业生涯失去掌控力。大多数农商银行对新员工的培训更多的是在业务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对企业文化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培养有所缺失,而往往对企业文化概念的建立和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培养员工归属感的最佳途径。
(五)加强内训师队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一是扩大内训师基础及来源。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内训师的人员构成还比较单一、基础还比较薄弱,下一步工作中要把中层管理人员、各类资深专业技术骨干、热爱培训的员工等纳入内训师发展对象,进而扩大内训师基础及来源。相对于外部培训师,内训师授课更贴近公司实际、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效果更具可持续性。新员工培训要充分使用内部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成效。
二是做好内训课程的审核工作。在培训项目的执行中,培训师资及课程的甄选及审核是一项不能忽略的核心工作,必须要认真做好。在确定内训师授课课题后,培训组织者要督促内训师编制相应的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审核。尤其是对于内训师首次授课的课程,要督促其提前做好课程开发、试讲和准备工作,杜绝仓促上阵。
三是做好内训师的培养及激励工作。内训师培养及激励事关内训师授课的积极性及投入度,农村商业银行可结合实际,采取各种培养及激励方式,包括提供学习及外训机会、提供课程及案例开发的资源支持、评选优秀内训师并给予奖励、对优秀内训师给予大力宣传、列为学习榜样等。要根据《内训师管理办法》,对本单位内训师进行年度评价,评价结果与内训师等级评定及是否续聘挂钩。
四是逐步推动新员工岗前培训课程体系建设,不断建立健全新员工岗前培训课程库、案例库等,力争逐步达到标准化课程的水平,促进内部培训资源最大化、内部知识管理与传承。
(六)加强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项复杂的工作,新员工培训可以借助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评估模式,进行知识层面、行动层面、反应层面、结果层面的评估,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业务领域采用适合的评估方法。不断完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如下图所示。
(七)优化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
农村商业银行新员工培训应通过理论学习、技能练习、心态转变、职业引、岗位培训五个方面不断完善新员工培训体系建设,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