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2016-07-15蔡俊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探究思维

蔡俊

[摘 要] 本文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在建构主义的观点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数学教学目标出发,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意义和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依据,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问题导学的策略.

[关键词] 问题导学;探究;思维

课堂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主阵地,如何把握好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对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数学课堂上实施问题导学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法,从而促使学生快速掌握教材知识,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意义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按照要求将教学内容实现问题层次化、知识问题化,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教学方法. 传统数学课堂中会对学生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 此外,这些问题零散地出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无法成为课堂的中心. 而问题导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将问题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真正主动地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原则,促进学生一步步实现深入思考,在一问一答的环节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些线索,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从而扫清学生心智思维的障碍,在课堂中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指导,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模式的依据

问题导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形成的. 所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具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强调探究学习和情境教学,通过设置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和探究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或者将教学活动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之上,使学生在真实任务的情境中,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此外,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也为问题导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奥苏贝尔按照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识的关系,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的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也就是说,在问题导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逻辑性的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他们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从而将知识体系联系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问题导学的策略

(一)巧妙设置问题,引入新课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内容,但由于学生对于新内容的接受度较差,尤其在学习一些与前面内容毫无关系的新知识时,更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自信,无法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对此,通过设置一些与前面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引入新课教学,实现新知识与已学知识的良好衔接,促使学生由熟知到陌生的逐渐转变,更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同时注意在问题涉及的过程中遵循多样性的规律,必须做到问题内容的多样化、问题形式的多样化.

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函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设置一些关于集合的问题,集合是必修1先学的知识点,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对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数x,都有集合B中的唯一的数与之相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便成为集合A到B的函数. 对于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其中掺杂着刚学过的集合知识,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进而逐步地认识到函数的概念,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二)充分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对于问题导学设计,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考虑如何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对策进行解决.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地展示教材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完成课堂教学. 此外,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中的问题展示时,必须做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问题的内涵,从而进行有效的思考,以实现教育目标.

比如在讲解集合的概念时,可以设置如下场景:某大型超市在上个月新进一批薯片,品牌有乐事、可比克、上好佳、薯愿、品客、亲亲.这个月又进了一批薯片,品牌有乐事、上好佳、薯愿、亲亲、妙脆角、好友趣. 同学们想一想,哪些品牌的薯片比较好卖?这两个月一共进了哪些品牌的薯片?这两个问题一出现,学生们便展开了激烈讨论,产生了学习兴趣,迅速地融入课堂氛围中来,很容易就引导他们理解了集合中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三)鼓励质疑问题,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

对于问题导学设计,遵循系统性的规律就要求教师站在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置的个数、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组合情况,保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通过问题设置对学生形成引导,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则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知识点. 与此同时,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质疑,在学生获得解答后,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比如在进行《任意角》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0°、180°角的概念,接着举例说明生活中出现的超过此范围的角,比如体操运动员后空翻转体720°等,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在初中所学的角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问题的根本,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概念和认识,强化学生主动认知的能力. 在完成学习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问题设置提出质疑,如有些学生会提出是否所有的角都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来呢?对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任意选择一个角,并在坐标系中作出,最终证明任意角都可以在坐标系中作出.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给予了学生质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消除内心的疑问,同时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从而在实现答疑解惑的基础上促进自身对于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善于归纳问题,实现举一反三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进行问题导学,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中引入问题导学,有利于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进而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而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对所提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掌握相应的规律,在遇到其他类似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函数零点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引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函数的零点是什么?函数的零点指的是一个点吗?第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零点有关系吗?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存在关系吗?其次根据课本中的定理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满足定理中的x0条件唯一吗?若不唯一,有几个零点?如果函数y=f(x)对于实数m,n,存在x0∈(m,n),使得f(x0)=0,那么有f(m)·f(n)<0吗?试举例说明.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关于函数零点学习的关键知识点,并将其应用于后续二次函数及其他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在保证现有学习效果的基础上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学压力,真正地对学生实现授之以渔,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堂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倡导问题导学式的教学方法,以教材为基础,进行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高中数学教育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