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及发展对策探讨

2016-07-15王万龙

大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电气化农业对策

王万龙

(黑龙江东电电力工程设备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分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20)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及发展对策探讨

王万龙

(黑龙江东电电力工程设备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分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20)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农村各方面建设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就包括农村电力系统,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就是在该环境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本文通过对该专业的建设现状以及发展对策研究,提高该方面人才培养的质量。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建设发展;对策探析

农村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包括自动化系统知识、网络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现代控制知识、电力工程知识以及电网运行知识等,由于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知识框架复杂,知识体系不统一,建设难度也就相应的提升,加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的研究实践较为缺乏,致使该专业的建设不够完善存在不足,这对于进一步培养该方面人才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对于农村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对该专业进行发展对策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1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现状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通过对教师能力的改进,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来不断的完善化建设,主要目的是让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化,促进农村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人才的培养,通过全能型人才对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深入研究来实际的发展推动农业往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的发展效率以及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而缩短城乡经济差距,对于我国的平衡发展有间接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导致建设的进展缓慢以及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为控制这一问题的发展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及探究。

1.1 师资力量薄弱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在实际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就是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存在该专业的开设数量多于专业教师数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对于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专业教师的要求高,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当前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的应用方向以及应用现状,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以及知识体系,全面掌握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以及相关信息变化,对于新研究出来的技术及时了解,同时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现今该专业教师达到这些要求的人数较为稀少,直接导致该专业的现代化建设以及教学质量提高建设较为难以开展进行,还有一个原因是教师没有很好的预见该专业的发展前景,主攻该专业的教师人数较为有限[1]。

1.2 课程开设杂乱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个严重现象不同大学开设的课程差距大,存在随意性,这一现象导致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质量不一致,建设进展不一致以及教学质量人才培养不一致,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不平衡建设直接造成该专业人才的分布不均一,使得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出现相对的差距,对于农村的统一化建设发展较为不利,对于协调我国的各地区发展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课程开设的杂乱性体现在各大学开设课程依据国外成功的例子,选取相类似的教材,选取相类似的课程,每个大学选取的参考成功例子不同,进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出现。

1.3 设备条件落后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建设过程中导致人才培养进展不顺利的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的相应设备落后以及实践条件落后,具体体现及时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在实际接触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实用型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建设过程中,没有重视相关实验室的建设以及重视进行实地考察的建设,导致学生约束于课堂,仅限于教材理论,无法将这些知识进行应用,无法深入理解这些知识,无法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发展研究

2.1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加强建设完善化建设的首要对策就是进行师资力量的培养,具体培养对策就是对在校的该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需要阶段性进行,第一阶段就是进行纯理论化的培训,理论知识包含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全部知识,以及农村发展的现状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发展的具体进程,第二阶段就是进行实践培训,首先进行相关原理的勘察以及相关设备的实际操作,将培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利用,再进行农村的实地实践,加强教师的经验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三阶段就是对新技术以及新知识进行随时的信息提供[2]。

2.2 课程开设限定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随着现代对于农业建设的重视程度的增加以及该方面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大而快速发展起来,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我国逐渐把握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发展方向,即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工作去向进行实地研究,根据这些地区的具体环境,具体发展需求以及经济状况等进行相应的分析,获取关键性的因素,进行课程的编改以及进行课程内容的补充,确保课程教学的一致性以及课程教学的全面性,进而控制人才的素质偏差性,缩减各地区农业的发展差距。

2.3 加强环境建设以及实践条件建设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学校能够提供的条件以及实践机会,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的改进为通过对学校的关系以及经济水平的分析进行不同规格的实验室建设,但是需要保证其中涵盖最为基础的相关设备以及原理展示,在通过对周边的农村的调查进行实践地点的选择,增加学生累积经验的机会[3]。

3 结束语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及发展是现今农业发展过程中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之一,需根据存在的抑制发展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确定发展对策的提出方向。

[1]许丽佳,康志亮,刘明丹,等.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机化,2010(6):106~108,112.

[2]牛国玲,韩涛,陈思羽,等.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7):86~87.

[3]许丽佳,陈松柏,康志亮,等.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新模式的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3):114~116,119.

S24

A

1004-7344(2016)09-0057-01

2016-3-10

猜你喜欢

电气化农业对策
《农村电气化》《农电管理》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约稿(征稿)函
诊错因 知对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云南:广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 运能大幅提升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