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猪囊尾蚴病防治效果调查
2016-07-15袁志芸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共和813000
袁志芸(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 青海 共和 813000)
贵德县猪囊尾蚴病防治效果调查
袁志芸(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 青海 共和 813000)
本文采用走访农户和屠宰户、临床检查、检疫检验、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对贵德县浅山、川水、脑山不同地区猪囊尾蚴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猪囊尾蚴病的感染率0.05%,与2011年的0.11%相比显著下降,采取的综合防制措施科学、有效,宜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猪囊尾蚴病,群众俗称“囊虫猪"或“米虫猪”,病原体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猪囊尾蚴Cyscicercus cellulosae),可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它组织器官内,也可寄生于人体,大量寄生可使肌肉不能食用而销毁,人误食含有猪囊尾蚴的肉品,可发生绦虫病,因寄生的组织器官不同可引起失明、急性脑炎、呼吸困难、皮肤结节等病症,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据资料记载:1989年本县三河地区猪囊尾蚴病感染率为6.4%,1995年河西镇猪囊尾蚴病感染率为11.50%。为此,当地采取“科普宣传、重点人群驱虫、改厕改圈"等综合性防制措施防控猪囊尾蚴病,经过二十多年的防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于2011~2015年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基本概况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全县辖5乡3镇,共有119个村,总面积3703km2,有汉、藏、回、土等15个民族,总户数23276户,其中农牧业户17586户。总人口94290人,其中农牧业人78749人。根据自然条件可为川水、浅山、脑山地区,主产小麦、豌豆、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饲料来源充足,适宜发展养猪业,、经济条件差,饲养方式落后。几年前脑山地区的80%农户人畜同圈,浅山50%农户人畜同圈,川水地区30%的农户人畜同圈,猪极易吃到人粪,并且都有吃猪“囊虫肉“的习惯,这样极易发生猪囊尾蚴病和人绦虫病。随着贵德县养猪业迅速发展,2015全县生猪饲养量达4.3万头,年末存栏达1.9万头,经济收入达0.36亿元,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2 调查方法
(1)人、猪分圈调查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浅、川、脑不同地区各10个行政村,每村抽查100户养猪户,对人、猪分圈情况进行调查。(2)选择浅、川、脑不同地区各10个行政村,每村抽查100户养猪户和屠宰户,对猪囊尾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3)对上述养殖户屠宰的猪胴体和市场交易中猪胴体进行检验,计算出感染率。(4)采用血清学诊断法进行检测,计算出感染率。
3 调查结果
(1)选择的河西镇上刘屯村、河东乡王屯村等10个行政村1000户养猪户进行人猪分圈的情况调查,建圈数达99.0%,养猪户实现了人有厕所、猪有圈,详见表1。(2)逐年对上述10行政村的1.000户养殖的9.106头生猪进行临床诊断,猪囊虫的感染率逐年下降,2013年后为0,详见表2。(3)2011~2015年对上述10个行政村的1000户养殖户自宰的1117头猪和市场出售的14422头猪胴体进行检疫,猪囊虫的感染率为零。(4)据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统计,贵德县自2010年来未检测猪囊尾蚴病。(5)2011~2015年共采集猪血样500份,送共和国家测报站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表1 养猪户猪圈统计表
表2 猪囊尾蚴病临床诊断结果统计
4 结果分析
(1)调查结果显示,贵德县猪囊尾蚴病在川本、浅山地区已不再发病,脑山地区感染率从2011年的0.16%下降为2013年后为零,防治效果显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2)调查结果显示,共贵德县采取“科普宣传、重点人群驱虫、改厕改圈”等综合防制措施取得实效,该措施科学、简单、使用、宜推广。(3)为了有效控制和消灭猪囊虫病,要继续做好猪圈修建工作,做好重点地区人绦虫病的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粪便无害化处理;养猪规模户实现自繁自养,圈喂圈养,避免猪吃到人粪;加强检疫,对检出的猪囊尾蚴病胴体必须无害化处理,力争在数年内消灭猪囊尾蚴病,提高养猪效益和保障人体健康。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733(2016)04-0042-01
收稿日期:(201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