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2016-07-15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张军容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张军容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张军容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导产业评价指标选择和主导产业评价方法等理论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后续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的思路。
主导产业 选择基准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主导产业是指产业发展速度快,技术性强,与其他产业有关联作用,对整个经济增长起着主要推动力的产业。我们知道,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拥有的生产要素不一样,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样,面对的市场环境不一样等,这就使得每个地方都无法保证各种产业均衡发展,需要根据自身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本地的主导产业。目前对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主导产业评价指标选择、主导产业评价方法等内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有些学者认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应该遵循一定的基准,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选择基准。
1.1国外部分学者的观点
1957年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产业结构与投资分配》中提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两个基本准则——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收入弹性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变化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市场容量大,这类产品所属的产业也应该是区域的主导产业。生产率上升率基准指的是由于每个产业技术水平进步快慢不一样,生产率上升速率不一样,区域应该选择那些技术进步快、生产率上升率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1958 年美国经济学家艾伯特·O·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产业关联度基准,产业关联度即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的方向和大小程度,主要通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主导产业应选择产业链较长,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这样才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1998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提出了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扩散效应主要指的是前瞻效应、回顾效应、旁侧效应。主导产业应选择具有较强扩散效应的产业,将自身的产业优势辐射到其他的产业,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1.2国内部分学者的观点
国内大部分学者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区域经济本身的特点,提出不同的选择基准。
1992年周振华在 《产业结构优化论》提出了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弹性基准,瓶颈效益基准。增长后劲基准是指主导产业的选择不应仅从产业的生产率上升幅度高作为选择,而应选择对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短缺替代弹性基准是指在经济出现短缺的情况下,要重点发展那些替代弹性比较小的产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瓶颈效应基准指的是要关注产业关联中瓶颈效应大的产业,防止因为瓶颈效应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1998年何景明、卢旭在《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探讨》中提出了四个基准:市场需求基准,即要选择目前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未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的产业;产业关联度基准,同伯特·O·赫希曼的观点一致;资源有效基准即要选择最能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避免资源劣势,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产业;经济利益比较基准即要选择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使它们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上升。
2003年郭克莎在《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中提出了六个基准:增长潜力大的产业、就业功能强的产业、带动效应大的产业、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技术密集度大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性强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1999年王稼琼、李卫东在《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与方法再分析》中提出七个基准:其中吸纳劳动能力基准、可持续发展基准、产业之间的带动基准、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力基准、技术创新与进步基准与郭克莎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他们还增加了动态比较综合优势基准,也就是选出符合社会需求、能取得地区相对比较利益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世界市场竞争力基准,即是选出在国际市场上能够进行资源的整合,获得最大的利润产业。
1994年王宏伟、朱德威在《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模糊优选模型方法》中提出九基准说:在王稼琼、李卫东提出的七个基准基础上,还增加了外贸原则、环境效益作为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准则。外贸原则指的是产业出口规模和出口依存度;环境效益指的是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值产品而排放的污染废弃物数量。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者对于主导产业选择还是基于整个宏观经济考虑的,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应该从区域的层面选择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既要符合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又要达到政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例如,如果政府的发展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那种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又具有节能环保的产业将会是主导产业。
2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选择研究
在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研究者们研究的角度和视域不同,建立了各自的评价指标体系。
2003年刘克利、彭水军、陈富华在《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中提出构建三个指标体系,即主导产业特征评价,包括技术要素相对密度、规模效应系数、产业关联度、感应度系数、需求收入弹性;主导产业领域内区域比较优势评价,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区域经济背景评价,包括就业吸纳率等指标来设计主导产业指标体系。
2004年张魁伟在《区域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提出构建七个指标体系,即动态上的区域比较优势、需求收入弹性要高、生产率上升要高、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要大、生产要素的相对集约性要强、产业的就业容量要大、可持续发展要强的要求。
2010年张金珍、张敏新在《海洋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综述》中指出区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包括整体性、客观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2013年赵惠、李红兵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及在安徽省的实证研究》中指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应包括三个指标:经济效益指标、比较优势指标、比较劳动生产率。
通过对前面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不管选择怎样的指标体系去评价,都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全局性。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因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设计指标时要能全面反映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内在要求,各指标之间又相互关联,要能够反映各区域主导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区别性。
第二,可量性。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可以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定量指标的确定,做到有资料来源,有数据可查,这样才能提高选择的科学性,减少因为主观因素影响产生对选择结果的偏差。
第三,可行性。主导产业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的量化性,还要考虑指标的可比较性,必须真实地反映主导产业的优势。
3 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
3.1主导产业选择定性研究方法
根据文献资料检索,仅从定性的方法来选择主导产业的比较少,大多数学者都是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前期学者们的研究来看,主导产业定性选择应侧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2006年黎雪林、孙东川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主导产业评选体系研究》中提出了主导产业定性选择应考虑该区域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现实或潜在供给量、该区域需求结构的现实状况及其变动趋势、该区域当前的工业化发展程度以及产业结构层次、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因素。
2008年唐拥军、刘文芳在《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判别和主导产业选择》中提出了主导产业定性选择应考虑区域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也是不一样的。在前工业化时期,应以农业为主;在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主;在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低度加工型工业为主;在工业化后期,以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在后工业化时期,以信息产业为主。
2016年张政在《宿州市主导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中提出了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性。政府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区域特点、产业发展前景和各种资源利用等情况,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着力推动主导产业发展。
3.2主导产业选择定量研究方法
随着经济学逐步朝数理经济发展,很多学者在选择主导产业逐步朝定量方向发展。早期的定量研究有产业产值、产业销售总收入、年平均职工人数、产业市场份额、感应度系数(前向关联度)、影响力系数(后向关联度)、需求收入弹性、产业增长率、劳动力综合就业系数、劳动生产率、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等。
目前国内主导产业选择常用的方法是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2014年陈俊宇、刘芳清在《层次分析法在湖南武陵山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应用》中主要采用了层次分析法;2014年吴开、王旭斌、何尾在《江西战略性工业主导产业研究——基于十大工业产业的实证分析》中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2007年唐琼艳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中主要采用了灰色系统分析法;张军以、苏维词在《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中主要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还有很多其他的学者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实不管是采用哪种综合评价法,其关键点是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权重的赋予。
4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前期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思路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前期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由于各种因素,研究还存在着一些欠缺,为了使后面的研究更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研究的思路。
(1)保持数据的完整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前期有些研究由于统计数据统计口径不一样,还有统计数据不完整或者数据不充足,导致在进行定量分析时,不能表现出主导产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最终可能出现选择主导产业结果可靠性不强。建议后续研究在数据选择上要保持数据的完整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至少选用最近连续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数据要保证来源于官方发布的数据,才能保证研究的可靠性。
(2)构建完善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虽然目前主导产业评价方法很多,但是有些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评价指标很多也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选择,每个指标的权重更是难以衡量,这些都会导致同一地区、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不一致的。建议后续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性和系统性上,构建比较完善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3)区域主导产业理论还缺乏深入研究。目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通常都是直接采用国家主导产业选择理论,而没有考虑不同产业、不同经济区域特点。建议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区域经济理论,结合区域经济本身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等来选择主导产业。
[1] 何景明,卢旭.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2] 郭克莎.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3(2).
[3] 王宏伟,朱德威.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模糊优选模型方法[J].经济地理,1994(3).
F127
A
2096-0298(2016)11(b)-113-02
张军容(1977-),女,汉族,湖北天门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和高职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