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财务风险防控探析
2016-07-15湖北省地方税务局徐跃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 徐跃
行政单位财务风险防控探析
湖北省地方税务局 徐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打造廉洁政府、法治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规范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法规制度,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环节,从防控财务风险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的管理水平。
行政单位 财务风险 分析 对策
1 行政单位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研究源于国外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损失及收益不确定性的研究,以期减少损失,使结果可控。我国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的引入和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向德伟等(1994)曾对财务风险做过较为完整的论述,其认为财务风险(企业)是经济风险的微观体现,表现为经营环境和经营决策、管理等主客观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不确定。行政单位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设立和运转的目的与企业迥异。随着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政府财政危机的频繁出现,濒临破产边缘,给我国强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敲响了警钟,逐渐引起了我国政府和部分学者对政府部门财政(或财务)风险控制的关注。魏长升等(2013)认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利用有限的财务资源,最大限度地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用最大化”,“由于行政单位收支均按照预算及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因此行政单位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预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和预算资金收缴等方面,其中以预算管理风险为核心。”盛建英(2005)指出,行政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具有四个层次的目的,即提供财务信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遏制官员腐败、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综上,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在于有限财政资源的投入是否有效地保障了行政单位日常运行和职能发挥,主要包括财务收支是否规范、行政运行成本是否合理。
2 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分析
2.1部门预算管理风险
科学编制部门预算是预算顺利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对预算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受财权、事权不统一体制影响,行政单位存在预算编制质量不高,执行中超预算、短预算和自行随意调整的现象,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收支状况和预算绩效的风险。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严肃性不够强。部分地区财力不足,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不符,对应的经费支出也就容易脱离预算安排。现有经费预算标准不规范,很多项目的时效性、可操作性、规范性、实用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对于办公经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有的标准出台较早,与现实情况脱节,难以实施。二是部门预算执行刚性不强。一些单位仅遵循养人、办事为原则,简单对收入支出在预算编排时进行列示,没有真正挖掘并发挥预算编制的意义,考虑预算执行绩效;由于预算执行时间与会计核算财年时间不一致,每年一季度末人大批复预算后才能执行项目预算,四季度中旬要求基本执行完毕,当中涉及项目论证、政府采购等系列环节,导致实际项目执行时间短,严重影响预算执行效率。
2.2经费支出风险
经费支出管理是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贯穿了日常会计工作始终,从机关日常运行,到业务、基建等专项工作,均需要经费支撑。经费支出管理上的风险主要是合规性风险,具体表现为:支出无审批手续及明细附件,票据使用不规范,大量手工票据填写不完整、未盖章、单联填开、涂改,部分地方出现少量假发票等,少数支出使用白条入账,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不符等。主要原因是会计人员财经法规制度掌握不够,审核把关不严,岗责未落实到位;对单位全员的财经法规制度宣传不到位,廉洁意识不强。
2.3政府采购风险
政府采购项是项目预算执行的必要过程,是经费支出的前提程序,包括采购决策、供应商选择、成本控制、后续管理等内容。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公开选择项目执行的最佳供应商,一般需要同时考虑供货(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以及供应商的能力和信用。政府采购风险主要包括:一是采购意向的合理性不充分,采购文件制作不合理、不科学,片面突出“低价中标”,导致所采标的质量低下,或片面注重程序流程的“无过”,忽视了质优价低的“有功”,背离政府采购的设置初衷;二是采购流程执行的规范性不强,政府采购信息发布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不足,刻意设置不合理的准入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具体评标、定标程序不规范、人为因素过重,影响了政府活动的客观公正性。
2.4资产管理风险
资产是行政单位历年预算执行后沉淀累积形成的静态结果,价值总量较大,时间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资产管理风险主要包括:一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国有资产产权意识淡薄,家底不清、产权不明、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资产购置后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实物保管责任不明,未进行台账登记或(定期不定期的)清查盘点等;二是资产的使用效益低,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三是资产处置不规范,资产处置未严格按照权限上报,或履行公开拍卖、集体讨论等处理程序,处置后也无任何信息公示。
3 行政单位财务风险防控主要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打造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均要充分认识行政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从反腐治标、制度建设的角度,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切实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3.1明确公共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理财原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一切财务活动都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二是勤俭节约原则。依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将勤俭节约的措施落实到资金筹集、使用和分配的每一个环节,使国家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量入为出原则。要尊重客观规律,从财政经济的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财力能力,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四是绩效效益原则。力求以尽可能少的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果,以尽可能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产品。五是责任落实原则。加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严格岗位责任制,合理确定各部门、各人员的职权和责任,加强内部财务监督,用制度固化工作流程,理顺财务运行机制。
3.2对照财务风险各环节构建预警防线
应从预算编制入手,实现预算编制、经费支出、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各环节联动联控,分层查找风险、分类归纳风险、分级评估风险、分类控制风险。一是围绕经费收入流程,对预算拨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二是围绕经费支出流程,对经费支出的支岗责设置、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付款凭证及其附件的审核、报销业务流程、经费支出的核算和归档等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三是围绕资产管理流程,对资产日常管理、资产处置(资产处置的程序和权限、资产报废请求的提出与审批、处置,大宗资产的变卖委托评估),资产管理监督(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四是围绕政府采购流程,对采购、定价、验收、付款等环节存在的风险进行归纳。
3.3建立健全监督防范体系
严格监督是保证制度规定落实的前提,防止“破窗”效应的关键。借助“示权”、“控权”、“追责”等手段,便能对财务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一是公开示权。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对财务管理权力、责任、流程、制度、风险等实行“全面公开”。二是监督控权。对财务管理行政行为、制度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对大额度资金使用、财务收支、报销、审核、借款等方面实行不间断监督检查,确保依法合规。三是追责制权。加强对财务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对各地财务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落实情况、预算编制和执行、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工作进行考核,重点解决财务制度不落实、重花钱轻管理、预算执行意识淡,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1] 魏长升,孙蔷.多预算管理级次的行政部门财务风险组合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3(3).
[2] 崔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3).
[3] 王世成,崔孟修.新形势下推进政府财务管理法治化之见[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5(3).
F810.6
A
2096-0298(2016)11(b)-091-02
徐跃(1982-),男,浙江人,会计师,政府会计与财务管理,管理学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主要从事行政单位财务监督与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