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6-07-15王者静
王者静
摘 要: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现在初中生的计算能力很差,亟待提高。我认为可通过牢记法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给学生巧妙的计算方法、引入竞争机制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数学;计算能力;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2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32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在教学中我却发现,我们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主要体现在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的准确率低两个方面。造成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四点:1.运算法则不熟练。法则不熟练又可以分两种情况:背得不熟:背得很熟却不会运用。2.没掌握巧妙的算法。3.“懒”。懒得动笔,懒得用脑。有的学生一看到数字就头疼,干脆选用省时又省脑的计算器、电脑等工具,一旦让他们抛开这些工具,他们便不知从哪开始算,如何计算。4.马虎。主要体现在:抄题抄错的,计算过程中丢符号的,算错数的。学生的计算能力亟待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解决:
一、牢记法则,熟练运用
要想让学生把计算题做对,理解记忆法则是基础。一个不会背法则的学生是绝对做不对相应的计算题的,而只会死记硬背,不理解意思的学生同样也做不对。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在讲有理数加法的时候,在计算“-13-9”这个简单的有理数加法时,学生能做出-22,22,-4,4等好几个结果。根据一些成绩优秀学生的经验,要想准确、快速地进行数学计算,除了牢记法则之外,就是多做相对应知识点的题,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捷径可走。
二、创设情境,计算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抽象的数字“活”起来
抽象枯燥的数字再与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这些符号混合到一起,使平时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更是反感,一看一串式子就不想做了,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更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比如,在学勾股定理,我让学生量教室门的高与宽,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多少米以内的木棒能通过门口;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有一个女儿,我今年40岁,我现在的年龄比我女儿年龄的5倍还大5岁,你们猜猜她今年多大了?”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让抽象的数字“活”起来,数字变得有感情了,计算也就不那么难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计算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抓住这个有利条件,适时联系实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良好的计算习惯。每次的作业或测验后的试卷分析中,我要求学生做下面两件事:统计由于计算错误而失的分数和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过统计及对出错原因的分析,让学生发现哪些计算题是由于马虎,字迹潦草,不检验等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把一些计算正确率一直较高的学生的作业本、试卷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计算正确率低的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从而产生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2.认真对待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分析完错题之后,我要求学生把每次作业或测试中做错的题目和考试或课外练习中遇到的一些自己不会做的题目都记在错题本上。做错的题目不仅记录错误的解题过程,而且在旁边写出出错的原因及今后改正的措施,并加以订正,目的是使学生对错误加深印象,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不会做的计算题,肯定是法则掌握不牢,教师或同学给讲会了,弄明白了,也要记在错题本上,在平时复习时重点看曾经出错的题和不会做的题,针对解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再进行认真分析,弄清原因,脑海里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能避免出现做题一错再错的现象。实践证明,对于积极上进的学生是非常实用的。
四、教给学生巧妙的计算方法。
巧妙的计算方法能减少计算量,使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率。巧算包括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以及专家或同行在平时的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其他的巧妙的算法。
1.加一法——头相同,个位相加之和等于10。
公式:一个头加“1”后,头×头;尾×尾,连起来。
例:62×68=4216
解:(6+1)×6=42 2×8=16 连起来得4216。
2.加尾数法——尾相同,十位相加等于10。
公式:头×头加一个尾;尾×尾,连起来。
例:26×86=2236
解:2×8+6=22 6×6=36 连起来得2236。
五、引入竞争机制,训练学生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
人都有好斗的天性,即使是尚未长大成人的初中生也不例外。他们常常会为自己在竞争中取胜而自豪,同时也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而奋力拼搏,竞争能激励上进。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组织抢答竞赛,如“数与式”的运算,“一元二次方程、根式方程、不等式方程的解法”等内容都可以组织竞赛。或者运用电脑计时器,看谁能在教师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两种方法使课堂气氛时而紧张时而活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训练学生准确迅速的计算能力。
有一点需要说明,这种活动的环节不宜太长,更不能贯穿整节课,我认为15分钟左右足够了。因为我们每节课都要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活动太长,一方面不利于下面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使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一直跟不上,对计算失去兴趣。适度的放松既给计算慢的学生一个调整、完善的机会,也能使计算快的学生缓解一下紧张的神经。这时,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计算能力差的学生,他们在计算中永远都难以取胜,此时可引导学生与自己竞争,当学生看到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对的题越来越多时,会更有信心地进行数学计算,从而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数学教师引导学生随时随处、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抛开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勤动手、勤动脑,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计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相信,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有显著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