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6-07-15谭兴国
谭兴国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教学强调要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成长更为关键,特别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就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举措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9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27
创造性思维是个体独立的获得新发现和新认识,产生新概念、新思路、新构想、新假设、新方法、新理论的思维过程。它能打破思维定势能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这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理念。高中地理课又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是因为它非常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这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因此,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一直以传授知识作为学校教学的目标,教师和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中,过分重视教师的讲授而忽略了最终教育的效果还是由学生呈现,这就导致了学习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变通,学生实际能力得不到综合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压抑、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创造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导到求知欲上来,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重视从兴趣角度出发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会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内部动力。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形式
(一)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散性思维。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能够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如讲到“大气辐射”这一内容时,这部分知识和学生初中学过的黄赤交角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黄赤交角发生变化,变大或变小,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 针对一个假设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思考,将所学的相关知识密切地联系起来,尤其是学生相对薄弱的初中知识,这样不仅起到了复习的作用,而且也锻炼了学生思维,学会发散性地思考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设置矛盾情景,引起学生认识上的争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也可运用“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变通和独特性。特别是中学新编的地理教材中引入了一些地理学界有争议的问题,如:“工程建筑方面关于筑建江河大坝的利弊?”“全球气温的普遍升高都是由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的吗?”启发学生思考。
(二)收敛思维的培养
收敛思维又称聚合思维、辐合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系列中去,从所接受到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形态,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并归纳、总结出问题的要点,在进行分类时,把握好标准。
(三)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地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设计教学过程,提出打破思维定势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启发学生从新角度、相反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和探索,这对提高学生的变通、求异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三、拓展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是学生求知的需要,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巧妙性的问题,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情况。据教材同学很容易得出这里降水丰沛,属于湿润地区。 教师可引导质疑:从气压带、风带的模式图来看,该地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应干燥少雨,降水怎么那么丰沛呢?学生感到很是疑惑,摸不着头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思考,从我国的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及季风环流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思维也开始发散,纷纷发表意见。这样在教学中联系教学内容,设疑布奇,步步引申 ,以一问、再问、追问的形式巧妙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想象,活跃学生思维,打破思维定势。
总之,只要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