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之我见

2016-07-15张君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创新初中语文

张君

摘 要: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内在客观需要,是发展的唯一路径,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化的必然选择。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创新教育的绝好素材。

关键词:创新;初中语文;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9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63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一、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创新意识

教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在创新意识的引领下教师不断改革语文学科的教法,使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创新型教法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坚决抛弃“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角色转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氛围关键所在,也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优秀的人格品位。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智地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学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查看档案、开家长会、与其他任课教师交流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三、激发学生兴趣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与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

因此,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营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上,使学生学到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次,应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四、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语文教师要采用富有激情或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冲破固有思维的桎梏,以独特的视角引领学生提出质疑并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推动学生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做贡献的兴趣和志向。

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五、启发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想像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

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的生命美和力量美。

再如,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激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学生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只有这样的土壤,学生的创新之花才能灿烂绽放。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新颖的语文问题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使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得到持续激活和强化,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创新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