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类文本教学中复述策略探究

2016-07-14徐志兰

江苏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策略选择复述

【摘要】复述是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表达和整理的过程,熔理解、记忆、积累、外化于一炉。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忽视复述课文和漠视其价值现象却广泛存在。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正确的复述策略,从对话语言、合理重组、创生表达三个层面进行复述,有助于提升学生复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复述;内涵方法;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27-03

【作者简介】徐志兰,江苏省连云港市许庄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21),一级教师,连云港市骨干教师。

苏教版教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文后就出现了“讲讲这个故事”“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一演”“复述课文”等不同要求的复述练习,此类课文共计27篇,约占小学课文总编数的10%。对于这些“故事类”文本,学生或迷恋跌宕起伏的情节,或神游于天马行空的想象,或惊叹经典传神的表达……然而,此类课文一经“寻常教学”之后,常常出现一种怪相:学生自读、未经教学时,常对故事兴趣盎然;但经阅读分析、人为解构后便觉索然无味。笔者认为,除了阅读策略不当之外,典型故事更需要累积言语、生成语感、把握“典范”,挖掘文本语用、提升言语智慧。

一、聚焦复述:情感表达与思维训练的支撑点

复述课文是在理解原文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组织语言,按一定的顺序清楚、连贯地叙述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内容的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复述目的和要求,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需而异,采用连词、提纲、看图、表演等多样复述方法,在共性训练与个性指导中进行,让学生在阅读后交流、复述、演绎,积累故事中丰厚的语言,拓展故事内容,使学生成为复述的自由人。

1.复述课文融合儿童积极参与:由简单阅读到融会贯通的展开。

学生对一篇课文或其片段进行复述,必须在认真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复述除了需要一定的记忆力、理解力支持外,还需要更多的策略支撑,对原文进行二度创造、重新整合。受功利性主义和班级授课制的影响,现行的语文教学几乎在“纯语言符号”的世界里进行“简单阅读”,趋向于知识点掌握,急功于书面考试,能力训练受到排挤。基于这种情形,更需要进行复述训练,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的“融会贯通”。

2.复述课文体现儿童能力建构:由单一能力向多重能力的推进。

对课文进行复述,是对原文内容进行浓缩和删削,去掉一般描述性语言,把主要内容重组起来。不是原文的照录,也不是原文的“传声筒”。复述的内容源于课文又高于课文,是经过分析、有选择地概括重组起来。复述课文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积累语言,而且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长期系统的复述训练,学生的理解概括、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全面推进。

3.复述课文利于三位一体融合:由表象意识向深层思维的迈进。

小学生想象丰富,好奇心强,童话、寓言、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文本更能催生儿童强烈的阅读欲望。在复述此类课文时,学生须进行文本通读、熟读。在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整体把握后,适当进行启发、点拨,给学生合作探究、复述实践、展示锻炼的机会,形成内部动机,完成知识与能力的主动建构。教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和谐融为一体,由浅层阅读向深度阅读转变,实现复述教学的最佳境界。

二、策略选择:让复述走向私人定制

(一)对话语言,筑牢复述起点

1.理解语言,提纲引领。

理解语言、建构提纲,是触及文本灵魂、正确把握文本内容的核心。理解是积累消化语言的基础,缺失理解内化的语言,是简单机械、枯燥低效的文字搬运活动。在充分理解感悟下,先引领学生编写提纲,提纲建构可以是按层次、情节列出标题串联或主线引领。在编写提纲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二次理解,更理清了课文脉络,分清了主次,把握了课文重点。学生透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给予人物正确的定位,建构深刻意象,加深对文本背后意蕴的理解。

2.内化语言,分清主次。

故事性文章都有课文主线,主线将故事情节串联起来,使故事丰满起来,而故事情节也有主次之分。分清主次标准,就是看课文各部分内容与中心的关系如何。在复述课文之前,教师应该理清文章结构、分清内容主次,删减文章叙述性语言。按照由线及面、由面及体进行复述,课文原有结构及内容就凸现出来了。如:苏教版三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沙漠旅行是课文的重点,而在文章开头小红马嘲笑小骆驼的对话只是引起下文,可以简单概述。这样的简单故事,留住内容上的梗概,抓主线,删细节,同时要注意调整删减后的语言衔接与过渡,使文章内容不能脱节,造成支离破碎。

3.细化语言,熔铸情感。

语言细化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语言积累的过程。细化的对象除了课文语言以外,还包括所蕴含的内容、情感等。缺少细化的语言便缺少情感,情感的内化就是语言的获取。有了“语言”“内容”,就好比有了血肉身躯,但还缺少思想情感,缺少经脉,要熔铸于情感使语言丰腴起来。复述,只有融入学生的个性理解和独特情感,才是真正的阅读和理解。如:苏教版四下《天鹅的故事》一课,呈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其中第四至六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特别对于老天鹅惊心动魄特写镜头的定格,老天鹅勇于牺牲的精神极大地震撼了猎人的心灵。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感受,汇入自己的情感,把老天鹅的形象升华。

(二)合理重组,找准复述结构

1.重组语言,遣词句谋布局。

调整顺序——变序性复述。课文情节环环相扣,大幅增删情节则可能弄巧成拙,使故事脱节。“顺序调整”就是将课文中叙述的顺序改变一下。这种复述,适合层次清晰且情节没有紧密关联的课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调整进行复述。

改变文体——换体性复述。变换文体是移情体验、加深理解的创造性策略,它能收到良好效果。如说明性文章,学生没有阅读兴趣,阅读后头脑里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利用文体转换的方法进行改编复述,留下语言、创生语言,给课文补白。

转换人称——体验性复述。苏教版教材中,好多课文是以第三人称的角度进行叙述,学生感觉离角色较远。将第三人称叙述转换为第一人称,能收到与“换体性”策略相同的教学效果,这种形式的复述类似于“转述”。这样的角色转换练习,学生在复述时的角色感增强、自我体验更真。

2.重组方式,量身做降难度。

从“木”到“林”:寻求复述课文的“整体之美”。复述课文,需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于刚接触复述的学生来说,“由片段到篇章”的重组方式最适合他们。这种策略,先让学生试着复述好每一个片段,再按照一定的条理把这些片段串联起来,实现从部分到整体的“整体之美”。这样的分段复述,实现了“从‘木到‘林”式的语言重组,为学生顺利复述构建合适坡度,降低学生复述整篇课文的畏难情绪。如:苏教版四下《云雀的心愿》一课,讲述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飞到沙漠上空,看见了乱砍滥伐造成的土地贫瘠;飞到大河上空,看见凶猛的洪水冲毁了村庄,心里十分难过。最后飞回森林,感受到绿树成荫,由此引出小云雀想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这篇课文的复述,可先引导学生把小云雀飞越三个地方的片段配图,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三个片段串联起来进行复述。

从“碎”到“统”:演绎复述课文的“逻辑之美”。“片段到篇章”的语言重组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易受原文叙述方式的牵制和束缚。“先布局后取篇”的语言重组方式灵活多样。这种策略,首先通过“你觉得哪些词句是关键的?”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初步建构课文的整体意象;接着以重点词语为线索,让学生展开想象,丰满词语内涵,逐渐深刻感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构思好复述的方式,根据教师所给的关键性词语来整理复述。如:苏教版五上《嫦娥奔月》一课,教师梳理出关键词:后羿射日、王母赠药、智斗逢蒙、嫦娥奔月、后羿追妻、思念期盼,紧接着按照自由复述—同桌互述—小组共述几个环节进行。将零碎的片言碎语通过自己生成的语言重组,构建课文的整体逻辑之美。

(三)创生表达,营造复述语境

1.具象化表达,链接图画。

课文插图所呈现的,往往是文章精彩的部分。为了配合学生复述,可以结合课文插图进行。对没有插图的段落,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情节为文配图。把文本转化为画面,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消化、表达的过程。依画述文、为文配画的策略,创设了一定的“画面语境”,能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获取文本要点,让“复述”和“图画”相携手,复述过程会更加直观精彩,学生的表达也会声情并茂、细腻感人。

2.场景化表达,链接表演。

语文来源于生活,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教师再现课文的场景和意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去理解课文。故事类文本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适宜表演复述。学生自编剧情,制作头饰和道具,设计动作和造型,借助自编自演的课本剧,更好把握人物语气、语调,灵活外化人物神态、心理,充分利用模拟场景和语言,去体验情节的展开、高潮的形成、心态的表露、动作的协调、情感的宣泄。最终内化语言、感悟意蕴,对文本进行“综合性复述”达到“言意双收”之效。

3.图示化表达,链接导图。

思维导图,是善用脑理念的一项重要成果。制作完成形式多样的导图,让学习精彩纷呈、充满想象,学习轻松高效、不落俗套。“思维树”的建立,能直观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关键内容的把握。绘制的过程本身就是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情境,学生就能有条理地完成课文复述,不会无话可说,或者只是课文内容单纯的搬运和堆砌。借助“思维树”,能更好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复述。如:苏教版四上《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可以抓住重要场景、关键事件,按照“无火—盗火—受罚—获救”的顺序绘制出思维导图,然后借助思维导图实现轻松、高效的复述,复述过程体现生成性、整体性、创造性。

综上所述,故事性文本具备有趣的故事性、清晰的条理性,其精妙的叙述和精当的描写更是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创生语言、提升素养的文本典范。如果说,传统常态的复述训练是圈养式,那么通过重组内化的训练境界就是放养式。通过复述,提升学生“舌尖”上的言语智慧,送给每个学生言语表达的智慧锦囊,将知识睿智地从“舌尖”转移到“指尖”,继而转移到“心灵”上,最终实现三者的自如相通,成为超越“言语经验”的“言语智慧”。

【参考文献】

[1]冷漓锦.复述课文有效教学策略 绎[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2).

[2]朱垚.有效复述的一般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1(8).

[3]黄元虎.复述课文:语文教学的应有方式[J].教学与管理,2011(26).

注:本文获2015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猜你喜欢

策略选择复述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复述策略
浅谈商业银行如何提升高端客户服务价值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民企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策略选择
借助复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薛法根老师指导学生“复述”艺术之微探
浅谈英语口语训练三部曲
重输入,轻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