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6-07-14王小芳
赵 静,谢 非,王小芳,曹 腾
(1.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江苏南京210023;3.南京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赵静1,2,谢非3,王小芳1,曹腾1
(1.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江苏南京210023;3.南京师范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是其创建特色和提升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总结了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通适性角度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使学生成为探索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谢非(1983-),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博士,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卫星导航与定位。
王小芳(198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曹腾(1991-),男,汉族,山东滕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课题项目:本文由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31515020)资助。
一、引言
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这里专业能力的重点应该是直接用于发明、开发、产品制造或工程实施、维护和服务于生产领域的能力,以及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贸易、咨询、策划等能力[1-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是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一定创新精神的本科应用型人才,使得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具备分析和解决自动化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在信息与控制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面可借鉴和学习其他高校的优质教育理念和经验,目前学院自动化专业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具备良好的基础和平台。自动化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工业过程控制与分析能力,能够掌握运用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气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通信理论、系统工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从事自动控制系统及生产过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目前,学院现已与江苏电信、移动、联通、联创科技、江苏电视台、中天科技、亿通科技、邮通建设监理、上海贝电、中通服南京网盈、交通银行扬州分行、扬杰电子等近40家企业共建了实训基地,并得到了上述企业资助的奖、助学金。专业上的优势、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以及学生本身具备的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
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是其创建特色和提升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自动化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指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融入“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为一体进一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问题,使得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能够具备分析和解决自动化领域相关问题能力,能在信息与控制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而,进一步完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便对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起到完善作用,为培养现阶段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贡献力量。这需要在培养学生的实践环节中能够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求本专业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控制网络及现场总线、网络控制系统、人工智能基础、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面向应用性类的课程,学习并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其次,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自动化领域工程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总之,使之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针对自动化相关领域进行控制系统工程设计、实施与运行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基于探索适合应用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点考虑实用性的问题,考虑到目前相当多的学生就业岗位并非和自动化专业完全相关,所以要在培养计划中适当增加与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开发相关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就业面的宽度。其主要的研究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专业定位,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理论课程突出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素质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复合的同时,专业知识与行业应用结合。制定“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得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经过学习具备分析和解决自动化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能在信息与控制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确定培养思路,制定培养计划,改革教学体系
为保证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学院需将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到专业内在的综合性,又要考虑到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学内容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层面,要求既能理论分析,又能动手操作,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三)建设实践教学环节
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力的培养,专业课中尽量配备相关的实验环节,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要适当改进,如人工智能课程中的计算智能部分应以智能算法应用为主,对于算法的基础知识、运算证明等问题可以适当简化。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点问题
只有理解其真正的内涵,了解社会对学院自动化专业办学的期望,才能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1.设置合理的应用型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需紧密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数量与质量而不断改进培养计划。
2.学生课余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探索适合应用型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有特色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重要导向,真正提高学生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实际能力,提高就业数量与质量。
五、项目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本项目的研究可以对应用型人才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制定更好的应用型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的数量与质量,将该专业办成有特色的专业。在注重自动化专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在信息学科的优势,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中突出控制与相关技术的融合,注重信息检测、处理及控制与智能技术的结合,以适应自动化领域不断发展的需要。本文从专业特色的教学出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动化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培养现阶段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崔桂梅,贾玉瑛.自动化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14-116.
[2]贺廉云.自动化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7):142-145.
[3]朱晓春,陈小虎,汪木兰,陈桂.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9):24-25.
[4]庄严,白晶,孙和平,鲁子卉.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对策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8(4):112-114.
[5]杨兆华,苏彩红,王飞.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S1):37-39.
[责任编辑赵建荣]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Reform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Majoring in Automation
ZHAO Jing1,2,XIE Fei3,WANG Xiao-fang1,CAO Teng1
(1. College of Autom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Jiangsu,210023,China;2. Tognda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Jiangsu,210023,China;3. School of Electrical & Autom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210023,China)
Abscract:The cultivation model reform of applied talents is a key link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mproving q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utomati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process,and puts forward a training model from the angle of general eligibility.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ability by the combination of“knowledge,ability and quality”and make students exploratory applied talents.
Key words:applied talents;talent cultivation;innovation consciousness;practic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03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08
作者简介:赵静(1983-),女,汉族,安徽淮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