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研究
2016-07-14周衍安
□周衍安
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研究
□周衍安
摘要:职业能力是各种心理成分的集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职业能力的层次结构分为纵向和横向两部分,不同知识形态对应着职业能力的不同阶段。比较新手和实践专家职业能力之间的实然差距发现,实践专家具有特殊的行为特征和动作特征。职业院校要从生涯观、知识观、训练观、反思实践观角度审视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并关注和研究在校生初始职业能力生成的内在逻辑规律和发展路径。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成长;实践专家;反思实践
职业能力是什么,职校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职业能力,是反思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起始问题。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能力的结构观
有学者认为,能力是进行特定活动不可或缺的本性心理特性的集合,结构观视角是从职业能力的内涵结构和能力层次来阐释职业能力的组成要素[1],职业能力的层次结构分为纵向和横向两部分,纵向层次有:基础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横向层次有: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有学者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应掌握:生存就业的基本能力、持续就业的支撑能力和职业发展的增长能力[2]。职业能力的结构观认为心理运算应该与外显行为、知识应该与实际操作行为联系起来,然而却没能阐明联系和实际进行操作的过程,没能对职业能力自身进行准确的解读。职业能力的结构观没有关注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和真实工作情境,仅仅对职业能力进行了描述,但这种描述不能展现职业能力的关键。
(二)职业能力的本质观
职业能力本质观关注职业能力是什么的问题。职业能力是各种心理成分的集合,包括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及在真实工作情景中的理解能力,与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想符合。心理成分组成职业能力的核心成分,心理要素在不同职业能力中的比例不一样,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是把各种不同的心理要素互相紧密结合,让具体工作要素与实际专业知识互相联系。这些联系的具体内容一般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然而这些联系是职业能力的焦点和关键,可以认为职业能力形成过程等同于把专业知识与工作任务要素之间联系起来。由此可以知道,职业能力的养成既离不开具体的联系内容,还必需经常在知识和工作中创立联系[3]。
(三)关键职业能力
UNESCO对关键职业能力的定义:个体获取特定领域工作需要的内容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基础职业能力,具有这种能力,选择职业时能突破所限制,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4]。各类能力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然而其中仅有部分职业能力是关键的。关键能力不属于具体专业能力,而归类于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和方法能力的高级成长阶段。关键能力超越了专业职业能力和知识范畴,对从业者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是从业者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部分。如果个体能具有关键能力并且把关键能力内化为个体自己的基本素质,就非常有可能在变化的环境(职业发展变化或劳动组织形成)里再次获得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从而能让自我的发展具有连续性[5]。
二、职业能力的发展阶段和职业成长
(一)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理论和职业成长的逻辑发展规律
本耐、德莱福斯和劳耐尔提出了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6],分析了从新手到专家的五个发展阶段,并描述了每个阶段的能力特征、能做出的行动及向上阶段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类型和学习内容(图1)。
比较新手与实践专家职业能力之间的实然差距,理清从新手成长为实践专家不可或缺的过程和条件,是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职业能力发展从个人经验开始,最后还要回归到个人经验。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专业知识只可能做为从新手发展为实践专家的预备,需要立足于个体经验来形成完善知识体系,只有如此才有希望成长为实践方面的专家。
职业院校针对在校学生开展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根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来设计和规划课程安排的序列。学习者的个人职业成长既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还包括从开始能胜任初级工作任务到后来能胜任复杂工作任务的个体职业能力成长过程,这种特殊的能力发展过程就是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的职业能力成长过程,不同的知识形态对应着不同的成长阶段。因此,应该采取科学可行的方法和有用载体,把个体从低级发展阶段科学地引入到高级复杂的阶段。
(二)实践专家的特征和本质
1.不同领域的实践专家在本领域都具备相当丰富的特别性知识。这种实践专家类型的知识有鲜明的领域独特性。对比新手,实践专家往往可以充分的利用和运用注意资源进行问题表征和开展策略性思考,也就是说能更好地进行深刻思考和实践。由此,相比新手,实践专家的比较优势在于快速和精准触及问题的关键,能更好地面对和迅速融入不一样的工作情景和工作现场。专家在解决问题中必然要使用自己总结的策略,而新手一般情况下不懂得如何使用策略。
2.实践专家的行为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实践专家的心智过程更多表现为较高自动化[7]。实践专家一般具备较高的自动化处理能力,这种能力使实践专家行为技能的比重远远超出新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实践方面的专家经常能自动选取线索来源的知觉通道,科学选取、调配、整合资源,为构建可能的假设准备较多的背景知识,自动提供信息更新和假设形成的工作平台。一般情况下,在完成线索搜集后,实践专家通常能通过线索的整合来建构问题空间,建立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和表征,并解决问题。
3.实践专家的动作特征。随着实际工作任务的复杂化和精细化,越来越多的实际操作职业能力要求工作者要快速和准确应对,这是要求较高的双重能力标准。但是,从事简单工作的一线操作人员经常会面临问题,当他们注重速度的时候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反之亦然。相比较而言,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的实践专家一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和实际需求来科学安排工作,同时能进行利弊的权衡和把握。这种高度熟练的实际操作职业能力,离不开长期练习和不断反馈,由于实际操作职业能力中还包含许多认知因素,实践专家能把心智思维能力与身体运动能力结合起来。
图1 职业成长的规律——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
三、不同视野下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成长
(一)生涯观视角
职业能力发展成长离不开长期的积累,职业能力水平的提升既离不开个体付出,又离不开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科学选择,个体的职业生涯方向的选择能深刻影响个体职业能力养成的连续性。个体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间接地影响着职业能力的发展和养成方向。从新手到实践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历程往往表现出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不可复制的特点,这是由于专业领域不尽相同,并且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在职业能力养成中,职业兴趣是个体行为的重要动力来源,兴趣和爱好也是个体在工作中持续获得学习资源并进行专业训练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选择的职业类型和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影响了个体职业能力的发展起点和发展方向。职业的价值观往往决定着个体职业发展中的追求,也就是说个体获取职业能力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相比个体的职业兴趣,个体职业价值观的塑成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也是较高程度的内在要求,个体职业价值观在塑成以后不容易改变。当职业价值观与实际工作相符的时候,个体在工作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样就为专家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二)知识观视角
知识是个体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础条件,实践专家的重要特征是在本领域有丰富的特殊性知识且知识结构良好。一般来说,工具的活动是按照技术规则来进行的,同时技术规则又是以经验知识作为基础的。因此可知,实践专家的优势在于比新手有更多的大量结构化知识。职业能力的养成和提高离不开大量有关个体成长知识和相关知识的优化,这是个体职业能力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实践专家的知识结构中同时包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分别有基于言语、身体、元认知和社会文化的。实践专家与新手最明显的不同是实践专家具备基于身体和元认知的隐性知识[8]。具备基于身体隐性知识使实践专家表现出较高的操作职业能力,具备基于元认知隐性知识使实践专家具有解决问题并且能进行认知加工的能力。个体职业能力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真正对隐性知识的熟悉和融通,这对于新手成长为实践专家是必不可少的。实践专家不仅有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实践专家能独立解决面临的问题,这种高级职业能力离不开隐性知识的积累。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应该通过强化实践技能促使学生真正初步掌握隐性知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要向本专业最新的技术领域开放、要面向企业行业和劳动力市场开放,还要面向认知科学领域开放。只有经过持续不断的实践锻炼,学生才能将内在的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并成长为高水平的实践专家。
(三)训练观视角
个体职业能力发展养成最直接最有效的因素是训练,个体要成长为实践专家离不开长期不断的训练,这就要求个体对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长期不断的钻研。新手要成长为特定领域的专家,离不开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专业训练。训练阶段是个体进行经验积累和掌握规律的关键,是从专业知识学习向专家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过渡。新手要发展成长为实践专家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但仅仅具有专业知识远远不够。新手要成长为实践专家必需进行特定的专业训练,特定的专业训练不仅能使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而且也是个体持续进步的核心要素。因为特定的专业训练可以使个体得到非常直接的经验,其他方面的学习途径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不同于常规职业能力获得,通过专门训练,专家职业能力可以持续提高。特定的专业训练一般包含各种训练部分和单元,不同训练单元和项目针对性各不相同,要实现较好的效果离不开训练单元和项目合理有效的组合。专门训练数量和质量是确保个体职业能力水平提高的基本条件,专门训练的复杂性使得个体能摆脱简单的经验积累,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四)反思实践观
反思实践是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作为从思想到行动或从行动到思想的循环往复过程,反思实践从认知加工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反思与解决问题的策略相联,离不开元认知的过程。专家借助具体行动之前的反思行为来解决问题,但理论学习不能提供这种能力。个体从新手成长为实践专家,不需要固定的反思实践模型,而是要发现影响个体自身有效反思实践的因素,促进个体自身进行反思实践。职场伙伴的互相学习是专家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通过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直接可以获得更多全新知识经验并促使个体在实践中开展更多的反思。同伴可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可能使个体拥有更大范围的思维空间,实现思路拓展。个体进行反思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问题并难以抉择,这时善于进行反思的个体往往可以把难题进行内化,实现个体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
四、职业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成长中的作用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成长指导
职业院校学生无论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个体职业能力的成长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持续学习,要参与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这些学习和训练的驱动力主要来自职业兴趣和职业爱好。现实情况显示,职教学生的生涯选择往往是盲目的,职教学生对职业的认识熟悉程度往往是非常低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今后个人职业能力的良性发展。生涯选择的盲目性,使职业院校学生不能专注于个人职业能力的提高,会严重影响职业能力发展,因此需要科学的职业指导。研究显示表明[9],个体如果具备较高他自我认识能力并熟悉自己的职业,个体就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并科学地进行职业选择,否则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很难实现和达到实践专家层面的职业能力水平。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生涯往往面临着障碍,因为学生毕业后要进入一定的组织工作场景,这些组织一般都要在宏观层面针对成员开展特定的职业生涯规划,但这种宏观生涯规划既可能利于个体职业能力发展,也有可能限制组织成员的生涯路径和职业能力养成。
实践专家职业能力的养成是漫长的过程,在学校阶段,职业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提高,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成长指导,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熟悉相关职业。从发展起点、学习资源、发展路径等角度来看,要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手段,创造利于学生职业能力持续发展的良性因素。
(二)创造有利于职业成长的真实情境
个体职业能力的成长需要个人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但学校里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与现实情境往往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和差距是个体职业能力成长发展的空间,也是职业能力成长的源泉。专业知识是专业成长的保障实践和专家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但专业知识学习不能替代训练和反思,专业知识学习是职业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好在实际情境或模拟实际情境下进行训练,这样才可能通过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的实践操作,来理会和检验专业方面的知识,进而把知识迁移转变为相关的职业能力,因此从职业能力迁移来看,职业能力养成离不开接近实际情境的专门训练和模拟训练。职业院校内部的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不能给予学生合法的身份,学生不容易真正参与到实际情境中去。职业院校毕业生一般不是真正的的实践专家,这是因为职业院校内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门训练仅仅是专家职业能力发展起始阶段比例不高的部分,校内知识学习和专门训练同时面临着规模化与效益的博弈,不同的因素从不同角度影响着职业院校中个体反思的实践。基于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往往存在校企合作的障碍,因此职业院校中的能力培养对于专家职业能力的养成,从全过程来看,是一种准备工作。
(三)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
职业院校学生应是职业能力学习的实践者,他们往往拥有鲜明个性特征,但职业院校学生普遍欠缺反思实践所必需的主体意识。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使学生具有健全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素质,为以后个体职业能力的养成提供保证。如果缺乏自我主体意识,个体就不能把知识和技术进行内化,就不能主动反思实践,学生毕业后就不能灵活应对外在世界和工作场所,难以在真实情境中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认识和评价)的构建和形成具有系统化和复杂化特点,也是学生毕业后成为实践专家的重要基础。教育部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项目,这些改革探索的重要目的是促使学徒拥有更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也同时能有利于个体自我意识的养成。
反思实践的能力往往比知识更有价值和作用。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应该学会思考,学会理解周围环境。职业院校是在校学生人格形成的前期重要场所,职业院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在校生加强自我和社会认知,促进良好自我发展素质的形成。职业院校要使学生明白,在校学习只是未来职业发展的起始,这种在校学习场景不应该仅仅是教室、课堂和实验实训中心,要让学生具备在各类情境下都能抓住机会开展自我学习和思考能力。职业院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和促使在校学生实现深度思考并逐步构建自我意识,应该让在校学生认识到职业能力发展是终身和持续的。要让学生意识到善于思考是个体职业能力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也是学校进行全方位育人的关键途径。
个体职业能力养成关注的是一个新手成长为实践专家的整个过程和相关作用要素。纵观个体职业能力的全过程,在校学生只能认作为新手,培养在校学生的初始职业能力应该是学校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以学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应该对个体职业能力养成方式和过程进行全方位关注和介入。职业院校应该关注和研究在校学生初始职业能力的内在逻辑规律和发展路径,真正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达凯.浅论现代职业教育的能力观[J].职业教育研究,2007(2):17-18.
[2]王伟.打造学生的新型职业能力[J].中国培训,2007 (4):23-24.
[3]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1):31-33.
[4]赵中建.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21世纪愿景——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5-36.
[5]吕景泉.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培养[J].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2007(3):56-57.
[6]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122-123.
[7]威肯斯,霍兰兹.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408-410.
[8]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李黎,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145-148.
[9]宋磊.专家技能的养成研究——从新手到专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125.
责任编辑刘扬军
作者简介:周衍安,男,安徽砀山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教所(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201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芬兰与台湾高等技职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比较研究”(编号:2014SJB421),主持人:周衍安;2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协同创新平台的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证研究”(编号:15YJA880059),主持人:孙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0-00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