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016-07-14吴娜
吴娜
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吴娜
总结了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八个问题,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金融财会类专业为例,提出了统筹规划实践教学体系与细致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提升专任教师综合素质、借助行业兼职教师力量及实现企业资源共享、编写工学结合实用教材与搭建网络资源学习平台、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及应用行业模拟软件、建设校内项目中心及搭建生产性实训平台、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及尝试分段式顶岗实习、完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及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成效等策略。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式;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我校一直致力于金融、会计电算化等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通过持续地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的服务知识与技能、营销知识与技能、操作知识与技能更好地适应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需求。本文就我校金融财会类专业在“三步走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层面的具体做法作一些探讨和研究,以抛砖引玉收获更多知识和经验。
一、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简介
国外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较典型的有“双元制”和“双轨制”。德国“双元制”是在国家立法支持下,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合作共建办学制度。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首先要找到相应的企业,并与其签订“职业教育合同”,企业除了为学生提供培训经费和工作实习岗位,还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一定教育水平的高级技师指导学生工作。新加坡“双轨制”是在政府的支持下,配合企业的需求,全年不间断地安排教学企业项目,促进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合作。
国内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近年有学者提出“实地实践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多媒体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岗位认知、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
顶岗实习”模2式、“基地、项目、团队”模式等。尽管提法各不相同,但是认知已趋同即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融合,要从时间上、空间上、逻辑上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二、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缺乏统筹规划、实践教学项目未能精细设计
有些院校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单一、欠完整,缺乏统筹规划。实践教学只包括实习和社会实践两个环节,而没有把其他实践性环节列入其中,学生只能在实习和社会实践中接受实践训练,实践训练的时间、空间受到了相应制约。实践教学项目未能精细设计,粗糙的实践教学项目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
2.专任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高职院校招聘专任教师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从高校招聘,应届毕业的研究生理论知识讲解十分到位,但往往缺乏行业实战经验;二是从金融会计行业招聘,行业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但往往理论知识较弱。此外,入编困难、合同工待遇较低等现实问题致使不少高校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素质容易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一定程度阻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3.行业兼职教师参与度较低
有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改革探索,组建了教学团队,但这些团队多由同专业内部的教师组成,即使有些团队名义上有行业兼职教师参与,但这些行业兼职教师较少参与实质性教学工作和课程改革建设,企业教学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4.实践教学素材缺乏、学习交流方式单一
有些高校金融财会类专业的教材内容陈旧、编写体例落后,配套的实训辅导资料匮乏。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唯一方式,网络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缺乏或者建成后未得到有效应用。
5.实训室硬件与模拟软件缺乏并存
某些高职院校金融财会类专业囿于资金问题,存在实训室建设落后、模拟实训软件缺乏,课堂仍旧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无法通过行业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训,无法满足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6.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真实业务项目操作,并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通过专业学生的教学活动把这些产品和服务推向社会。但不少高校该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未能提供一个实践平台,实践教学效果也无法及时检验和反馈。
7.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有些高校在金融财会类专业校企合作方面,未深入研究校企合作渠道,未拓展校企协同发展的功能。顶岗实习单位学生自己寻找、顶岗实习时间机械地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这种“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结束后交个实习证明和实习报告完事,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8.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实践教学包括多个环节,但受空间、环境因素影响,实践教学的评价考核可能会受到制约,例如实习和社会实践,有些学生通过关系找到单位写评语、盖章,并无实质实习内容;有些就在家里直接写社会实践总结等,学校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对整个实习和社会实践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核实。
三、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下文以我校金融财会类专业“三步走实践教学模式”为例,探讨其在实践教学模式应用层面的具体做法、阐述其如何解决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中可能遇到的上述八个问题。
1.统筹规划实践教学体系、精细设计实践教学项目
该专业群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项目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四个层级着手,做到既有宏观统筹规划又有微观精细设计。
(1)从《人才培养方案》角度确定了金融财会类专业“三步走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课程的三种类型:一是一体化课程。这些课程是仿真的实践教学。二是教学企业项目课程。这些课程进行真实工作项目训练。三是顶岗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
(2)从《课程标准》角度确定了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明确每个实践项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3)从《课程项目设计》角度,将教学任务、工作任务、活动设计、相关实践知识、思考与练习等明细化。
(4)从《单元教学设计》角度,将课程导入、课程教学的组织安排、课程小结用心设计。优秀的单元教学设计,不但让教师教学变得游刃有余,也成为新进教师学习的脚本。
2.提升专任教师综合素质
该专业群通过外出学习、现场练兵、自办培训和企业锻炼多方式提升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尤其是近年来自办了九场教学改革培训班,包括优质课程建设培训班、精品课程建设暨课堂教学规范培训班、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训班、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班、专业课程教学单元的系统化设计暨面向“十二五”的财经职业教育改革专题培训班、金融财会类专业课程改革及专业建设培训班、质量工程与专业改革培训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班、高职财经专业实践教学及校企合作培训班等。这些自办培训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
3.借助行业兼职教师力量、实现企业资源共享
为使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和符合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该专业群成立了金融财会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部来自行业一线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对市场动态和资讯比较敏感,他们的意见反映了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委员会直接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调整、参与专业教学的产学研合作,并承担了部分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教学。
4.编写工学结合实用教材、搭建网络资源学习平台
为了让教学与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不脱节,该专业群开发了一系列工学结合的项目教材。教材的内容来源于相应岗位的工作内容,将必不可少的应用理论采取了嵌入相关的工作过程的方法,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目前我校金融财会类专业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9部,教育部财政部规划教材17部。为使师生交流方式多元化及方便学生课后学习,该专业群一直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现该专业群核心课程全部建有网络课程,另有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广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
5.建设一体化实训室、应用行业模拟软件
为适应第一步实践教学“一体化课程”教学的需要,该专业群建设了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实训室、电算化会计与审计实训室等九个实训室。所有实训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具备职业氛围和便于组织教学两方面的需要,二者间相辅相成。此外,实践教学离不开行业软件的配套应用,高仿真的二十余套行业模拟软件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6.建设校内项目中心、搭建生产性实训平台
为适应第二步实践教学“教学企业项目”课程教学的需要,借鉴新加波南洋理工学院“教学企业”的模式,该专业群创建了金融项目中心、会计项目中心。例如金融项目中心,它是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金融财会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场所承担了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它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企业的产品引进校园,在学生学完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后,在课堂上聘任学生作为不同产品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安排下,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
7.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尝试分段式顶岗实习
为适应第三步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的需要,必须建立相对固定并能长期发挥作用的顶岗实习基地。该专业群以校内项目中心为抓手,建设校企合作沟通桥梁;目前,已通过校内项目中心与几十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正不断扩大;对于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选取了部分班级,尝试采取分段式顶岗实习,即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实施“与课程相融合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配套课程有客户沟通、金融礼仪、金融营销等;顶岗实习岗位包括大堂助理、信贷助理、理财经理助理、财务助理等,第六学期实施“与就业相联系的顶岗实习”。这种分段式顶岗实习具有一定创新性。
8.完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成效
对于实践课程的不同类型,该专业群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以形成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
第一,一体化课程是按照项目进行考核。每个项目的学习要求、学习成果、考核分值都会明细化。评价考核采用“个人自评 20%+小组互评20%+教师评价60%”方式。
第二,教学企业项目课程是通过多环节来考核。以《金融企业项目(客户理财)》课程为例,成绩的检验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利用金融机构内部产品培训试题进行金融产品知识考核;通过在金融项目中心与户外营销的综合表现进行金融产品综合理财规划考核;根据课程结束时金融产品的营销业绩进行金融产品营销考核。评价考核采用“卷面成绩10%+理财规划书质量20%+平时考勤20%+组内自评10%+个人营销成绩20%+团队营销排名20%”方式。
第三,顶岗实习和假期社会实践是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考核。校内指导教师主要从顶岗实习手册、实习成果、实习周记、企业评价表、调查报告等予以综合评定;校外指导教师评定成绩主要从实习现场表现、实习任务完成情况予以综合考核。评价考核采用“校内指导教评定50%+校外指导教师评定50%”方式。
[1]杨则文.高职金融专业“七个三”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会计之友,2009(4):92-93.
[2]张莲苓.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为例[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2-16.
[3]罗威.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2):26-30.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产业升级视角下金融专业职业教育等级证书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3JK238);广州市教育局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金融类专业三步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机制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0155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