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北地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2016-07-14李树林鹤壁市人民医院儿科河南鹤壁45803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腹泻轮状病毒小儿

李树林鹤壁市人民医院,儿科,河南鹤壁 458030



豫北地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李树林
鹤壁市人民医院,儿科,河南鹤壁458030

[摘要]目的了解近9年豫北地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12月间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学龄前非菌性腹泻患儿,采集患儿粪便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标本中的轮状病毒,对检测结果呈阳性标本采用RT-PCR、电泳技术分析病毒株G血清型、P血清型.结果研究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率52.20%,2007—2012年轮状病毒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有所上升,2014年起明显降低;每年9月到次年3月的冬季和初春为小儿腹泻轮状病毒高发季节,男性轮状病毒感染率高出女性约2倍;轮状病毒G3型、P8型为主要流行株,G9型呈逐年上升趋势.轮状病毒感染集中在0~24月龄的婴幼儿,其中以7~12月龄感染率最高.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和呕吐.结论轮状病毒是豫北地区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其中G3型和P8型为主要流行株,应加强每年9月到来年3月间高发年龄段婴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豫北地区;小儿;腹泻;轮状病毒

我国每年约30%的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是引发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致病原.相关研究显示,卫生条件的改善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轮状病毒的传播[1],因此了解居住地轮状病毒的流行趋势,给于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控制轮状病毒传染的关键.本次研究对鹤壁市人民医院近9年来收治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为该地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5年12月间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本地区非菌性腹泻患儿,年龄0~6岁,患儿就诊时由专人收集粪便标本,全年不间断,共收集粪便标本7 674份,立即放入-20℃冰箱中保存待测.

1.2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再进行RT-PCR、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进行病毒株分型.其中ELISA检测以抗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RT-PCR检测采用Trizoli法提取病毒核酸,用RT-PCR合成轮状病毒cDNA,再使用巢式PCR进行病毒株分型.

1.3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α=0.05为校验水准.

2 结果

2.1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检出率情况

收集的7674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标本4006例(52.20%).轮状病毒检出率2006—2012年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年度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有所上升,2014年起明显降低.见表1.

表1 2006—2015年间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检出情况

2.2感染性别比和季节分布特点

4006例轮状病毒阳性的小儿中男性2716例,女性1290例,男女性别比为2.11﹕1. 2007—2015年该地区每年9月到次年3月的冬季、初春为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存在明显季节性.

2.3轮状病毒G型分布情况

4006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2 794份进行了G分型,其中G3型1526份(54.62%),明显高于其他G分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G分型中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G9型702份(25.13%),G1型348份(12.46%),G2型116份(4.15%),G11型38份(1.36%),G4型26份(0.93%),G8型18份(0.64%),G13型10份(0.36%),G18型6份(0.21%),G29型4份(0.14%),未能分型18份(1.29%).该地区2007~2015年小儿轮状病毒流行优势株为G3型呈逐年降低趋势,G9型呈逐年上升趋势.

2.4轮状病毒P型分布情况

4006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2776份进行了P分型,其中P8型1804份(64.99%),明显高于其他P分型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P分型中比例高到低依次为:P4型410份(14.77%),P11型224份(8.07%),P6型16份(0.57%),P12型10份(0.36%),P10型6份(0.22%),未能分型306份(11.02%).

2.5轮状病毒感染年龄分布情况

本次研究中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年龄0~60月龄,平均(12.58±32.10)月龄;其中0~24月龄婴幼儿占97.01%,年龄段为7~12月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06—2015年间小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年龄分布情况[n(%)]

2.6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

该次研究中共有3 90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均入院当日起采集.入院前腹泻3026例,平均腹泻天数(3.84±4.70)d,每日平均腹泻次数为(4.80±2.16)次;入院前呕吐2 050例,平均呕吐天数(2.36±0.97)d,每日平均呕吐次数为(2.95±1.22)次;合并呼吸道症状1 500例,占38.46%,神经系统症状46例,占1.18%,电解质紊乱46例,占1.18%.

3 讨论

轮状病毒为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传染性很强,症状较为严重,是小儿消化系统领域研究热点之一.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由于学龄前幼儿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导致感染轮状病毒的比率极高.该研究连续收集了本地区近9年学龄前腹泻小儿的粪便标本,检测得到轮状病毒阳性率为52.20%,略低于国内其他地区研究报告[2]. 2006—2012年该地区住院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率逐年降低,2013年明显上升,而2014年起明显降低,其原因为:①2006—2012年本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婴幼儿中抗体水平提升使感染率降低;②轻症腹泻患儿比例增加使住院治疗患儿数量减少;③2013年后该地区小儿病毒性腹泻流行病毒转变为杯状病毒、星状病毒等,具体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该地区近9年中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中共检测出10种G型轮状病毒,G3型仍为主要流行株.相关研究显示,该国1998—2001年主要流行株为G1型,占82.4%,但2001—2004年G1型降低至仅占3.3%,G3型成为优势株[3].该研究中本地区轮状病毒流行优势株G3型呈逐年降低趋势,G9型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要关注G9型.相关研究显示,1998—2001年未发现G9型,2001—2004年检出3株G9型,2005—2013年G9型检出量猛增[4].该研究中共检出6种P血清型,其中P8型为优势株,但有153份未能分型.说明轮状病毒流行株呈多样化,可能较多的有新的P型出现.

该地区近9年中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为每年9月~来年3月的冬季和初春,且男性婴幼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5].高发年龄段为7~12月龄的婴儿,而0~24月龄婴幼儿占97.01%,说明应加强2岁以内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次研究中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并发症中38.46%的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1.18%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电解质紊乱,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辨别诊断,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柳彩霞.小儿腹泻7种病毒性病原感染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

[2]汪敏,杨爱平,许文龙,等.婴幼儿肠炎A群轮状病毒G型和P型的流行病学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3)﹕239-240.

[3]赵文凤,周斌,孔瑞微,等.4499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2)﹕3322-3324.

[4]贾娜尔,杨学磊,杨学彤,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3)﹕4872-4873.

[5]米鍇.轮状病毒不同基因型间交叉反应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2015.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6)02(c)-0087-03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06.087

[作者简介]李树林(1980.1-),男,河南鹤壁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婴幼儿保健与治疗工作.

收稿日期:(2016-01-17)

Study on In fantile Rotavirus Diarrhea in Northern Henan

LI Shu-l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ebi City,Hebi,Henan Province 458030 China

[Abstract]Ob 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ent 9 years in northern regions of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antile rotavirusdiarrhea. Methods From 2007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in Hebi City People's hospital were preschool non bacterialdiarrhea children and collected stool samples,ELISA method todetect rotavirus adsorption,thedetection results were positive samples by RT-PCR and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virus strains of serotype G and P serotypes. Results Rotavirus positive rate was 52.2%,from 2007 to 2012 annual ring type virusdetection rate,increase in 2013,2014decreased;September to next March in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for infantilediarrhea rotavirus incidence season,male rotavirus infection rate is about 2 times higher than women;rotavirus G3 type,P8 were the main epidemic strains and G9 was a rising trend . Rotavirus infection in infants aged 0~24 months of age,which is the highest rate of 7~12 months of age infection. Diarrhea and vomiting were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infantile rotavirusdiarrhea. Conclusion Rotavirus is the leading cause ofdiarrhea in children,the G3 and P8 type was the predominant strai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September to next year March. high risk age of Infant Rotavirus Diarrhe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Key words]Yubei area;Children;Diarrhea;Rotavirus

猜你喜欢

腹泻轮状病毒小儿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舒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8例疗效观察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疾病的可行性分析
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