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提高门诊患儿静脉穿刺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2016-07-14刘学会陈晓理伟宏一汽总医院儿科吉林长春130011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依从性

刘学会,陈晓理,伟宏一汽总医院儿科,吉林长春 130011



心理干预对提高门诊患儿静脉穿刺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刘学会,陈晓理,伟宏
一汽总医院儿科,吉林长春13001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门诊儿科静点室幼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3~7岁首次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 2组均由高年资儿科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A组根据患儿的心理特征及行为习惯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B组仅对静脉操作进行简单介绍,对患儿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解答,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结果A组静脉穿刺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A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家属和患儿对静脉穿刺操作的配合性,消除对抗情绪及恐惧心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心理干预;静脉穿刺;依从性;门诊儿科

静脉穿刺是门诊儿科最常用的基本操作项目,但由于患者的特点,年龄小,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的病情节采取积极的应对态度,患儿的依从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操作的成功率.面对静脉输液,多数首次输液的患儿会产生恐惧,表现为哭闹、挣扎、喊叫、躲避、缺乏自控能力:同时由于患儿病情使陪同,患者的哭闹等不良情绪的感染会明显加重家长的焦虑情绪,由于患儿的不配合导致穿刺不成功,而容易引发纠纷.

该院儿科门诊量大,常常会由于静脉穿刺的不成功出现一些突发的纠纷,经过总结及调研,我科室在静脉穿刺前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以稳定患儿及家属的情绪,提高患儿的配合性,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4月在该院门诊儿科进行首次四肢静脉穿刺的3~7岁儿童200例,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3±1.6)岁.将患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干预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 2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静脉条件、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属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情况及接受能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静脉输液操作人员均为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年资儿科门诊护士,操作熟练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够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B组仅进行常规操作,对将要进行的操作进行简单的介绍,对患儿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解答,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 A组在静脉穿刺前,根据患儿的反应情况及家属的接受程度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采用患儿可以理解的语言方式对其进行辅导,达到相互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配合.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2.1行为示范法

孩子之间存在着互相学习的心理,因此在同一时间段内,先请年龄稍大、配合较好的患儿发挥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护士通过语言进行赞许、激励,调动起其他患儿潜意识中的勇敢和好胜心理,用现实情景消除患儿想象中的痛苦和恐惧,从而能够摆脱焦虑和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操作完毕后让家长对其进行爱抚、拥抱,表场患儿的勇敢精神,达到患者自身的认同.

2.2心理疏导法

对于那些年龄稍大的患儿,尤其是自我意识明显、独立性强,而不愿接受注射的患儿,可以让患儿先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向,减轻内心的恐惧和猜疑.对即将进行的操作项目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解释,尤其告之患儿注射操作时确实会带来不适,但如果患儿配合良好,这种刺激会减小.讲解后给患儿时间进行思考和等待,同时通过其他的情景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促使其放松情绪.

2.3自我暗示法

对于年龄稍小的患儿,被动地认为静脉穿刺是一种被惩罚的体验而拒绝配合,通过语言讲解调动患儿的积极的情绪,树立自信心,消除患儿的被罚心理.

2.4奖惩法

对于拒绝注射,情绪执拗甚至出现激惹的患者,可以不进行更多的讲解,但让患儿知道结果是必须要进行静脉穿刺的,通过给患儿尽可能的承诺,唤醒孩子心中的成就感,如配合良好奖励小红花、或小玩具,向幼儿园老师或父母汇报患儿的良好表现等;同时对患儿的家属尽量进行安抚,不能冲动地强迫患儿就范,以免激化矛盾,通过冷处理,让患儿自己选择,接受注射,配合操作后要及时表扬患儿的勇敢和坚强,增加其成就感和树立信心.

3 评价标准

①疼痛反应:A级:注射时轻声询问患儿的感受,诉无痛或稍有疼痛不适,能够安静地配合;B级:或患儿面部表情痛苦,较难忍受,甚至哭泣.②行为方式:注射时护患合作良好,姿势体位符合注射的需要为配合;患儿拒绝注射,肢体扭动反抗,甚至逃跑为不配合.③注射成功率:进针顺利,部位准确、静脉穿刺一针见血为成功,反之为失败.

4 结果

4.1两组患儿静脉穿刺依从性的比较

A组患者的穿刺依从性明显高于B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静脉穿刺依从性比较

4.2两组幼儿在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A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4.3两组患儿疼痛反应比较

A组患者A级反应明显高于B级,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良好,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疼痛反应比较

5 讨论

儿童时期,患病后注射给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患儿的恐惧心理,在静脉穿刺时不能积极地主动配合,常常导致操作的失败.另外由于患儿的情绪激动常常导致家属的烦躁和激惹,容易出现医患纠纷.患儿的负性情绪主要为应激反应所致,应激是通过个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特定关系而产生.个体可以通过有效的应对努力消除或降低应激水平[1-3].该研究发现,在进行静脉输液穿刺过程中对不愿配合注射的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通过良好的语言沟通,行为沟通,能明显减轻患儿的焦虑、恐惧等负性的情绪影响,减低患儿对疼痛的负性感受,对疼痛反应有良好的耐受性,并提高承受能力,增强患儿的依从性,增加护患配合程度,能够安静地接受注射,直接影响到注射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同时患儿的配合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家属的焦虑情绪,帮助患者配合治疗.

学龄前期是儿童道德观形成的主要时期[4-6],因此对于孩子的行为尤其应当以正面引导为主.而不应该进行简单生硬的说教、恐吓,避免让患儿因为注射的刺激产生不满、挫败以及被欺骗的感觉,患儿在这种情绪下容易形成对立、封闭、自卑和对他人不信任的心理[7-8].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已经产生了是非观,由于具备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因此则对其讲清道理,客观评价将要进行的操作和治疗,取得其配合,使其明白逃避和对抗是无效的,耐心引导其情绪转移,排除内心的危机感,同时让其知道承受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懂得坚强和承受,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对于低龄儿童,由于发育未完善,患儿的注意力不集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兴趣转移,在患儿及家属认同情况下接受治疗[9-11],通过色彩、图片、讲故事等幼儿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兴趣转移,使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感兴趣的事情上,而不是全部集中在静脉穿刺上,从而配合治疗,疼痛的反应会明显减轻.

另一种情况是患儿的家属由于对孩子的溺爱,会出现如“阿姨给我们打针,你看我来打阿姨”的情况,这种方式会使患儿产生怨恨情绪的转移,在儿童人格形成的整合过程中产生最初的误导和缺陷,孩子的负面情绪是导致静脉穿刺不成功的关键.

心理干预能够让患儿建立比较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达到努力配合治疗的目的,同时通过患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鼓励以及较大患儿的榜样作用,能够帮助患儿树立对信心,增强承受能力,使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

总之,在临床实践中,对待不同的患儿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耐心疏导,对降低患儿的负面对抗情绪,提高操作的依从性,进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减轻患儿的痛苦感受,减轻家属的焦虑情绪,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黎华英,唐秀珠.通过操作前心理干预提高患儿依从性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57-158.

[2]蒙莹,马若兰.情感激励在1.5~3岁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7(26)﹕1241-1242.

[3]陈爱萍,王子轩.心理干预和视听联合分散对静脉穿刺患儿疼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39.

[4]李桂秋,冯洁.输液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83-84.

[5]崔永丽.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135-136.

[6]王文英,席宏.心理干预在急性喉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6(29)﹕2169-2170.

[7]刘吉伟.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7(2)﹕107-109.

[8]陈思,唐凤娇.浅谈心理干预在儿童医院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147-148.

[9]孙莉.心理护理干预对儿童静脉穿刺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5)﹕998.

[10]李星慧,唐菁华.心理干预配合针灸治疗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6.

[11]Al-Gamal E,Long T. Psychologicaldistress and perceived support among Jordanian parent living with a child with cerebral palsy﹕a cross-sectional study[J].Scand J Caring Sci,2013,27(3)﹕624-631.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6)02(c)-0064-03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06.064

[作者简介]刘学会(1974.9-),女,吉林长春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儿科护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17)

The Clinical Analysis About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Im prove of Outpatient Children in Pediatric Clinic Venipuncture Com p liance

LIU Xue-hui,CHEN Xiao-li,WEI Hong
Pediatrics of the first works hospital 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static point chamber children vein puncture success rate of pediatric outpatientdepartment. Methods 200 cases of 3~7 years old child who were the first time intravenous infusion were random lydivided into two groups,intervention group(A group)and control group(B group),there were 100 cases in every group.Two groups were intravenous infusionby seniority of pediatric nurses,Group A child take appropriat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according to th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havior habit. Group B were introduced only for vein operation,to simple give answers to children and the families,without an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esu lts A group of venipuncture compliance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A group the success rate of venipunct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ordination of vein puncture operation of families and children,eliminate antagonism and fear,so as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vein puncture.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Vein puncture;Compliance;Pediatric clinic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观察与护理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