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邸制”为啥会成“官抵制”

2016-07-14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21期
关键词:官邸住房官员



“官邸制”为啥会成“官抵制”

“官邸制”的背后纠缠着两大问题:高房价与反腐败。说白了,人们之所以关注“官邸制”,看上去是在关注官员任职期间的住房问题,事实上,更多的是在关注官员的住房腐败问题。

美国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

“有9成受访者认为我国目前实行官邸制的时机已成熟,建议抓紧相关条例的起草和制度构建,做好顶层设计,在不动产登记制等基础制度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官邸制。”这是5月16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的《行政改革蓝皮书》中的部分内容。由此,也再度使官邸制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热议。

早在三年前,官邸制就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当时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在“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部分中明确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

其上下文环境是这样的:“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探索实行官邸制”。

由此可见,探索官邸制与改进干部作风是紧密相关的。

“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

所谓官邸,是指国家为某些官员在担任公职期间提供的免费或低价的住所。

官邸制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它既是一种中国古代制度的沿袭,也是国外成熟经验的借鉴。早在秦汉时期,国家就开始向赴任的官员提供住房,名叫“官舍”。一些发达国家对官员也实行官邸制。按官员级别配备一定的公有用房,其性质就如同便民的公共租赁用房,居住者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一旦离任就要搬离,以供下一任继续使用。

美国总统的白宫、英国首相的唐宁街10号、法国总统的爱丽舍宫,就是典型的官邸。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哲昕表示,在不同的国家,官邸制情况有所不同:美国的官邸制覆盖范围较小,只适用于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大中城市的市长,居住者一般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1美元房租。

法国则既向部长、议员等高官,也向因异地任职、安全等原因造成没有住房的中下级公职人员提供住房,住房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

印度的官邸制大概最为宽泛奢侈,上至总统、总理,下至普通公务员,都可以根据《政府住房分配办法》享受政府提供的住宅。其中,最大的官邸总统府占地近 2000亩,每年维护费用超过10亿卢比。

刘哲昕进一步表示,虽然使用情况不同,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印度,官邸都不是私产,而是公产。“铁打的官邸流水的官”,上台就住,下台就走,西方国家的官邸制是与选举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倘若领导职务既终身又世袭,所谓官邸制也就无从谈起。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乾隆爷的紫禁城,都不是官邸,而是私产。

可见,官邸制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是与领导职务终身制互不相容的。

“在任住官邸,卸任有私邸吗”

今天中国谈官邸制,有其特殊意义;民众关心官邸制,也有特别的原因。

刘哲昕认为,一方面,当然因为中国已经从制度上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还在讨论官邸制,就说明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官邸制”的背后纠缠着两大问题:高房价与反腐败。说白了,人们之所以关注“官邸制”,看上去是在关注官员任职期间的住房问题,事实上,更多的是在关注官员的住房腐败问题。

实行官邸制,有助于解决“住房腐败”问题,防止权力庇护下的国有资源掠夺。之前,一些官员借解决住房问题而大作文章,形成了住房腐败;一些官员长期居住在五星级宾馆或者租住豪华别墅,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

之前,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在省党代会后主动找到媒体谈“房价飙升广州市民幸福吗”,说年轻人要转变观念,从有住房变成有房住,不应该一味要买房,租房也可以,并拿自己每月花600元租房说事。然而,600元租高档小区珠江帝景已成了一个笑柄,万庆良“六百帝”的绰号不胫而走。若是官邸制得以实行,官员解决住房问题不再“自行其是”,那么乱象就有机会减少。

因此,解决住房问题与遏制住房腐败是探索官邸制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刘哲昕表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官员任职期间的生活保障由国家提供,卸任期间的生活保障则由资本提供(比如,到大公司担任高管)。由于任期较短,制度完善,加之房价也不算太高,因此,官邸制在西方社会的推行相对简单易行。

但在中国,多数官员一旦踏入仕途,往往便为官一生。这种情况下,推行官邸制时就必须多长个心眼:在任住官邸,卸任有私邸吗?倘若为官几十年的积蓄买个私邸还紧巴巴的,恐怕有些官员就会为自己留后路,要么想方设法将官邸“私邸化”,要么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求“私邸”。

刘哲昕提出,实事求是的生活保障需要考虑,但是关键还在于强有力的权力制约和监督。近两年来,各地的“房叔”、“房婶”、“房姐”、“房妹”如同雨后春笋般浮出水面,待到刘志军落马,涉案房产更是达到惊人的374套。追根究底,所有这些腐败案无一不与权钱交易有关。面对这种情况,只有通过坚决打击贪污腐败犯罪,住房腐败问题才会得到根本的遏止。政务官的官邸管理制度、公务员的住房保障制度、领导干部的住房信息公开与监察制度、异地任职的住房津贴制度,都是遏制干部住房腐败的有力手段。探索实行官邸制,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阻力主要来自既得利益集团”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特色的官邸制,已在一些地方悄然试行,但正如报道里所说的,这种“试行”仍然有阻力,“阻力主要来自既得利益集团”而“阻力主要来自各级领导层”,所以说,推行“官邸制”须攻克“官抵制”。

计划经济时代,领导干部的住房是组织上分配的,而一旦住进了公房,只要工作不离开所在地,那就不仅自己住到去世,甚至于子孙还可以接着住,这种低价住公房,很有可能成为一种变相的世袭制;而其后,有了房改,或可以低价买”或可以高价卖,正因为,利益多多,所以,有些领导干部人家总是住进去就不想再搬出来,甚至于想当“老赖”,可见,“官邸制”遇上“官抵制”,也见怪不怪。

特别是高级干部,论任职,或许前年在湖北,去年在湖南,而今年在河南,明年在河北,不可能,也不应该每到一个地方就购买一套商品房,但官员也是人,他们也需要有个遮风挡雨的窝,应该说,“官邸制”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制度安排,今天,你在这里任职住进官邸,明天你调到别的地方任职去了,那就应该无条件地搬出官邸;至于说,到站退休了,你想在哪儿安家落房,那是你的自由,反正有住房公积金。

现在的问题是,官邸制,有的人住进去工作调动之后仍然赖着不走,这该怎么办?

首先,攻克“官抵制”,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更不是做慈善事业,如今的改革,业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阻力往往来自执政党内部,只要公平公正,“官邸制”再难也要推行下去,这就像“反腐打老虎”一样;其次,攻克“官抵制”,要讲究战略战术,一者,总体上要有时间表与路线图,二者,要宣传舆论先行,三者,不妨划定一个时间节点,而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四者,全过程信息公开,以便监督。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也建议加快推进官邸制的建立。“这项制度的构建在中央层面推进依然缓慢。应该看到,在中国建立中国特色官邸制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在反‘四风’、转作风中抓紧这方面的条例的起草和制度构建,做好顶层设计,在不动产登记制等基础制度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官邸制,并自上而下实施。”

(《上海观察》2016.5.16李小佳/文、《中国青年报》2016.5.18等)

猜你喜欢

官邸住房官员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海外官邸制调查
西方国家官邸制扫描
“中国式官邸”的前世今生
官员晒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