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岸关系是台湾的“生死之门、存亡之道”

2016-07-14本刊编辑部

新传奇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太平岛台独马英九



两岸关系是台湾的“生死之门、存亡之道”

5月20日,蔡英文走马上任。其就职演说如外界所料,在“九二共识”问题上,她使用了模糊表述,“承认九二会谈,避谈九二共识”。相较于马英九,蔡英文的“退步”之举给两岸关系的未来蒙上阴影。只有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两岸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续。何去何从,还需要蔡英文做出抉择。

两岸如何共守祖业

马英九的南海情怀

太平岛是南沙群岛的最大岛屿,也被卷入了南海仲裁案。菲律宾向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庭质疑被台湾控制的太平岛是一个岩礁,岛上物资靠外运补给、无法自给自足,岛上土壤全是珊瑚礁风化而成、无法耕作的岩沙。

岛屿和岛礁的差别在于,唯岛屿可享受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两岸均对此作出回应,中国外交部说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起的仲裁;台湾方面频推新举措,马英九亲自登岛宣示实际控制权,今年初又邀请岛内外多家媒体登岛考察。

马英九的南海情怀,来自他从小到大受到的蓝营正统教育。

马英九曾感叹自己的从戎岁月,1970年代初他曾在海军担任后勤军官,负责东沙和南沙的补给,但一直没机会上岛,认为是一大憾事。马英九赞赏研习营代表对南沙展现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硬实力是展示固守南疆的决心,软实力是用太阳能等绿能科技将太平岛打造为低碳岛,巧实力是促进民众了解南沙。

读本科时期,马英九曾投身“保钓运动”。赴美留学的他在1980年完成学位论文《怒海油争:东海海床划界及外人投资之法律问题》,翌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回台后,他于1986年出版《从新海洋法论钓鱼台列屿与东海划界问题》一书。

1996年,马再出书,响应1996年爆发的第四次中日钓鱼岛纷争,前言写道:“两岸同属一个中国,钓鱼岛是台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常识。但因为两岸分离而导致的法统之争、统独之争,往往影响到两岸学界的交流。”

将“钓鱼岛”置换成“太平岛”,即马英九对太平岛的态度。

2008年2月,当时是“总统”候选人的马英九颁布了“海洋政策”,重申了东海和南海“主权”。同年5月26日,上任才满一周的马英九就命令“国安会”研究两岸合作开发油气的议题。自始至终,马英九在两届任期大力推行南海实际控制权维护。

台湾如何经营太平岛

“要在南海问题上保疆卫土,没有舞台就没有戏唱,不占岛礁不去经营,就更没有话语权。”台湾“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张竞指出岛礁经营的重要性。

1963年,台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在太平岛成立“南海开发小组”,开采磷矿和打捞废铁,于1968年升级为“南海资源开发所”。

1995年3月25日,太平岛守军向闯入水域的越南货轮开火,两月后“南海突发事件紧急处理小组”宣告成立,地位高于成立于1992年的“南海小组”,标志着台湾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南海问题决策运作机制。

经过多年经营,太平岛的硬件设施与政策完善齐肩并进。台湾已有5人特意入籍太平岛,这能强化岛屿有人居住,从而在南海声索中拿出更充足理由。

守备太平岛,亟需解决机场和码头两大硬件设施。太平岛机场跑道长约1200米、宽30米,停机坪可停放2架C-130运输机。跑道长度有限,无法接受喷气式飞机起降。

更鉴于航程考量,台湾空军唯有美制C-130可以飞太平岛。这款最早服役于1956年的中型战术运输机,设计要求之一便是可在野外粗糙场地短距起降。

尽管有诸多不完美,但这一机场来之不易。2005年,“国防部”才受命规划并执行《太平专案》,在原有的中央道路基础上修机场。台军方一直想加长跑道。如此一来必须填海造地,迫于南海各方以及岛内环保团体的反对声,“国防部”的几次跑道延长计划都未能实践。至今,后续的机场工程只是改善和新增设备如排水沟、储油槽、跑道灯等。2016年3月23日首度开放外媒上岛活动中,南沙指挥部指挥官王茂霖透露机场已具备夜间起降能力,记者们也注意到了战术空中导航系统。

码头建设相对顺利。2013年1月,“海巡署”发布《东、南沙地区防务工事及设施改善计划》,拨款1.4亿多新台币改善两岛的工事和硬件设施。

2015年12月12日,“内政部长”陈威仁主持码头和灯塔竣工暨启用典礼,自中国军队上岛第一天起就挥之不去的装卸困难的难题终被克服。除了L形码头外,正在新建一道100米长、5米宽的护堤,预计2016年5月底完成,它可多停泊两艘百吨级艇。

文武合一,灵活护岛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本·布兰德披露,飞机刚降落太平岛,他的手机就收到一条来自越南移动网络的短信“欢迎来到越南”。越南的野心可见一斑。记者团参观中,台湾记者在指挥部公告栏上看到了未曾公开的信息,多张照片显示,“海巡署”官兵驱离越界的越南渔船,命令对方将偷捕的渔获倒回海里。

“海巡署”守岛是为维护海洋权利和邻近海域秩序。“以往军人基于守土有责使命,不可能投降于来犯敌人,势必战至最后一兵一卒。”1999年4月上岛成为南沙指挥官的陆战队上校邱志诚比较陆战队与“海巡署”差异,“今日改由海巡人员驻守,敏感度降低,有争端时可循政治方式解决,不致于立刻剑拔弩张,陷入紧张情势。”

太平岛和东沙岛情况特殊,2011年9月,“国防部”称已和“海巡署”达成人员训练、武器替换、装备维护、弹药处理等共识,海巡官兵赴南沙前由陆战队代训,使防区守备官兵训练水准达到“等同陆战队战力”。

实际上,受过陆战队训练的“海巡署”官兵已在当年6月份进驻两岛,此外“海巡署”直接向军队招人,军人从此转任到“海巡署”。

“国防部”半年来多次登岛视访,发现原先射程最远的武器——76毫米舰炮已经于2004年被海巡署解除战备,40毫米炮也早不堪使用。

于是,军方开出无偿拨用的武器清单,包括40毫米机关炮、即将退役的海鸥级导弹快艇、M-41轻型坦克、120毫米迫击炮等,海巡署可从中挑选以加强守岛火力。

尽管如此,假若南海情势一旦急转而下,守岛“海巡署”战斗力必然明显不如陆战队,台湾不乏有让陆战队回归太平岛的声音。

“要在南海问题上保疆卫土,不但要有武场,文场更是重要。”张竞认为太平岛防务同样是靠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在国际社会中,武场上落后就准备挨打,文场上闭嘴就要吃闷亏。

张竞认为大陆官方可以在外交、政治和宣传上主动发起四步骤的攻势:

首先,指责菲律宾未要求仲裁庭对南海所有岛礁地位加以确认,刻意回避本身所占领岛礁,若仲裁庭仅仲裁菲律宾指定的太平岛,则“堕落成其政治打手”。

其次,若论U形线,则各国都在声索时划设各种线段圈出海域,若要以裁判之周延性来说,是否所有涉事诸国所划线段,都应该统一检讨,不应有所歧视;

再其次,仲裁法院并未主动邀请所有事涉南海者提供证辞或表达意见,至少台北观点是被刻意忽视,且所有途经南海海域国际海运航道使用国亦未受邀表达意见。北京若能点破这些,这将会使台湾政坛对北京观感有所变化,对未来两岸在南海共同着力有加分作用。

马英九给蔡英文留下了什么

5月19日,马英九坐在办公桌前,将公文夹一手丢出。他笑说,要批阅的公文太多,“八年的训练,将公文投入公文篮中百发百中。”随着其任期结束,这百发百中的画面也到此为止。

据媒体报道,同日卸任的马英九婉拒了蔡英文“就职宴会”的邀请。马英九虽然人不到场,“礼物”却不会少,这份礼就是执政台湾8年,留给接任者的政治遗产。

马英九的政治遗产

日前,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刊发题为《马英九的遗产》的署名文章,作者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在文章中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管理绝非易事,马英九也付出了相应代价,但他在处理与大陆的关系上出台的政策得到了诸多成果。

自国民党与中共在2005年展开“第三次合作”来遏制“台独”主义以来,作为亚太一大软肋的海峡两岸关系经历了很长一段缓和期。在马英九执政的8年中,两岸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很多关系得到了正常化。去年9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习马会”是两岸关系改善的力证。

文章称,与大陆关系的缓和在经济、贸易、吸引投资和旅游等诸多领域得到了积极的反映,尤其是旅游业已经成为台湾一个新的增长点。截至去年底,赴台观光客人数突破千万大关,创造了超过4000亿新台币(合人民币大概800亿元)的外汇收入。也就是说,马英九就任8年来,这一数字几乎每年增加100万。相关官员分析,观光客大幅增加,关键在于开放两岸直航,实现“大三通”,使大陆观光客人数成长超过10倍,如今赴台旅客每3人中就有1人来自大陆。

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外交休兵”,这一非官方的政策暂停了两岸此前争夺对方盟友的做法。马英九在北京赞许下的“活路外交”使台湾能够在一些国际组织中得到些许空间,扩大了通行证豁免的权限,改善了台湾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体关系,包括美国和日本。

在文化方面,马英九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捍卫者的姿态,恢复了祭拜轩辕黄帝、成吉思汗和孔子等传统活动,而以上这些都是“台独”主义者认为与台湾历史非常“遥远”、应当将其抛在脑后的历史人物。

两岸关系上给蔡英文留下什么

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取得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任内所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九二共识”、“先经后政、先易后难”、“外交休兵”等战略性主张。这些主张,加上不断的良性互动和持续沟通,使得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渐渐累积。一旦积累了一定程度的政治互信,两岸关系就不至于因为一些小风小浪而再度动荡不安。

媒体分析,马英九的两岸政策也或多或少影响了民进党和蔡英文。

在马英九执政的8年中,民进党也一直在反思调整其大陆政策,尤其是2012年败选之后出台的《2012大选检讨报告》表示,民进党要摆脱“反中锁国”的“刻板印象”。时至今日,尽管蔡英文依旧没有承认“九二共识”,但是她的“维持现状”、“在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发展两岸关系、“无意外,不挑衅”以及“九二共识”是一个选项等论述无一不是在接近马英九的路线。

不过也应看到,台湾社会绝大部分人尽管并不抵触与大陆的对话,却对国共正在试图促成的统一局面存疑。在这样不信任的基础上,支持“台独”的反对派得以在选举中大获全胜。他们宣传的“两岸各种协议只惠及了经济和官僚精英阶层而损害了绝大多数民众”的说法渗透进了公共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台湾的新生代将“民主”作为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石,但就目前情势来看,这样的原则对于解决两岸统一的问题尚且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甚至适得其反),这种矛盾也是马英九政治遗产的一部分。更有悲观者认为,马英九没有利用他执政8年的优势,结束两岸法理上的内战,为台湾争取到大陆政治框架内的合法地位,从而使得他在过去8年来所建构的两岸关系仅是一种联系性的关系,而非结构性的架构,极容易人去而政息,随着内外环境因素的改变而不复存在。

蔡英文捡了马英九执政的大便宜

在任8年,却被舆论评价为“无能”,马英九很不服气,他在面对媒体时,列数在任时诸多“外交”成绩为自己“翻案”,并反问:“请问以前哪一个‘总统’做到过?如果说我无能的话,那他们(指李登辉、陈水扁)呢?”

在采访中,马英九还提到了两岸关系,他指出,相信大陆不会有太大寄望。他强调台湾的选择实际上不多,所以两岸要创造模糊的互信,因两岸统一时候未到,台湾独立没有必要,使用武力没有意义。两岸互动要增加且深化,两岸人民越增加了解,冲突的机会越小。对于蔡宣称维持现状,马称不是说维持就能维持,两岸现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们有民意所以我们不怕,这个将来你可以看。”

究竟该如何看待马英九的政绩?

《环球时报》日前发表文章评论马英九的功过是非时称,马英九做出了力所能及的正面贡献。

而蔡英文其实捡了马英九执政的很大便宜,比如“大三通”和两岸直接的官方交流机制等,马英九为她做了突破,它们都是民进党很难做到的。

接下来是民进党能否珍惜并保住那些成果的问题。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马英九执政结束,他开创的局面有可能因为民进党上台“戛然而止”。民进党取代国民党的意义远远超过西方社会的政党轮替,更有点像“改朝换代”。马英九辛苦构建起来的成果是否会被后来者“一把火烧了”,也很难说。

然而也许过不了多久,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对马英九“有意见”的人就会开始怀念他。“小马哥”无力创造历史,但他让人们看到了历史的一种可能性。他带不来永久和平,却给了两岸关系一份难得的喘息。

相信无论对中华民族还是对台湾社会,他最终都会被作为正面人物记入历史。

美国“不支持台独”的弦外之音

时事评论员陈淞山称,蔡英文对外要采取“亲美友日和中”的战略平衡,特别是未来与大陆的关系还可能会有很大变量。既然蔡英文选择抱美国大腿,那么美国又是如何看待两岸关系的呢?

给蔡英文划红线和紧箍咒

日前,中国外长王毅应约与美国国务卿克里通电话。王毅冀美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克里响应,美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不支持台独。

另外,一份以美国国家利益为基准的“中国军力报告”由五角大楼对外发布。外界说,2016年版“中国军力报告”的“新”,在于“南海岛礁建设”的篇幅从2015年版的“两段”增至7页;已连续9年没提的“不支持台独”,今年再次出现。

香港中评社报道称,这是时隔近十年后再现“不支持台湾独立”的字眼。此举耐人寻味。

台湾《联合报》说,上次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出现“不支持台湾独立”字眼是在2007年。当时陈水扁正力推“入联公投”等举动,被美国认为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今年报告出台于蔡英文就职前夕,明确表示“不支持台独”明显是冲着蔡英文政府来的。

依照往年惯例,美国国防部在年初就完成报告,送交国会前会经过白宫、国务院等单位审阅,确定报告的观点和文字符合美国各部分一致政策后,才择机公布,因此报告内容是整个美国政府的立场,等于给了蔡英文不可跨越的红线和紧箍咒。

今年报告中也去掉了去年报告有的阐述:“台海安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大陆、台湾、美国之间有力互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提到了去年历史性的“习马会”。在形势变化方面提到了蔡英文和民进党的胜选,以及北京对“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的强调与坚持。

报道称,在北京对台湾新当局会否重新推动“台独”充满忧虑之际,美方报告中的这个微妙变化被观察家视为对蔡英文“政府”的警示意味十足,同时也向北京释放出政策姿态。

今年的报告依然认为准备台海可能的紧急状态,防止台湾正式“独立”,仍是解放军的最高使命,但应对东海、南海、朝鲜半岛的紧急事态等其它使命,对于解放军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促新政府勿太激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刚博士表示,美国特别选在这个时候,重提不支持台独,与民进党即将上台有关。美国担心蔡英文执政之后,台海关系会变得紧张,像“前总统”陈水扁时代那样。如果新“政府”在台独方面采取更加激进的言论,刺激大陆,这并不切合美国贯彻的“两岸维持现状”立场。

毫无疑问,美国虽然希望台湾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下,能够配合美国遏阻中国大陆;对于蔡英文向美国一面倒的作法,至今也算满意;但对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始终还有疑虑。

尽管蔡英文不断重申“维持现状”,并且承诺“不挑衅、不意外”;然而,不只中国大陆从不相信,就是美国也十分怀疑。前AIT执行理事施蓝旗就曾指出,蔡英文“只是提出一个无法满足外界关切问题的模糊方案,或承诺未来在选后某个时间点推出不清楚的共识,无法减轻国际社会或台湾内部的疑义”。

蔡英文既是“两国论”的起草者之一,在担任民进党主席任内又拒绝冻结“台独党纲”,其意识型态本来就倾向台湾“独立”。如今民进党即将全面执政,蔡英文会不会像陈水扁一样,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四不一没有”,上任后却又推动“制宪正名”,大搞“国家正常化”?谁都无法保证。

更重要的是,蔡英文至今不肯接受“九二共识”,只承认“九二会谈”,这使坚决主张“一中原则”的中国大陆无异失去了回旋的空间。纵使蔡英文声称不挑衅,绿营学专家也纷纷强调,蔡英文绝对不会搞“法理台独”。

问题是,蔡英文究竟怎么看待两岸关系,是“一个中国”?“一中一台”?还是“两个中国”?蔡英文始终不肯说清楚、讲明白,这怎么怪外界质疑?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指出,美国希望两岸未来的关系,是稳定以及维持现状:“美国希望两岸不要太好,但也不要打起来”。

总之,美国重申不支持“台独”,固然能解读为美国完全支持大陆的“一个中国”政策,但绝对可以确定,美国已经明白告诉蔡英文,“台独”是条不能跨越的红线!特别是,大陆已经一再重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美国适时的宣示,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先驱导报》2016.5.19、《环球时报》2016.5.16等)

大陆无法容忍“暗独”行径

蔡英文上台后,对冲之鸟礁立场退缩,又撤告“太阳花”暴力攻占“行政院”。自由作家黄智贤指出:她把台湾利益拿来巴结自己人。蔡当局施政第一目的是要让日本开心。图为2014年3月23日,“反服贸”学生翻越栏杆并破窗冲进“行政院”。

“5·20”一过,台海两岸关系新一局棋弈随即摆开。在岛内朝野易位之时,如何在气氛逆转、前景难明的海峡上空妥善管控分歧、稳步穿越“乱流”,是两岸民众和领导人均须面对的新课题。台湾民调显示,四成民众赞成蔡英文承认“九二共识”,比反对者高出一成。媒体调查还显示,上台之初,蔡英文的支持率明显低于当年的马英九和陈水扁。

好不过马英九,坏不过陈水扁

蔡英文5月20日发表的“就职演说”,在两岸同胞最为关注的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问题上,依然采取模糊的态度、回避的做法。

蔡英文的演讲凸显其两岸政策的三个不变:一是“维持现状”的主轴不变,二是两岸既有政治基础的四个关键元素不变,三是先民生后政治、先国际后两岸的发展路径不变。此外,蔡试图以尊重“九二会谈”历史事实、依照台湾现行规定和有关条例处理两岸事务等说辞,对两岸政策进行包装,以争取岛内最大支持。演讲还继续大打民主牌与民意牌,为今后政策调整与变化预埋伏笔。从今后施政重点看,蔡英文与民进党当局将优先处理内部治理与经济发展问题,并要“善用自己的实力和筹码”,把拓展国际空间置于发展两岸关系之上。

在各方压力下,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表述也出现一些微调:一是提出依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该条例在总则部分明确界定是在“国家统一前”所适用的规章;此外该条例所定义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也清晰表明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政治定位。二是在尊重1992年两会商谈达成的共同认知与谅解的历史事实基础上,希望维持两岸现有的对话与沟通机制。三是就东海、南海问题作出表态。

但蔡英文的政策调整并未一步到位,而是采取了“分步走”策略。边试探、边调整或许可为其保留政策回旋空间,但无法解决两岸实质问题。蔡英文的演讲开宗明义,首先提出人民的所有期待就是四个字:解决问题。但从两岸关系视角观察,我们不仅没看到蔡英文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两岸既有问题,两岸关系反因其不承认“九二共识”又衍生新的矛盾。“九二共识”关系到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关系到台湾各项改革的外部环境,蔡英文难以一直装睡。

岛内深绿势力一直试图影响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走向。民进党虽以前所未有的优势实现全面执政,但绿营内部的反中声音未降反升,对已开始的重新执政处处显得很没信心,从提案废除悬挂孙中山遗像、在旅行证件上加贴“台湾国”贴纸,到立法部门负责人大谈“台湾人民与中国人民毕竟属于不同的国家”,再到修正“公投法”,增订两岸政治协议需经两阶段公民投票,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制裁大陆”“给中国划红线”的大胆妄论,真是贻笑大方。短期内看,民进党重新执政后绿营内反中抗中的焦虑症仍难弥平。

好不过马英九,坏不过陈水扁。蔡英文不会是另一位被复制的陈水扁,但她若无法摆脱深绿绑架,其作为过渡性人物的历史定位在上台之初就已定格。

潜移默化的隐性“台独”威胁

日本《选择》月刊文章认为,民进党首次打败国民党之际,陈水扁强调“独立”,结果同时遭到了大陆和美国的指责,蔡吸取了教训。蔡英文承诺加强“国防力”和减轻对大陆的经济依赖,谋求的是朝着稳定的方向“维持现状”。

但台湾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欧所所长汤绍成表示,蔡英文所谓的“维持现状”,其实就是“事实台独”,只是借助于“现状”的模糊性来“打擦边球”而已。与陈水扁时期的“法理台独”相比,其手法更柔和、更隐晦,但其“台独”本质并无二致。民进党执政后很可能推行渐进式“去中国化”政策,在教育、文化等领域以及民众的心理层面强化“台湾主体意识”和所谓“国家认同”,这种只做不说、潜移默化的隐性“台独”,对大陆的威胁更大。

5月初,民进党“立法院”党团强行通过决议,撤销马英九政府的课纲微调,台湾历史教科书的拨乱反正功亏一篑,“去中国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新政权任命的“文化部长”郑丽君、“教育部长”潘文忠,“台独”色彩浓厚,蔡英文当局的文教政策将走什么路,可想而知。

台湾《旺报》日前刊文表示,“去中国化”意味着切断台湾与大陆的连接,即使嘴上不喊“台独”,法律上也不碰“台独”,但通过教育系统和所谓“转型正义”,一步步清除“中国概念”,则无异于“暗独”行径,仍是大陆无法容忍的。

“奖惩机制”势在必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王英津表示,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将陷入“冷和平”,产生破坏性影响。

第一,两岸制度化协商可能中止。2008年以来,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之间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化协商机制,成为两岸双方互动沟通的重要渠道,进而形成有效的两岸共同治理平台。然而一旦陷入“冷和平”,海协会与海基会、国台办和“陆委会”、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旅游与民航“小两会”等制度化协商机制将中止。而一些外媒鼓吹的两岸领导人再度会面更无从谈起。

第二,两岸经济交往可能出现停滞或倒退,大陆的经济惠台政策很可能不再延续。无论未来风云如何变幻,经贸都是两岸关系的“压舱石”。2016年一季度,台湾GDP同比减少0.84%,连续三个季度陷入负增长。“中华经济研究院”预计,台湾2016年的增长率将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第二低水平。出口占台湾GDP总额约70%,而对大陆出口(包括香港)占台湾出口总额约40%。正如台湾资深人士所言,两岸经济已是“连体婴”。在台湾以外贸和科技代工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模式下,大陆是台湾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投资目标和最重要出超来源的关键地位,断难被轻易改变。一旦两岸波澜迭起、产业荣枯易势,岛内民意对民进党的路线自会有节制和反思。

第三,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将被压缩,两岸的“外交休兵”局面将被打破。马英九上台后,主动与大陆“外交休兵”,互不挖对方“墙脚”,台当局才得以暂时维持原有“邦交国”数量。但两岸一旦陷入“冷和平”,双方的“外交博弈”很可能重启,台当局“邦交国”数量必定减少。

我们要求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对两岸关系共同政治基础再确认,还因为她所属的民进党至今拒不放弃“一边一国”的“台独”立场,更有过陈水扁在任时言行不一、背弃承诺的不良记录。蔡英文只有真正放下“台独”的历史包袱,放弃“打太极”“兜圈子”的做法,确实回到认同两岸同属一中的政治基础上来,两岸双方才可能保持良性互动,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多造福两岸同胞。

何去何从?现在,“球”依然在蔡英文手上。

猜你喜欢

太平岛台独马英九
斥“台独”狂人
卖水果
不够用
台旅游网推“太平岛赏月”
六成台湾人认为蔡英文应登太平岛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