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6-07-14史冬妮张珊珊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输液

史冬妮 田 丽 田 丹 张珊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综合外科,北京 100050)



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史冬妮 田 丽 田 丹 张珊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综合外科,北京 100050)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两家三级甲等医院留置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共150例,其中45例患者出现PICC置管的并发症,即为对照组;并对105例未出现并发症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即为观察组。分析肿瘤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采取护理对策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肿瘤化疗患者经PICC置管后,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原因主要有导管材质因素、医源性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因素等有关。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30.0%),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可知,肿瘤化疗患者经PICC置管后可出现相关并发症,其原因较多,经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后,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关键词】肿瘤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护理对策

肿瘤患者,输液治疗量大,经外周静脉输液时间相对较长,同时患者还存在营养缺乏、反复穿刺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导致的血管损伤性较大,尤其是进行化疗患者,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对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十分必要[1]。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并加以改善。因此,特选取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两家三级甲等医院肿瘤患者150例,其中45例患者出现PICC置管的并发症,即为对照组;并对105例未出现并发症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即为观察组。年龄19~79岁,男99例,女51例。其中,胃癌38例、结肠癌27例、肺癌47例、乳腺癌22例、其他恶性肿瘤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根据45例肿瘤化疗患者出现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不同,给予105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并观察护理效果。

1.2.1 局部渗血、血肿:PICC置管穿刺点处出现渗血、血肿,一般发生在穿刺后12~24 h,正确指导穿刺后压迫部位及时间,一般压迫穿刺点10~15 min。穿刺侧肢体3 d内限制过度活动,穿刺时避免直刺血管。

1.2.2 静脉炎:①机械性静脉炎:早期阶段易发生,应于穿刺前选择适宜的导管规格。PICC置管过程中,医务操作人员注意送管速度,宜缓慢。穿刺后,指导患者避免术侧肢体提举重物或剧烈活动。②细菌性静脉炎:要求医务操作人员在独立的房间操作,环境清洁,避免人员走动,在PICC置管过程中、日常维护时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加强手卫生。经PICC输入血液制品、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后即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并更换输液接头,以免导管残留于导管内的营养物质为细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条件。③血栓性静脉炎:置管前选择好合适的血管及导管规格,避免反复穿刺,置管后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是否在上腔静脉。因癌症患者多为高凝状态,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低剂量抗凝治疗。输液结束后用肝素盐水脉冲式封管。鼓励患者需要适当进行穿刺侧肢体的活动以及运动锻炼。

1.2.3 导管堵塞:穿刺过程中要求动作轻柔、缓慢,尽量减少穿刺时静脉的损伤,避免导管摩擦血管形成血栓性静脉炎,增加导管堵塞的发生率。输注脂肪乳等高浓度液体时每6 h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输液前后均采取脉冲式正压冲管,输液完毕后先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然后再用10 mL肝素盐水(浓度为10单位/mL)正压封管。配置药物时关注药物间的配伍禁忌,以免发生反应出现溶积现象。还可定期进行初始滴速的比对,如果滴速小于初始滴速,每4 h用20 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直到恢复至初始滴速。

1.2.4 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要有标准化的无菌操作流程。医务人员在PICC置管或治疗护理过程中均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手卫生观念,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20 cm,并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在日常护理中敷料如出现渗液、潮湿、污染等情况,立即给予更换敷料,若无上述情况的发生则至少每7 d更换一次。并选取有效的皮肤消毒剂(洗必泰或者0.5%的碘伏),并注意保持接头处的无菌:输入血液制品、脂肪乳、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后更换新的输液接头,每次连接输液前,均要用洗必泰或者乙醇用力摩擦15 s输液接头来进行全面整体的消毒,要有一定的摩擦力才能将输液接头表面的微生物擦去。

1.2.5 导管破裂与移位:对于PICC导管冲管或封管时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如10 mL,不可用力冲管或封管,应脉冲式适当压力冲、封管。另外,不要将胶布直接黏在导管表面,尽量避免使用剪刀。置管早期应进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的位置,加强导管固定,以及指导患者避免肢体做频繁的活动,如打球、打麻将以及提取重物等。教会患者自行观察导管外露的刻度,如有变化告知医护人员,不可自行处理。

1.2.6 PICC穿刺处渗液:置管前评估患者病情、局部解剖位置、患者网织红细胞和血凝情况,及早发现低蛋白血症和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并统计出现PICC置管相关的并发症的患者例数及其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比较情况,见表1。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比较情况(n)

3 讨 论

3.1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PICC是指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穿刺插入并使其头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入口的一种深静脉置管技术[2]。PICC是一根细而软且可弯曲的导管,因而可经外周浅静脉穿刺置入深静脉中。临床上多选择患者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作为穿刺点[3]。从而通过PICC导管输注药液以达到中心静脉治疗的效果。选择PICC有着一定的适应证,如临床需要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但外周浅静脉条件差,穿刺成功率低;或需要长期输注脂肪乳、氨基酸等高渗透性或高黏稠度的药物;或需要反复输注全血、血浆等血液制品患者;尤其是肿瘤化疗患者,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对血管的损伤性大,因而PICC的应用十分重要[4-5]。PICC为其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禁忌证,如凝血功能差、免疫力薄弱的患者;或对导管成分过敏患者;或插入导管部位存在血管手术史、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史等,以免加重血管损害或更为严重的不良后果。由于PICC导管的特性,其穿刺成功率高,可有效避免患者承受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其操作方法简便,且其可将药物直接送达深静脉,减少刺激性强的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同时为药物的治疗效果增添了一份保证[6-7]。另外,PICC导管的材料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适应性,留置时间较长久,置管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几乎无影响[8]。

3.2 PICC发生并发症原因分析:PICC发生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具体包括:①局部渗血、血肿:这是穿刺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9-10]。主要由于压迫穿刺点的方式不正确,压迫时间不够,或由于穿刺时直刺血管,穿刺针过粗而PICC管较细,因而出现穿刺处渗血、血肿。还可与多次穿刺以患者的长期营养不良、肿瘤恶液质及凝血功能差等有关。②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好发于置管后2~3 d,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发红、肿胀、疼痛。主要与PICC导管规格、材料质量、置管速度过快以及置管后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有关[11]。细菌性静脉炎发作较慢,主要与医务操作人员在穿刺及护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导致穿刺局部清洁度差有关,或导管周围皮肤感染,穿刺点处敷料污染未及时更换以及静脉输液或药液被污染等原因导致。血栓性静脉炎主要与穿刺过程中用力过大导致血管损伤,血液凝集有关,也可与导管开口不合适、导管过硬、置管速度过快有关。另外,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患者血液高凝、出现自体免疫反应、脱水等均会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③导管堵塞:常于给药时感到有阻力,无法冲管,输液速度减慢或停止发现。导致导管堵塞的原因有多种,如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相互反应凝集,使用肝素封管前未经生理盐水冲管;封管方式手法不正确,血液反流,抽血操作后未彻底冲管;导管于血管内打折,或头端紧贴血管壁。另外,肿瘤患者或高龄患者其血管壁弹性较差,血管充盈度不够,血液黏稠度相对性高均可引发导管堵塞。④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疲乏、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可能与肿瘤患者抵抗力低下,寄存于皮肤的正常菌群经穿刺点侵入血液,成为机会性致病菌,诱发感染。也可由于导管接头处易被污染,细菌由此侵入;或出现导管堵塞,血栓形成,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培养条件;或皮肤护理不到位,输入污染的药液等。⑤导管破裂或移位:冲管过程中压力过大或导管固定较差,使用剪刀过程中误伤导管,或患者原因导致导管破裂以及移位。⑥PICC穿刺处渗液:由于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较差,易出现低蛋白血症,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液体向血管外渗出,形成皮下水肿,渗液随即顺着穿刺点渗出[12]。

3.3 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对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可出现一些相关并发症。本研究中,对照组PICC患者出现45例并发症,发生率30%。通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后,观察组PICC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发生率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小结:综上所述,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存在一定并发症,其原因很多,但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虞敏,柳兵.PICC在肿瘤患者应用中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9):50-52.

[2] 朱袁青.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人常见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3):750-752.

[3] 张丽华,董丽霞.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7(9):2362-2363.

[4] 丁小红.乳腺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9,16(9):75-76.

[5] 邹静荷,严小红,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29-1330.

[6] 朱寒贫,孙雪琴,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4):34-35.

[7] 曹晓欣,侯香传,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69-171.

[8] 陈莉琼,阳继葵,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875-877.

[9] 王位萍.肿瘤患者化疗中 PICC 置管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2011,24(19):2305-6.

[10] 刘春兰.PICC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333-334.

[11] Kabsy Y,Baudin G,Vinti H,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 in onco-hematology [J].Bull cancer,2010,97(9): 1067-1071.

[12] Leung TK,Lee CM,Tai CJ,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Longterm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nd the Importance of Nursing Care and Education [J].Cancer Nurs,2011, 34(1):E25-30.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274-02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输液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颈枕输液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