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收藏了杨绛先生的第一本书《称心如意》

2016-07-14周洋

金融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爱书人内芯旧书

周洋

少有人知的是,杨绛先生在现代文坛崭露头角是从写戏剧剧本开始的,她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剧本《称心如意》。

大师远去人犹在,作品传世成绝响。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驾鹤西去。杨绛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她的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作品都是公认的经典之作。然而,少有人知的是,杨绛先生在现代文坛崭露头角是从写戏剧剧本开始的,她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就是剧本《称心如意》。笔者有幸收藏到这本历经沧桑的民国版旧书,一直视若珍宝。

《称心如意》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上海,是一部四幕喜剧,讲述了主人公李君玉孤身到上海投亲,饱受世态炎凉的痛苦,眼看走投无路之时,却又侥幸继承舅公遗产,得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关于这部戏剧的创作背景,杨绛先生曾回忆说:“1942年,我任工部局半日小学代课教员,业余写剧本。”她还说:“1943年5月《称心如意》上演,我始用笔名杨绛,‘绛是‘季康二字的切音。”而杨季康正是杨绛先生的本名。当年秋天,日本侵略者接管了这所小学,杨绛遂辞去教职回家。

我收藏到这本《称心如意》委实是一段书缘。读大学时我特别爱买旧书,课余时间常到学校旁边的一家旧书店淘书,刚开始不得要领,买书毫无章法,幸好店主是个热心肠的爱书人,他见我爱书心切,就指导我留意民国版的旧平装书,我于是有意识地搞起了民国版新文学旧书的专题收藏。有一次,店主新收进一摞旧书,尚未逐本标价,因我是老主顾,破例让我优先挑选,我在翻看中立刻就发现了这本《称心如意》,红白相间的封面十分醒目,一看作者竟是杨绛先生,毫不犹豫当即抽出拿在手里,店主乐见好书得遇爱书人,只象征性地收了个“友情价”,真是书缘之中自有人情在。

我收藏的这本《称心如意》品相完好,左侧开本,138页薄薄的一册。封面底端标明了该书是孔另镜主编的“剧本丛刊”中的第一集。孔另镜是民国时期的职业作家,也是茅盾先生的妻弟,他热心戏剧运动,1943年由苏北抗日根据地返回上海,在世界书局主编《剧本丛刊》5集共50册,杨绛的《称心如意》便是第一集中的一册。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也给了杨绛先生极大的鼓励,仅隔了一年,她的第二部剧本《弄真成假》又获得出版,带给她更大的声誉,柯灵先生在回忆上海沦陷时期的戏剧文学时曾赞誉为“喜剧的双璧”、“中国话剧库存中有数的好作品”,而此时,钱钟书先生才刚刚开始动笔撰写他的代表作《围城》。

晚年的杨绛先生秉承宁静致远、平和低调的人生态度。她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她整理出版了钱钟书的遗稿、笔记和书信,又创作了多篇忆旧散文,并修订出版了9卷本270万字的《杨绛全集》,可以说功德圆满、了无牵挂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惟愿先生在天国依旧读书写字,一切“称心如意”。

猜你喜欢

爱书人内芯旧书
旧书满新知
待书之道
《两半斋随笔》
试问爱书谁似我
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写作·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