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南通发展策略研究
2016-07-14蔡冬林
蔡冬林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轮机工程系,江苏 南通 226010)
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南通发展策略研究
蔡冬林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轮机工程系,江苏 南通 226010)
文章以南通市为例,分析了该市在长江经济带新格局中的机遇、挑战及自身优势,进而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为苏中其他县市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长江经济带;南通;建设策略
2014年 9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并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构成我国当今重大区域战略组合。改革开放30余年来,南通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传统长江港口城市和新兴沿海城市,长江经济带战略给南通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1 长江经济带建设带给南通的机遇与挑战
1.1 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南通的重大机遇
1.1.1 国家战略加快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壮大
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将加快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壮大。优化港口功能布局,提升江苏沿江港口功能;形成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建设沿江高速铁路;优化沿江城镇化格局,建设长江三角洲等城市群;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竞争力,推进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提升江苏、浙江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支撑能力等,为南通港城全面协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1.1.2 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沿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幅提高服务业比重,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培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产业集群,增强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为南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机遇。
1.1.3 江海共同开发为陆海统筹提供新的机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沿江、沿海开发在“三沿”“四沿”发展战略中得以体现。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江、沿海依次由升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南通江海共同开发、陆海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1.2 南通融入长江经济带面临的主要挑战
1.2.1 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发展滞缓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7年后,世界经济尚未摆脱危机阴霾,经济复苏进程凹凸不平。我国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弱,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较大。此外,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复的6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安徽皖江、湖南湘南、湖北荆州、重庆沿江4个均在长江流域,与南通承接上海、苏南等地产业转移形成竞争。
1.2.2 长三角北翼港口竞争无序中心缺失
长期以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直试图按“一体两翼”布局,但目前的格局是:南翼宁波—舟山港中心地位突出且形成与上海港强势竞争的态势;北翼交通部传统主枢纽港南京、镇江、苏州、南通四港,连同沿海连云港,竞争无序、发展迟缓。长三角北翼港口“群龙无首”,缺少中心,极大制约着南通江海港口潜力发挥。
1.2.3 江海直达运输冲击下游“水—水”中转
江海“水—水”中转是南通港最为突出的职能。南通港常年服务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煤炭、矿石、建材等大宗货物中转,占港口吞吐量的60%以上。随着长江口及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整治,推广江海直达船型,进行江海直达运输成为长江经济带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的重要举措。此举将对包括南通在内的江苏、上海长江沿线传统中转港口形成较大冲击。
2 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南通的地位
2.1 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交通枢纽地位
南通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处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形结构交汇点,是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长江中上游及苏中、苏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是中国唯一有着与上海相似地理区位优势的城市。90年代以来,随着宁通启公路、沿海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宁通铁路、苏通大桥、崇启大桥相继建成开通,沪通铁路兴建,机场扩建、港航升级,南通由曾经的陆路交通“尾闾”一跃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通江达海的便捷条件。
2.2 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综合竞争实力
2015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48.40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8位,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中排第10位。目前,南通已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南通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获国家批准设立。[2]2015年中国社科院发布《2015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南通位于2015年度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榜单第28名。
2.3 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成熟产业基础
南通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近几年来,南通经济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海洋工程和船舶及重装备等六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临江临海产业加快集聚,招商局海工、恒力纺织新材料、中石油LNG接收站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目前,南通拥有6个国家级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实行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一体化发展,先后与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共建了苏通科技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等12个跨江合作园区,其中苏通、锡通等9个园区已进入规模化产出阶段,产业园区共建成果显著,为南通在长江经济带发挥推动全国经济沿江沿海联动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3 南通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策略
3.1 定位长三角北翼中心港,努力建设港城节点
3.1.1 充分认识南通港资源的巨大优势
近年,南通一直作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定位发展,但南通更大的优势在于港口条件。我国众多港口城市中,南通是除上海之外唯一同时拥有长江岸线的城市。南通江港沿长江干流,港址条件尚优于沿长江支流黄浦江的上海港内港。南通港是传统长江强港,江阔水深,适合巨轮乘潮进江;沿海港航资源良好、土地资源丰富,港口开发潜力巨大;江海联运前景广阔。依托苏中、紧靠苏南,适合发展为江苏第二出海通道。
3.1.2 定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中心港
南通应以南通陆海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南通滨海园区建设为抓手,努力创建国家级新区,争取大型重化工项目落户,启动深水港航开发。实质性推进苏通经济圈建设,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谋划构建“苏通联合港”,将其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中心港,平衡“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
3.1.3 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重要港城节点
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沿海铁路、沿江沿海高速公路、沪通长江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江经济带江北沿江铁路东桥头堡;积极促成兴东机场成为上海辅助机场的规划定位;加强洋口港LNG储运中心建设。充分整合南通水、铁、公、空、管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重要港城节点,使其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支点。
3.2 统筹开发江海港航资源,大力发展江海联运
3.2.1 审时度势,统筹开发江海港航资源
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对南通而言,意味着一方面抓固有机遇,另一方面弥补沿海开发后而处于竞争劣势的缺憾。战略上应以沿江开发带动沿海开发,明确江海港区的职能分工,规划建设综合性、公用性、工业性三类港区。沿江港区侧重优化、规划,以实现科学分工、优势叠加、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互相掣肘。开拓通州湾20~30万吨航道、码头建设,承接北方矿石、煤炭、原油储运,为长江中下游江海直达中转运输服务。
3.2.2 因地制宜,大力施行江海特色联运
明晰长江下游诸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北翼乃至我国南北方沿海港航形势、格局,充分发挥南通港通江达海的优势,大力施行江海联运。散货运输方面,进一步提高南通港中转效率和服务水平,发挥其长江河口港15~20万吨级船减载、10万吨级船实载乘潮进江二次过驳的优势,力推“减载型”“一次中转”“二程运输”的江海联运品牌。集装箱运输方面,南通江港“乘船”南京区域性航运中心,增设我国北方沿海和东北亚近洋国内、国际集装箱航线,为本市及邻近苏中、苏北地区的内外贸企业服务。
3.2.3 坚定信念,科学谋划深水海港发展
充分认识通州湾开发的艰巨性和时序性,港产城联动开发的信念不动摇。围绕把通州湾打造成“苏东门户、产业航母、海上新城”的战略定位,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开发、统筹推进。全面深化以港口功能定位、空间开发布局、开发建设时序、滩涂匡围、集疏运体系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研究。加快通州湾围垦一期工程和港区起步码头建设,为发展高端装备、船舶海工、仓储物流等现实产业提供承载条件,为发展大型石化、冶金、能源等临海产业奠定基础。
3.3 港城整体性互动发展、充分释放自身潜能
3.3.1 港城互动发展,整合港口资源
加强港城互动融合,在规模等级、产业职能、空间布局等方面协调发展。加强港口服务城市,增加港口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港口城市的整体功能,形成港城共同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局面。加强沿江岸线资源整合优化,按照“高效利用、集约使用”“分类合并、共建共用”“深水深用、公共优先”的原则,优化沿江岸线利用和港口布局,加大对沿江重点岸段的优化整合力度,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及纵深开发水平。整合南通、任港港区,规划中远川崎、中远船务搬迁沿海。加强和完善沿江、沿海港区集疏运交通体系,构建多方式的港口集疏运系统。
3.3.2 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临港产业
整合国家级、省级开发园区,积极承接长江经济带乃至日、韩等国际大型石化、冶金、能源等重化工项目落户南通沿海。结合沪通铁路桥位上移,积极推动沿江船舶海工企业向沿海地区转移。结合主城区城市建设,逐步将沿江以中转为主的矿石、煤炭、建材等散杂货泊位向沿江地区迁移。加快沿江落后产业淘汰,有选择地向沿海梯度转移一批大进大出的基地型、基础型产业,助推沿海临港产业带加快形成。
3.3.3 优化城镇空间,建设滨海新城
结合沿海开发、滨海新区建设,确定城镇新的发展方向,优化市域城镇布局。明确中心城区与沿海高地的发展主轴,以南通主城区为中心核,以通州湾滨海新城为门户核,营造“一主一副、双核驱动”的江海城市新格局,构建城市发展新框架。以南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规划主城与滨海新城之间的预留用地,将海门撤市设区尽早提上日程,统筹优化城市和港口空间布局,增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4-09-25.
[2]季建林,季晶晶.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南通长江岸线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1-7.
10.13939/j.cnki.zgsc.2016.47.049
2015年度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南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究”(项目编号:2015CNT011)。
蔡冬林(1973—),男,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轮机工程技术教育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