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学语文课堂开满情感之花
2016-07-14严光昌
严光昌
【内容摘要】本文分别从创设良好氛围,呼唤学生情感;进行各种训练,指导情感表达;欣赏优质美文,陶冶艺术情操等方面来进行论述,阐述了在语文课堂实践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种途径以及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并呼吁语文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和情感关怀。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情感教育 情感体验 陶冶情操
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把学生的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阶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创设良好氛围,呼唤学生情感
1.巧设导语,激情导入
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特定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情感的表达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教师应抓住教材的情感个性,巧妙设计导语,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感情共鸣,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我在教《羚羊木雕》一文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假如同学们要过一条河,身上背着七个袋子,可桥只能承载4个袋子的重量,这七个袋子里分别装着:财富、亲情、友情、爱情、名利、地位、荣誉。那么同学们将丢弃哪三个袋子呢?(学生自由发言)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的“她”丢弃的是什么?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致投入到课文中。
2.巧用多媒体技术,渲染情感气氛
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情感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如我在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时,先讲述了一段故事:2004年10月3日,本该愉快的假日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放飞他们的欢笑,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就在这时,缆车忽然间离开了缆绳,急速地坠落。十几条鲜活的生命一瞬间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两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紧接着,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听歌曲时,教室一片寂然。然后,在音乐声中,开始提问: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请你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开头,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展示文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揭示情景中的寓意。
二、进行各种训练,指导情感表达
中学语文教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指导学生情感的表达,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说”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主要通过课前5分钟演讲、提问回答、复述课文、小组讨论发言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发音要准确,轻重音要适当,节奏要富有变化,情感更要融入,使口头表达富有真情实感,极具感染力。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朗读方法,对朗读中的语气、语调、节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应恰当地给予点拨。还应根据文章的多种风格,采用多种风格的朗读方法,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写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作者要有创作的素材和丰富的创作灵感。除了与教材相衔接的写作训练外,还应注重从课堂到课外,从教材到社会生活实践,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生活面。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征文、书法、歌咏、演讲、名人访谈等;或者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关注人、事、物、景,从切身体验中获得情感,产生不同的反应,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中积累原始素材,学会辨析真、善、美和假、丑、恶,并能够恰当地把自己真实的情感准确表达出来。
三、欣赏优质美文,陶冶艺术情操
新课程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阅读和学习这类文学作品,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在作品中的情境,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心灵的愉悦。如在教授《蒹葭》时,我先给学生设定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深秋的清晨,一位恋人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河畔,徘徊反复,魂不守神地寻求自己思念的恋人,然后要求每位学生想象自己在这样场景下的情感并加以抒发。学生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悲伤,陶醉其中,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