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自述:绘画乃生存之感
2016-07-13陈宇飞
陈宇飞
在我的作品中,人物始终是主体,道具或背景则是交待与人相关联的现实存在,我认为人的生命过程既是活力的挥发,同时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消耗。这是一个悖论。所以我常以疙瘩状的形式表达我的此种生存感受。我的绘画是我对所处环境与遭遇的一种反映,是一个当代人的眼光和个人化心态的自言自语。“人”是我最喜爱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在当今都市化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背景中,人呈现出无比丰富和多样化的情结和形态。它让我痴迷,能够挖掘出新的含义是我努力的目标。在我的作品里,电话、公共汽车、电梯、正在拆迁的房屋、拥挤的街道、感到尴尬的人等等都是我热衷探索的对象。我通过那些吃盒饭的人群、挤车的人群、兑换外币的人群以及膨胀在都市里交往的人群来勾勒出当代人的生存图景。
中国在推进经济化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新鲜感受,给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造成巨大冲击。这个时期对于像我这样出身在60年代初,经历过“文革”,曾抱有单纯的文化理想,又被抛入到新时期的商业化进程中的人来说,心灵上无疑是复杂的。都市情结对我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概念,因为都市是我相依赖的生存背景,我的成长过程与面对的问题都与之有关。我将我的生存感觉转化为艺术作品,不论是自传与否,希望能够促使人们去沉思,尽管整个社会正处于一种重行为、重效用的阶段。思考我们的自身以及所处的时代,我认为是必要的。我的作品不是直接地去记录现实场景和社会现象;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将现实感受化的过程,面对现实资源注入心理活动痕迹,将原现实情景转换为意象化现实,以人道主义的关怀来阐释人与现实的关系。
对于今天的艺术家来说选择何种艺术手法和载体是极为自由的。多元化的氛围和先辈们已成就的各种艺术资源给今天的艺术家提供了参照,重要的是艺术家能否拥有自己的“语言”系统以及传达的信息。图式上我用繁乱的、密集的方式组织画面,大多充塞得严严实实,较少空隙,在视觉上产生一种非中心化和非聚焦的特征。这样做,是为了强化作品对观者的冲击力,也符合表达那种人与环境复杂而直接的对应关系。拥塞、挤压的感觉是我作品的主要特征,无论是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都是如此。我运用似乎冻结、痉挛般的形体去表达一个处在历史特殊时期的状态。拥塞和挤压来自于外部世界的信息、自身民族的传统负担和商业繁荣对于人的刺激。人失去了以往的平衡和秩序,需要重新调整、过渡、确定自己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