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预习单的作用

2016-07-13王芹松张红瑞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单的种树课前预习

王芹松 张红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79-02

课前如果没有充分的预习,学生面对老师的讲解,总有些不知所云,听课效果自然就差。而且,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如何得到发挥?如果课前预习得好,在课堂上就能针对老师的讲解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其主动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还易于养成自学能力,听课效果就能达到最优化。因此,课前预习相当重要,那么,高年级的学生如何做好课前预习呢?我们主要按照预习单的要求来进行。别看这张小小的预习单,它对于同学们有效地进行预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生字新词掌握扎实

就拿《桃花心木》一课的预习情况来说,通过交流,我发现在要求掌握的六个生字当中,容易出错的生字学生都给提出来了。如"枯萎"的"萎"字,"锻炼"的"炼"字,"优雅"的"雅"字。即使预习单上没有要求让写出强调这个生字的原因,但是五个学生却提出了强调的原因,如"枯萎"的"萎"字,中间不要写成"米", "锻炼"的"炼"字不要写成"练", "优雅"的"雅"字右边不要写成三横。正因为学生的强调,所以,在听写的六个生字词当中,正确率达到了95%。

对于要求理解的新词,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学生涉及到的词语主要是"语重心长、仅及、基业、汲水、插秧"这五个词语,这五个词语恰巧是本课的重点词语。这些词语的提前理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2.主要内容感知良好

在以往的课堂当中,能够准确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的学生并不多,而且语言不够简练,内容不够完整。但是因为在预习单上有了明确的读书要求和预习任务,学生读书时就有一定的针对性,边读边思考,并把它形成文字,主要内容的概括就越来越好。

如《桃花心木》一课,张玥琦概括的是:本文记叙了种桃花心木的人,他不按规律给树苗浇水,让"我"感到很奇怪的事情;王闯概括的是;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后来才知道他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寻找水源;

祈梦概括的是:课文讲了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模仿老天下雨给桃花心木浇水的事情;张家瑞概括的是:本文写了种树人隔三差五地给树浇水,而且浇水的量不定,很没有规律;姚隆鑫概括的是:种树人浇树很不确定,我很奇怪……

这次概括出来的主要内容,语言组织较为丰富,表达较为准确。

3.问题质疑颇有价值

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我在预习单上专门设计了让学生提问题的环节,就这一课而言,学生提的问题很有质量:姚隆鑫提的:课文为什么要以"桃花心木"为题?李海涛提的:种树人后来没有再来,为什么桃花心木也不再枯萎了?申相宜提的: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都具有哪些不确定的因素?

张玥提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中的"不确定"怎么理解?贺雅琦提的:"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我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感动的?王闯提的:为什么种树是百年的基业?刘子名提的:课文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心中有疑问了,在课堂上听讲时注意力会更集中,听课会更有侧重点,无意当中就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高效课堂吗?

4.相关知识丰富厚实

同学们通过网络、书刊,搜集到了很多关于作家林清玄和桃花心木的资料,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丰富的图文资料,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使用预习单,学生也感触颇深:

学习时更加从容,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韩梅傲雪组

加快了学习脚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冰雪傲骨组

使我们的听课更有侧重点了,同学们更会思考了,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更容易解决了,课堂显得更轻松了。--快乐无限组

这个预习单,既锻炼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因此,课前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预习单哟!--快乐晴天组

使用预习单,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促使我们去丰富课外知识,让课堂变得更有趣、更活跃、更宽松。--笑迎冰雪组

使用预习单可以让我们对语文学习充满更大的兴趣,也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加快了学习速度。--迎霜挺立组

使用预习单,让我们的课堂更充满活力,能增强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点记得更牢、更准。--新给予树组

在今后预习单的使用当中,可能还会出现不少的问题,但是,所有问题都是在实践探索中得以解决的。我相信,通过摸索、实践、思考,我们的预习单定会更加科学规范,从而进一步促进我们的课堂准确高效。

猜你喜欢

单的种树课前预习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种树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临床日常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
基层医院ICU医嘱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