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其对策

2016-07-13崔楠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原因及对策心理障碍

崔楠

摘要:心理障碍是影响学生掌握攀岩技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与其身体素质、意志品质、保护人员以及攀岩的高度有直接的关系。探索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克服手段和方法,对提高攀岩学习效果、完成攀岩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攀岩运动;心理障碍;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50-01

1.在攀岩运动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

1.1由攀岩手法的因素产生。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常见的也有几十种。攀登者对这些支点的形状要熟悉,知道对不同支点手应抓握何处,如何使力。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根据支点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抠、捏、拉、攥、握、推等方法。学生的技术水平不高,在攀壁上对于岩壁上的支点分析不够准确,产生犹豫的心理,导致攀岩时手法动作变形,致使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对能否完成攀岩动作产生心理压力,恐惧心理随之产生。

1.2由攀岩脚法的因素产生。攀岩要想达到一定水平,必须学会腿脚的运用。腿的负重能力和爆发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强,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脚力量。攀岩一般都穿特制的攀岩鞋,在选购这种鞋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买大了。大脚趾在里面是抠着的,不能伸直。鞋越紧脚,发力时越稳固。一些初学的朋友换脚时是前脚使劲一蹬,跃起,后脚准确地落在前脚原在的支点上,看起来十分利落,但实际上是错的,因为这样一方面使手指吃劲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体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脚点较高时无法用这种方法换脚。正确方法要保证平稳,不增加手上的负担,以从右脚换到左脚为例,先把左脚提到右脚上方,右脚以脚在支点上最右侧为轴逆时针(向下看)转动,把支点左侧空出来,体重还在右脚上,左脚从上方切入,踩点,右脚须势抽出,体重过渡到左脚。动作连惯起来,就像脚底抹了油一样,右脚从支点滑出,左脚同时滑入,体重一直由双脚负担,手只用来调节平衡。双脚在攀登过程中除了支承体重外,还常用来维持身体平衡。脚并不是总要踩在支点上,有时要把一条腿悬空伸出,来调节身体重心的位置,使体重稳定地传到另一只脚上。脚法在技术上要求速度快、有力量、腕关节灵活,是一项难度很高的技术,对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都有非常高的要求,由于学生掌握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比较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1.3由保护技术的因素产生。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给绳(或收绳),在攀登者失手时,拉紧绳索制止坠落。发生突然坠落时,冲击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绳索很难拉住,冲击力主要是通过绳索与铁锁及下降器的摩擦力而抵消的。由于在保护支点上有很大的摩擦力,所以体重较轻的人是可以保护体重较重的人的。保护技术要求保护者的重量不得轻于攀登者20公斤,如果场地是沙石地,导致保护者的脚下不稳,都会影响保护者的心理状态,在加上保护者保护动作不连贯与协调,比较容易使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产生慌张心理,导致保护者比较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2.消除攀岩运动中恐惧心理的方法

2.1 加强意志品质教育,提高对攀岩运动意义的认识。在训练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攀岩运动不仅是练身体、练技术、也是培养勇敢顽强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精神的过程,胆怯是学不好攀岩的。对学生要加强动机教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增强成就动机水平,提高勇气和信心,以顽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精神投入训练,对曾经出现过外伤的同学要及时指出失败的原因并给予积极鼓励,提出严格要求,使他们自觉克服困能,完成训练任务。

2.2简单实用的练习方法。

2.3多做简单动作练习和专门练习。简单动作练习和专门练习难度小,易掌握,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集中改进某一局部动作并借以体会动作,改进动作,从而达到熟能生巧合自动化程度。以下介绍的练习方法,对掌握技术克服恐惧心理是十分有益的。

在学生掌握攀岩的准备工作和攀岩过程中的技术以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进行正式攀岩练习,初学时攀岩高度由低到高,使学生的心理慢慢适应。速度由慢到快,使学生体会岩壁上的感觉。

2.4正确的运用暗示和错觉。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迅速产生影响的过程。"望梅止渴"就是运用了暗示和间接暗示。暗示性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广泛。一般地说,应根据具体任务和对象的特点,在适当的时机加以运用,方能产生积极作用。如在攀岩下降过程中,学生害怕,双手紧握住绳子,不敢垂直于岩壁站立,致使在下降过程中极易在空中旋转,容易发生危险。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从低到高逐渐增加下降高度,还可以同时让两名同学下降同一高度,互相鼓励、完成训练任务。

另外,我们在训练中还经常利用人的错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恐惧心理,错觉就是人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时候,一般都可以获得与客观事物本来面目近似的感知觉。但有时由于环境不同,以及光、形、色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加之生理上的原因,人对客观事物往往产生不正确的知觉,掌握错觉规律,利用错觉现象来提高训练效果。

3.结论

在攀岩运动中,大多数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是由于对于攀岩运动的各个环节技术不能熟练运用。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始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预防和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切勿粗心大意,漠然置之,以防积重难返,覆水难收。克服或减小恐惧心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老师和同学们应努力研究克服恐惧心理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攀岩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英)伊萨克·马克斯著 .克服恐惧 [M]

[2] 岛田男. 胆怯者成功之路[M]

猜你喜欢

原因及对策心理障碍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倦怠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中长跑锻炼焦虑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探究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煤矿井下矿工酒精所致心理障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