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

2016-07-13薛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积极性

薛艳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12-01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变得轻松且有成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只有当适当的刺激出现时,学生的学习动机才会被激发,推动学生的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其中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进行对学生的引导,如何充分的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目的。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动机呢?

首先,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克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因此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积极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去参与教学。因此要保持师生关系的和谐,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信任且尊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生,更要去尊重和信任他们,平等相处,诚恳相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情感的钥匙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尊重教师、体谅教师,热爱学习,积极向上,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只有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俗话说的好,"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心心相印,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学效果就会十分明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教学过程的和谐。

其次,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师的角色作用就是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学模式,正在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实践证明,素质好的教师不仅教学质量高,而且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这样就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去挖掘教材,把教材不再看作是固定的知识载体,而是看成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一个过程。教师不仅要依靠教材,从事教学活动,还应对教材深入了解进行"深度加工",针对教学内容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采用直观演示、触摸感受、实验操作、文本呈现、媒体展示等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媒体去展示图片与文字,让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多媒体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发展需求,优化教学环境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所以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去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象、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的目的。

然后,正确、妥善组织竞赛。虽然大量研究表明,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当然,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这种人通过努力可以不断提高名次;而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学习竞赛的影响甚微。因为优等生每次都取得好名次,从而认为自己无须努力也能成功,故激励作用不大。而差等生从来没取得过好名次,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故竞赛对他们也没有什么作用。并且,学习竞赛往往是对不合作的一种无形的鼓励,不利于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建立。总之,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我们既不能简单的全盘肯定,也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如果在竞赛中不注意思想教育,把竞赛仅作为激励学生个人自尊心与荣誉感的措施,势必会产生消极影响;相反,如果能在竞赛中结合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手段,则是可取的。当然,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团结友爱向前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最后,利用外界诱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对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反馈,能看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不仅知道该从哪方面努力,还能激发克服困难、力求成功的动机。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表扬与批评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及学生的个性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如对较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批评可能会更有效,而对一贯受训的学生,赞许则更有显著作用。对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应多鼓励、表扬,而对过于自负的学生,则应提出更多的要求。

总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哪种教学手段、哪种教学设备,这一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只要教师们能够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积极性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